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刻意描述“中國模式”
在與一些法國中學生的交談中,記者發現,他們對中國的了解相當有限,對他們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個神秘的國家,不少人沒聽說過儒家思想和漢唐文化。在他們對中國的描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竟然是“文化大革命”。
法國中學生對中國的了解為何如此有限?翻開法國中學的歷史教科書,記者找到了答案。法國中學的歷史教科書共分為六冊,初中部分和高中部分各占三冊。令記者吃驚的是,這六冊教材中涉及中國的內容少得可憐。用巴黎圣路易中學一位老師的話說,在初中部分的歷史教科書中,中國完全成為一個“被遺忘的國度”。
不過,這位老師又“安慰”記者說,高中第三冊歷史教科書有整整一章來專門介紹中國。這一以“中國模式”為題目的章節,共分為“紅色中國的開始”、“毛澤東思想的高潮”和“鄧小平的中國”三部分。這一章的開頭這樣寫道:“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上最后的大本營,中國在共產黨執政以來連續向世界展現了兩個對比鮮明的形象。”這兩個形象分別是毛澤東所代表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革命烏托邦”和鄧小平所代表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紅色中國的開始”這一部分,先是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如何打敗“腐敗”、“無能”的國民黨,建立新中國的過程。然后描述了毛澤東從“依靠蘇聯”到“擺脫蘇聯枷鎖”、“自力更生”的執政方針的變化。這一部分還對毛澤東擺脫蘇聯模式表示贊許,認為這標志著“中國模式”的出現。
美國:內容有限,不利于客觀了解中國
美國中學生都要念《世界歷史》課,課本是近1000頁的一大本彩色精裝書,書里面圖文并茂,很吸引人。課本講得最多的是從古希臘和古羅馬開始的西方文明,關于中國歷史的內容比較少。
中國的歷史是穿插在不同時期的世界文明歷史發展中敘述的。在古代文明一章中,中國和印度有單獨一節,其中關于中國的有約20頁,先介紹了中國的地理環境和文化特點,如與西方文明形成鮮明對比的東方文明、四大發明、獨特的文字、諸子百家以及孔子的思想影響等。學生讀了這一節就會對中國文化有一個基本概念。然后課本又從商、周兩代歷史開始敘述。關于秦漢時期,著重講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和漢武帝時期的強盛,絲綢之路和佛教的傳入;唐宋時期則重點介紹唐太宗和武則天時期,描述了長安的發達、唐詩的興盛、科舉制度等;元明清講馬可·波羅、鄭和下西洋,一直到鴉片戰爭。敘述相當簡潔,但重大人物和事件都點到了。
對近代的中國,課本講得稍多。從西方列強侵入中國,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國共合作、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尼克松訪華、鄧小平倡導改革開放都有涉及,其中介紹了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等人物,以及紅軍萬里長征、“乒乓外交”等事件。
(童菊薦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