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業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一個新興產業。近五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的迅速復蘇,俄羅斯IT產業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并逐漸成為俄羅斯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俄IT業總產值達1萬億盧布,同比增長40%。其中,軟件出口達到9.94億美元,同比增長50%。IT業產值在俄羅斯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經突破5%。IT業在俄羅斯經濟增長中愈發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鑒此,俄羅斯信息技術和通訊部部長雷曼不久前在倫敦舉辦的俄羅斯經濟論壇中自豪地說出,“俄羅斯不只擁有能源資源,還擁有另一巨大自然資源——IT技術。”
改變國際能源供應國角色
從1999年至今,俄羅斯經濟連續七年高速增長,GDP幾乎恢復到1991年蘇聯解體前的水平。但是,近年來俄羅斯經濟增長過分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原材料的出口,加工工業發展嚴重滯后,經濟結構的畸形狀態未得到根本改善。隨著國際能源價格預期的下降,俄羅斯今后幾年的經濟增長也會隨之減速。俄羅斯必須轉變這種扮演國際能源供應國的角色,改變經濟增長的方式,由資源型經濟向知識創新型經濟過渡。
在2005年通過的《2006年~2008年俄羅斯社會經濟發展中期綱要》中,俄政府提出,必須大力加強經濟增長中的創新導向,使高科技、特別是IT技術部門在2015年GDP中所占的比重與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部門所占比重相當。為此,國家將通過聯邦專向綱要和投資基金加大對高科技產業投資的力度,使聯邦預算的投資性支出在2006年~2008年間穩定在不低于占GDP2.5%~2.8%的水平。
總統“掛帥”
盡管俄羅斯政府早在2002年通過的《2010年前及未來俄羅斯科技發展的基本政策》中就將IT業列為國家優先發展領域之一,但是,發展IT業正式提上總統的議事日程還是在2004年年底普京訪問印度之后。
2004年12月初,普京總統訪問了印度的“硅谷”——班加羅爾IT科技園。班加羅爾是印度一個巨型的軟件制造“工廠”,在這里工作的軟件工程師有近十萬人。2004年印度IT業產值達到1560億美元,其中出口軟件80億美元,印度的大部分出口軟件都是在班加羅爾科技園生產出來的。此次訪問給普京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使他進一步認識到發展IT技術對國家經濟增長的巨大推動作用。
2005年1月普京在視察新西伯利亞科學城時指出,俄羅斯具有發展IT技術的人才潛力和技術儲備,如果有效合理地利用這些優勢,俄羅斯在IT領域就能取得突破式發展。為此,普京提出需要在俄羅斯建立IT科技園,生產出有效率、富有競爭力和保證盈利的IT產品。2006年2月普京再次強調,政府必須通過發展IT技術來提高俄羅斯經濟增長的質量,使國家經濟擺脫對能源的過度依賴。
優勢與困境

俄羅斯發展IT業具有不少優勢。首先,俄羅斯具有發展IT業的人才優勢。盡管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科研投入大幅減少,但是,俄羅斯高水平的基礎教育、特別是數學教育,能保證每年向軟件設計公司輸送大量高素質的人才。無論從科研設計人員的絕對數量,還是從技術水平上看,俄羅斯都不遜色于世界上幾個IT業發達國家。據《福布斯》雜志統計,俄羅斯高等教育機構每年培養超過100萬名物理、數學、信息技術和計算機工程技術方面的專業人員。在1997年~2003年七年間,俄羅斯高校共培養了130萬名IT專家,平均每年培養18.6萬名(同期印度每年培養六萬名,中國每年培養五萬名)。麥肯錫公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俄羅斯從事軟件生產的公司勞動生產率水平接近于國際標準。
其次,俄羅斯國內具有巨大的IT消費市場。隨著俄羅斯經濟的迅速增長,無論是政府機關、企業、學校,還是單個居民,對個人電腦及其程序設計軟件的需求日益增多。截至2005年年底,俄羅斯共計有1700萬臺電腦,2200萬網絡用戶,俄羅斯的網絡化達到16.6%,93%的國家機關建立了自己單獨的網站,此外,俄羅斯還計劃在2008年之前使全國100%的中小學都至少配備一個現代化的上網教室,爭取在新建的住宅內都能安裝現代化的網絡和通訊設施。
第三,俄羅斯的投資環境在不斷改善,有利于將國內外的投資吸引到IT部門。2005年7月,普京總統簽署了《俄羅斯聯邦經濟特區法》。規定,經濟特區內實行優惠的稅收和土地政策,自企業設立之日起免征5年的財產稅和土地稅。在改善投資環境上,政府正在制定規范性的法律文件,消除對投資的大量限制。與此同時,政府還在近年內將大力發展交通、通訊、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和簡化關稅管理。總體上,這一系列措施都將有利于俄羅斯IT企業的發展。
但另一方面,俄羅斯在發展IT業方面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勢必會嚴重制約這一產業的良性發展勢頭。
第一,俄羅斯科技人才流失嚴重。蘇聯解體的沖擊波使大量高精尖的人才流失海外。十年期間,俄羅斯科技人員流失近80萬,其中20多萬頂尖的科學家移居西方。對于近年成長起來的俄羅斯IT技術人員來說,國內工資收入低廉是這些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據微軟研究公司的一份調查表明,2004年年初,俄羅斯大學所培養的100多萬IT人才中,只有七萬人在俄羅斯的國內IT企業工作,大部分人才雖然沒有離開俄羅斯,但是都是在為西方的IT企業效力。
第二,俄羅斯當前的稅收體制不利于IT企業的發展。在俄羅斯現行的稅收體制下,IT企業既需要支付18%的增值稅,同時還要支付26%的統一社會稅。即使將企業設置在經濟特區內,統一社會稅的稅率也是14%,這對于IT企業這一特殊行業來說實在太高。與石油開采企業不同,IT企業所需要的設備投入不大,70%的花費都是用在工作人員的工資發放上。為了避免交付數額巨大的統一社會稅,不少俄羅斯IT企業將公司設在國外,而員工直接在俄羅斯國內工作。此外,盡管現行的增值稅出口退稅政策也規定惠及IT企業,但由于IT產品、特別是軟件及其IT服務性產品的出口特點變得難以登記和核實,所以對IT企業來說,它們并不能實實在在地享受到這一鼓勵出口政策的實惠,影響了企業經營的利潤和積極性。
長路漫漫
可以認為,發展IT業為代表的知識經濟、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實現俄羅斯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轉變是普京第二任期內在經濟政策方面著力的主要方向。今年2月,普京總統專門召開國務委員會主席團會議討論IT技術問題,這充分表明他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預計俄羅斯近期內將在這一問題上會邁出實質性步伐。
第一,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亞和下諾夫哥羅德四個地區設立IT科技園。園區內將實行有別于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專門扶持IT企業的發展。為此,國家將從預算中專門撥出超過200億盧布的資金用于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設立專門針對IT企業的風險投資基金(創業基金),為IT企業融資和化解經營風險提供協助。設立風險投資基金也可以為現有的IT企業開展技術創新、鼓勵出口提供很好的條件。
第三,開設專門為IT企業培養人才的信息技術大學,重點加強外語和計算機軟件編程設計方面的培訓。
雖然近年來俄羅斯IT業發展迅速,但是目前,俄羅斯在世界范圍IT市場中所占的比重還不到1%。而且,俄羅斯只有14%的IT產品面向出口,在印度和以色列這一比重達到70%~80%。俄羅斯IT業發展的空間巨大,按照俄羅斯信息技術和通訊部副部長米洛萬采夫的預測,到2010年,俄羅斯的IT外包量將達到100億美元,占世界外包服務市場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