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不理睬別人是不禮貌的,哪怕是對待陌生人,否則就是不禮貌。在路上,與陌生人迎面相逢,一定要道聲“您好”,否則,就是失禮了。特別是狹道相逢時,這個招呼是一定得打的,否則就是“沒有教養的人”。如果碰上和陌生人獨在一處時,就得多說些關于天氣方面的廢話了。法國人覺得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就應該盡量找出些話題來聊聊。
在我這個“老外”看來,法國人多少有些奇怪,他們總是在街上逢人就說話,全然不顧對方是誰。在中國,對“老外”,我們一般是不會用國語和他們交談的,因為他們可能根本聽不懂。但是,法國人可不管那個,他們是逮住人就說法語。
法國人大都有這樣一個理直氣壯的想法:到了法國,不會說法語,您干嘛來了?法國人的這種特性,一是因為他們太以法語為榮,認為人人都應該會說這種“高貴的語言”,二是因為法國是歐洲最大的移民國家。所以,他們見慣了“老外”,已經不把“老外”當作老外了。
因為這樣的習俗,在法國,我總是經常和各種各樣的陌生人“發生關系”。走在街上,總有許多陌生人上來就和我嘰里咕嚕地說法語,全然不顧我這個“老外”是否能聽明白。有討錢的、有討煙的、有探路的、有問時間的、有借火的等等。其中,問時間和探路的是最常見的了。法國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痛恨戴手表的人了,所以,每次我在市內逛上一個小時,就有可能碰上七八個人上來向我問時間。這個民族的人是如此厭惡循規蹈矩,不愿意墨守成規,所以他們不喜歡戴手表,這倒也正常。可是,碰上向我問路的法國人,這就讓我想不通了。在國內,我相信是不會有哪個國人要向一個外國人問路的。但是,法國人偏偏就喜歡干這種讓我覺得奇怪的事。
有一回,我走在路上,迎面走來一個中年女人,攔住我就說:“您好,夫人,請問去聯合廣場怎么走?”聽她的口音,是個本地人。我心中暗自好笑:她難道就看不出來我是個“老外”嗎?黑頭發黃皮膚不已經清清楚楚地說明了這點嗎。我因為也不知道聯合廣場的位置,所以決定和她開個玩笑,就說道:“太巧了,夫人,您的問題我也正在找答案,如果您能告訴我聯合廣場在哪里,那該有多好呀。”她聽了哈哈大笑起來:“您可真幽默,夫人。”我也笑笑,真心誠意地回答她:“謝謝,不過,您比我更幽默。”
一個當地人要向一個老外問路,不是幽默是什么?
(歐陽名薦自《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