老子的《道德經》里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蹦芊褡鲆粋€創新型領導,需要我們在領導創新的實踐中不斷地去修煉“四商”,提升素質。
領導在于創新,創新需要領導。創新是運用新思維、新途徑、新方法、新技術,確立和追求組織目標的創造性活動和過程,以及實現最終結果所需要的能力素質。創新是一個組織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創新素質對一個領導者來說尤為重要。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自主創新的大背景下,提升領導者的創新素質刻不容緩。

克服阻礙創新的腦障
領導的本質在于“做正確的事”。然而,由于現代組織的內外環境在迅速變化,領導者原來駕輕就熟的事情,可能會由過去的正確而變成現在的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這就要求領導者進行創新,重新去“做正確的事”。而要創新,就必須克服阻礙創新的腦障。
阻礙創新有四個腦障:一是視而不思,即看到了變化,但沒有去思考如何應對,如何變革;二是思而不明,即對變化的諸多現象進行分析時,缺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能力,把握不了變化的規律、方向,不知如何采取措施去順應變化,利用變化,同時還缺乏利用“外腦”的能力;三是明而不行,即認識到變革的需求,知道要創新,但是因為創新目標不明確,或者對于實現創新目標缺乏信心和動力,從而不愿意行動;四是行而不達,即在創新的過程中,由于不熟練、不努力、不堅持,淺嘗輒止,半途而廢,從而不能實現創新的最終結果。
克服創新的腦障,要求領導者必須具備創新的素質和能力。這里我們通過說文解字來談。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地區,人們在口語中經常用到一個“混”字兒來描述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發展情況和地位高低,如“張三這幾年混的不錯”,“李四混成千萬富翁了”,“王五混到處長了”,等等??梢姟盎臁弊忠殉蔀橹袊捴械囊粋€俚語,它包含著“發展”之意。在人們的心目中,領導自然是社會上“混”得較好的一撥人。那么要想“混”得好,靠什么,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呢?答案就藏在“混”這個字里。
說文解字談創新
“混”字為左右結構,“三點水”加“昆”;“昆”是上下結構,上面是“曰”,下面是“比”。解構“混”字可以看出,其由三部分構成。
“三點水”指的是水平,知識水平、學歷水平,與智商相關。智商是反映人腦聰明程度的商數。智力與創新能力有關系,但不是絕對的正相關。在智商120這個界限之下,智力越好,創新能力越強;超過這個界限,智力對創新能力沒有影響,或者說創新能力不再由智力決定。比爾·蓋茨曾告誡年輕人,“學校里成績的好壞,對人生來說還言之過早。”
“曰”意為說,溝通交流,指的是人際交往能力,與情商相關。情商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即認知自我情緒,管理自我情緒,激勵自我,認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系。情商的核心是人際關系的能力。
“比”是跟自己比,不斷超越過去,戰勝過去,揚棄自我,需要的是勇氣、膽略和魄力,即膽商。對于領導者來說,從一定程度上講,有膽有識的“識”,可以通過外腦獲得,或通過利用外腦而得以彌補,但“膽”非領導者本人莫屬。難怪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說,有膽無識至少有50%成功的可能性;而有識無膽的人,幾乎沒有成功率?!氨取边€告訴我們,超越自我無止境,追求發展不停息,前進之途不平坦,能否“天天向上”,這又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質、堅韌不拔的毅力,即韌商。
馬斯洛曾說過:“靈感一角錢就可以買一打,但是,從靈感到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這樣偉大的宏篇巨著之間還需要大量艱苦的工作?!痹谧非笳_的創新目標的過程中,必須摒棄一切干擾,“咬住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很多研究者發現,那些能取得創新成功的領導者都具有超乎常人的恒心,一旦確定目標,就會“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美國管理學家威爾德在對90多名美國最高級領導人研究之后,發現他們有許多共同點,其中之一就是頑強的意志。“有效的領導者還必定具有獻身精神和堅持不懈的作風。我所研究的人們都能‘吊死在一棵樹上’。使用‘吊死在一棵樹上’這樣的話或許有些粗俗,不過它能表達我的意思?!眲撔滦枰懔?,毅力是創新的有力保證。
一句話,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混”得好,得有較高的智商、情商、膽商和韌商。對于成功的領導者同樣如此,“四商”正是領導創新的素質要求。
領導創新素質的“四商”
“四商”對應的是領導創新中突破“四個腦障”所需要的“四力”,即前瞻力、親和力、決斷力和意志力。前瞻力,與智商相關,就要是比別人看得清、看得遠。對市場的變化、環境的變化要看透、看明白,見人所未見。趨勢也好,危機也好,都要提前看到。
親和力,與情商相關。親和力包括溝通能力和包容能力。領導者通過與員工、客戶、專家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看法,獲得別人的有益見解,并在溝通過程中,包容不同人的不同個性、觀點,便于打開領導者的思維空間,從而有效地借力、借智。
決斷力,與膽商相關。決斷力就是在創新決策時對愿景、戰略和方案進行選擇時取舍的能力,不知舍就不知得,不敢舍就不能得。舍與得是領導者日常決策之事,利與害也是領導者每天要權衡之事。
意志力,指貫穿活動始終的一種向往、執著的心態,主要表現在意志的獨立性、堅持性、自覺性和自制力上。毅力及恒心是領導者對創新工作的熱愛和關注,毅力強弱往往取決于創新激情的持久性。意志力強,創新才能實現最終的結果。
“四商”素質的提升在于修煉。老子的《道德經》里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敝v的正是領導者修煉本領、提升能力的四個方面和著力點,對應的也正是“四商”。
知人者智,是修煉智商,學會通過觀察了解和認識別人,包括客戶和員工,認識組織的內外環境,提高判斷能力;自知者明,是修煉情商,做一個明白人,知道自己能力、個性、風格、情感和欲望,提升人際關系能力;勝人者有力,是修煉膽商,提升決斷能力,有勇氣和魄力設定目標,有勇有謀地追求目標;自勝者強,是修煉韌商,要超越別人得先戰勝自我,而戰勝自我改變自我,非一朝一夕,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個“難”字體現的是韌商,考驗的也是韌商。修身尚且如此,齊家、當領導,也離不開堅韌不拔的意志力。
作為領導者,是否也能像老子所言,做一個“四商”并舉的創新型領導,這就需要我們在領導創新的實踐中不斷地去修煉“四商”,提升素質。
(作者為中國領導力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