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一職在當今國際舞臺上有極大的外交合法性和極高的媒體曝光率??品啤ぐ材?,一位來自非洲窮國加納的黑人政治家,在千年之交的特別歷史時期,成為聯合國秘書長。他冷靜面對亞洲金融危機、波黑戰爭、“9·11”事件、美伊戰爭等諸多國際危機,并榮膺諾貝爾和平獎。
眼下,下屆聯合國秘書長遴選工作在即,臺前幕后都在忙碌之中。透過本文,可窺見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各種力量的角逐,爭奪秘書長之位中各大國的政治博弈與較量。
尷尬的布特羅斯·加利
決定世界歷史命運的往往是少數幾個人,而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加利和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奧爾布賴特之間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兩人相互指責,開始是索馬里問題,然后是盧旺達問題、巴爾干問題,直至聯合國的改革等。從兩個人的回憶錄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雙方彼此的反感有多厲害。無論是奧爾布賴特,還是布特羅斯·加利,都毫不掩飾自己內心越來越深的反感,但到頭來吃虧的還是這位秘書長本人。沒有這個超級大國的支持,他馬上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根據奧爾布賴特自己的說法,早在1996年1月,幾乎在加利結束任期11個月之前,奧爾布賴特就使比爾·克林頓總統相信了她的打算,而在此之前,她已經將計劃透露給了國務卿沃倫·克里斯托弗:“我得出的結論是,如果聯合國想和美國改善關系的話,那么這位秘書長必須滾蛋?!睆哪莻€時候開始,美國內閣開始商量候選人,正如奧爾布賴特書中描寫的那樣,其中就有“這位我喜歡的加納人科菲·安南”。
按照美國人的期望,他作為聯合國系統的人,具有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經驗,完全可以成為不斷改組聯合國的保證人。為了不“燒傷”安南,并且不在事先激怒布特羅斯·加利,人們決定還要將這一決定保密幾個月。5月,國務卿克里斯托弗向這位當事人宣布了美國的決定,為了保全他的面子,他可以延長一到兩年任期。布特羅斯·加利拒絕了,盡管5年前他表示只做滿一屆任期,他現在已經快74歲了??肆诸D政府的這個史無前例的拒絕對他的打擊著實不小,進而激起了他的固執和抗議的精神。他們竟然如此敷衍他,他覺得有失體面。他感覺自己是“最嚴重地受到華盛頓侮辱的人”。
戲劇性的投票過程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美國人確認克林頓競選連任,可是盡管如此,對于現任秘書長的續留問題,他仍然保留了他的“不”的結論。大選幾星期后,安理會舉行了第一次民意測驗性投票,馬德琳·奧爾布賴特投了否決票。在那里舉行的選舉雖然是秘密進行的,但常任理事國的選票是其他顏色的,以便馬上能夠識別出否決票來。結果是14比1(14票贊成,1票反對)。美國似乎很孤立,布特羅斯·加利還沒垮臺。因此他仍然繼續抗爭,總是希望美國可能會在最后一刻改變其看法。后來又舉行了幾次投票表決,英國轉而支持美國的路線。現在的結果是:13比2(13票贊成,2票反對)。
1996年12月初,時間越來越緊迫了,因為布特羅斯·加利的任期在年底前結束。最后,非洲集團只好勉強決定尋找其他合適的候選人。因為美國人威脅說,如果不投反對票的話,非洲將失去獲得聯合國最高職位的資格,這一威脅顯然發揮了作用。競選開始了,過了沒多久,12月4日,布特羅斯·加利宣布暫時中止候選人資格。他不愿意再成為投票的對象,但如果人們對另外的人選無法達成一致時,他仍然不想放棄。
這就是官方的一面。然而事實上,早在好幾個星期以前,就開始流傳了一份可能的候選人名單,其中就有科菲·安南的名字,這份名單是完全按照馬德琳·奧爾布賴特的意思弄出來的。
巴黎不僅是因為他“喜歡的人”布特羅斯·加利遭到了排擠而感到不快,它還希望——從整個舊殖民國家中——選出一個親法的非洲國家的代表擔任這一世界組織的最高領導人??铺氐贤叩陌N骶头线@一標準,安南至多部分符合這一標準而已。盡管他在日內瓦就讀過,還在那兒學習過法語,但他不輕易說法語,也沒有多大的興趣說。“安南會說法語,他在日內瓦待了很久,但帶著明顯的英語口音,當然也沒有像那個幾近說母語的布特羅斯·加利說得那么悠然自得?!?/p>
由于法語是除英語、漢語、西班牙語、俄語和阿拉伯語之外的聯合國第六種官方語言,巴黎在這一問題上提出要求盡管有點自負,但從形式上看還是難以對其說三道四的。在這種局勢下,12月的前兩周時間里,安南總是一再被詢問他的法語知識問題。多數情況下,他以自己在日內瓦的經歷來應答。有時候,一大群滑稽可笑的人在爭相檢查他的語言能力。那些天,正好有一次大型的接待活動,安南和一個講法語的客人站在一起,而當他們兩人開始交談的時候,所有的人突然全部不吭聲了。大家全都目瞪口呆地盯著這兩個人看,努力地想聽聽他們的對話。安南徹底通過了考試。那時有過一個類似下列基本觀點的玩笑:光會說法語還不行,而且說英語的時候一定要帶上法語口音,只有這樣巴黎才會表示滿意。
這大概有點言過其實了。主要是因為法國政府對美國專橫的行為表示憤怒。因此,雙方在選舉另一個候選人的時候總是投出各自的否決票來:在選舉安南的時候法國投否決票,在選舉埃西的時候美國投否決票。德國起先還站在法國一邊,但后來開始轉變態度了。于是,雖然已經過去了好幾天,但始終懸而未決,民意測驗性投票舉行了一次又一次,安南的支持率始終最多,但又始終有一張否決票。直到12月13日,星期五,法國大使放棄了否決票,安南當選了。根據當時的一則經常使用的軼事,看法的改變是如此發生的:在安理會的無數次折磨人的會議中的其中一次會議期間,馬德琳·奧爾布賴特問道:“誰想要咖啡?”在英語中,“咖啡”(coffee)的發音和“科菲”(Koli)相似。當所有的人本能地舉起手來時,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安南當選了。然而,事實上,這一切要復雜得多,許多交易都是在幕后進行的。
真正的幕后故事
那么,這位候選人本人在選舉前的關鍵幾周里究竟做了些什么?與他的上司也是他最初的支持者布特羅斯·加利相比,他持怎樣的態度呢?
從表面上看,他是支持他的上司的,因為當布特羅斯·加利退出競選的時候,他才正式接受提名競選秘書長。當然“還有與各自成員國之間的對話”,他忠誠的下屬,副秘書長沙西·塔魯說道。無論如何,他早就和他的祖國加納的代表們有過接觸,因為加納國內的人想要知道,安南是否有興趣做秘書長,在此之后他們才能正式給他提出建議。美國人也向他發出了支持的信號,并在考驗他的雄心壯志。就連一開始支持布特羅斯·加利、后來支持埃西的德國,也向安南發出了鼓勵的信息:“我讓一個共同的朋友轉告安南,我們堅持布特羅斯·加利并不意味著我們拒絕他或者認為安南不合適,而是我們完全反對就這樣隨隨便便打發走一位聯合國的秘書長。”當時的德國大使托諾·艾特爾回憶道。
安南早在幾個月之前,就知道自己已經作為候選人被人公開談論了。當美國人提早宣布說,他們差不多愿意將任何一個人列入秘書長的名單,就是不可能再是布特羅斯·加利的時候,安南意識到這大概快要成為事實了。
在12月份的這一個至關重要的一周里——這時,雄心壯志已經徹底把他吸引住了,他現在希望向最高處攀登——安南和他在聯合國的一些朋友還得稍稍進行一些秘密的說服工作。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敘述說,在最后一刻俄羅斯準備退出,并要將其贊成票改為棄權票。人們立即向美國人發出警告,因為俄國人一旦轉變主意,很有可能產生土崩瓦解的效應。最終,在最高層,在克林頓總統和葉利欽之間的一次澄清性通話幫上了忙——這是安南得到白宮強有力支持的又一次明證。
正如早先提到的那樣,法國人支持安南,在最后一刻同樣如此。不過,后來,在關鍵性投票之前,安南十分鎮靜地坐在37層他的辦公室里工作,仿佛安理會中又一次秘密商議的那些事完全和他無關似的。事實上,法國大使阿蘭·德雅梅早在前一天的晚上就告訴他,他將放棄否決票。安南不必再害怕什么了,事情已經了結了。隨后不久,聯大以鼓掌方式通過了表決。
安南的雄心壯志
安南通過將秘書長的職責定義為“多角度的工作”,試圖從一開始就消除上述的種種懷疑。布特羅斯·加利通常被視為“將軍”,換句話說他是獨裁者,而當時許多人認為安南更確切地說是“秘書”,也就是說他很軟弱。由于完全察覺到流傳得越來越廣的擔心,認為他只不過是在按照華盛頓的意旨行事,安南在當選幾小時之后就明確指出,那些被美國視為特權的行政管理工作僅僅是他職責范圍的一部分?!啊貢L)也有政治上的和外交上的角色,尤其還有道德的聲音,一旦需要的話,他會提高這種聲音?!?/p>
安南列舉了徹底改革聯合國機構的設想,這一點完全符合美國的意圖——不過也包括把索取美國欠款作為自己的目標。“我以前就曾明確指出,不清償聯合國的欠款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朋友和敵人都將對此感到驚訝。美國需要聯合國,聯合國也需要美國?!北M管他持有帶有克制性的批評態度,但從一開始的多年里,他未能擺脫這樣的名聲,即他是受到美國遙控的,一些人也說他是“美國的走狗”。
然而,安南和他的前任最明顯的區別是在作風和言談上,因為從政治上看,官方的身份早已為一名秘書長設定了嚴密的界限。這位新上任的秘書長表現得更為和解,更為和氣,更為巧妙,在所有方面同樣更有謀略,包括對美國在內。這并不是說,他沒有努力確定自己的重點工作內容:除了美國所期望的聯合國機構改革之外,他認為尤其重要的是加強人權,他馬上將其宣布為聯合國的指導思想,幫助婦女,他認為這恰恰是第三世界所要肩負的重要使命:非洲的發展,讓其最終擺脫殖民主義;以及關注私有經濟,它可以在許多領域向聯合國提供寶貴的幫助。
(摘自《中國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