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江先生在退休之后從事微型小說創作,使他的生命開始了第二個春天。他今后會有更大的成就,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誕生。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我送他的話語仍是: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許國江先生從事微型小說創作時間不長,但勢頭很猛,短短幾年,竟出了四本小說集。特別可貴的是,他的作品,都是公開發表的,是有質量的,決不是濫竽充數的那種。而現在,無質量、無情趣、無讀者的“三無”作品集實在是太多了。生產文化垃圾的作者,以創作豐富自娛,廣大讀者因興味索然而厭煩,有識之士無不為文學日益邊緣化憂心忡忡。
《內部消息》是許國江近兩年多來的小說精選。讀之如行山蔭道上,只見萬木競秀,令人目不暇接。他的小說已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是極不容易的。一些作者寫了許多年,也可能始終沒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們來研究他的作品,對促進微型小說質量的提高,具有現實意義。
許國江小說值得借鑒的地方很多,其中,我認為有兩個方面需要深入研究。
首先,是題材的廣闊。我們從他小說中的人物可見一斑。他筆下的人物決不專一:有農民、基層干部、學生、中學校長、教師、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煤礦工人、城市孤寡老人、普通公務員、包工頭、派出所所長……他細心地觀察現實,敏銳地捕捉生活的熱點,他不是只吃桑葉的蠶,只能吐出一種顏色的絲。他是一只蜜蜂,工于在五彩繽紛的花朵里吸取各種各樣的營養,然后通過精心的構思,編織出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茅盾先生當年曾提出搞創作須豎起耳朵,睜大眼睛。許先生做到了這一點。他的觀察力是驚人的,身邊的人與事,都能入筆。他的創作,可以說已到了信手拈來,涉筆成趣的境地。這就是他在不長的時間里,源源不斷地創作出作品的奧秘所在。他的小說從不杜撰事件,因為豐厚的素材已足夠他得心應手地創作。許國江所敘述的事情,我們未必沒有見過或聽過,但我們或不留意,或熟視無睹。所以,創作首先要善于敏銳地捕捉;其次,又不能實錄生活,要能夠透過生活現象的表層,開掘出深刻的意蘊。微型小說雖小,但包容要大。它應是一個三棱鏡,能折射出生活的七色光彩。
《求你一件事》寫一個喪偶的老太太,兒子遠在美國,她為了擺脫孤獨,不惜讓修理工每天來陪她一次。小說反映了已經步入老齡化的中國,普遍存在的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
《再去冒次險》、《頂替》都寫了煤礦工人艱難的生活。但《頂替》寫得更加令人觸目驚心。兒子礦難死了,父親竟不顧年邁與挖煤的危險,頂替兒子挖煤。作者正是企圖通過這種違反生活邏輯的現象,把普通百姓心靈與生活的苦痛深刻地揭露出來,以促人猛醒。
《遭遇》中的小海要50元(不過只是城市兒童吃一次肯得基的錢)買復習資料,卻給當菜農的母親和蹬三輪車的父親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三人因各自不同的原因,同時被趕回家,這不僅僅是一種巧合,它向讀者提出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無論怎么改革,都不能損害廣大百姓的利益,都要使最廣大的百姓生活富裕起來。
《遺書》的安排很巧妙,令人回味無窮。牛小扣服毒自殺,在他枕下的遺書中,寫的竟是要家人把喝剩一半的農藥別丟了,拿去治蟲子,并還上劉老三的賬。小說對人物的死因做了種種猜測,實際都是虛寫一筆,甚至直到結尾也沒有寫明。但通過“遺書”我們卻看清了牛小扣生活的窘況:連喝的農藥都是賒來的———他死都死得這么艱難!小說的意蘊,作者并未和盤托出,而是留給讀者去體味。生活的困苦,是他致死的真正原因。
我一直認為:獲2003年第二屆中國微型小說評選二等獎的《死亡證明》,是作者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標志作者的創作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牛小扣的母親死了,村里遲遲不給開死亡證明,先要他補交上各種稅。這還不行,還要讓已死的母親交了人頭費和辦證手續費,才能開證明。小說的選材已經十分精致:在人死之時乘機要挾補稅,說明村干部行徑的極端惡劣,并進一步用情節壘加推衍的方式,寫讓已死的人再交稅,把村干部的毫無人性,殘酷盤剝農民推向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鬼吹》用了另一種形式:以喜劇的方式寫悲劇。老丁隱約覺得自己的老同學當了縣委書記會給自己帶來好處,于是用自己的錢買好煙、名茶請別人品嘗,并乘機炫耀自己。小說固然諷刺了老丁的猥瑣和可笑,但更主要的是對當前普遍存在的“官本位”、“崇官心理”犀利的鞭撻。
現實生活是一種原生態,從生活原型到藝術作品的高度,需要作家加工與創造。許國江的小說不僅意蘊深刻,在構思上也有獨到之處。
微型小說因其篇幅短小,經常使用“以小見大”、“以點顯面”的方式。因此,它特別需要聚焦點的選擇。
許國江的許多小說,注重精心選“點”,因此,有時寫的事件雖多,但作品神凝形聚,渾然一體。《抓副麻將給老爸》是這種寫法的代表作。小說緊扣“抓麻將”,把官吏的腐敗、個體戶大款的“錢能通權”、基層派出所干警的假公濟私、普通百姓生活的無奈,統統表現了出來。但我們一點也不感到牽強與散亂,這就是“聚焦點”的妙處。同類的作品還有《椅子》中一把“椅子”的調換,談、夏、何三位局長的不同心態。微型小說一般只寫一個事件,但作者卻同時寫出了三件事、三個人物,“聚焦點”就成了一條串起珍珠的金線。
《因為跳樓》、《筆試》都是多事件、多人物、多種心態組合起來的寫法。這類作品,為我們提供了微型小說創作的新模式。
《郝縣長的皮帽子》、《滋味》、《跑調》是另一種方式,即只寫一件事,但由于“聚焦點”的巧妙選擇,使常見的事物頓時閃現出異樣的光彩。《滋味》很值得玩味。寫的是我們平時常見的打麻將的場景,幾乎寫不成小說。但作者出人意料地以此寫出老蘇感到不再受拘束的由衷的喜悅,實在是奇思妙想,令人擊節嘆賞!小說令人對官場風氣的庸俗、人事關系的復雜、小人物的猥瑣,引起多少豐富的聯想。其間蘊含著作者對人生的多少體驗、對現實的多少感慨!
許國江先生在退休之后從事微型小說創作,使他的生命開始了第二個春天。他今后會有更大的成就,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誕生。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我送他的話語仍是: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