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代,有一次我到一個朋友家里玩。吃飯時他父親指著我告訴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潛伏了那么久。張治中剛聽說他爸爸是共產黨的時候,可嚇了一大跳?!?/p>
這話我當時聽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70年代,我才聽到父親親口述說那一段往事。他說張治中在周總理的酒宴上看見父親后倒抽了一口冷氣,“啊”了一聲楞住了,一時說不出話來??偫硇πφf:“怎么,你們不認識?”張治中這才回過神來,說:“認識,認識。想不到熊老弟也起義了?!笨偫碚f:“他不是起義,是歸隊。”然后介紹了父親的潛伏經歷。
父親說張治中當天晚上就給蔣介石寫了封信,大意是:過去我只知道國民黨在軍事上、政治上不是共產黨的對手。今天我才知道,國民黨在情報上也遠遠不是共產黨的對手。你靠特務起家,但你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共產黨用的又是些什么人?你有像熊向暉這樣的人才嗎?胡宗南怎么能不打敗仗,國民黨的天下怎么能不丟,等等。
當時我聽著只津津有味于這一段故事的戲劇性效果,其他方面也沒在意。等讀了父親的回憶錄《地下十二年與周恩來》,我才知道了這件事情的全貌。時間:1949年11月6日中午12點半,地點:中南海勤政殿,場合:特設酒宴。到場主要人物:周總理,父親,以及張治中、邵力子、劉斐等國民黨當局原派的和談代表。
讀完了這一段,我開始感到有些疑惑:父親的共產黨員身份的公開方式似乎有點不同尋常。
盡管我有些疑惑,但始終想不出答案。只好把疑問悶在肚里。
幾年前有個朋友送了我楊者圣先生寫的《胡宗南這個人》,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得知了一些很令我震驚的情況:
——胡宗南集團的三十萬大軍直到1949年12月才在西南戰役的成都戰役中被殲滅,是國民黨在大陸最后一個被消滅的重兵集團。
——早在西南戰役打響前三個月的1949年8月,胡宗南、宋希濂便在漢中秘密會晤,一致決策率部取道西昌退往滇西中緬邊界,憑借瀾倉江、怒江及高黎貢山之險繼續抵抗,萬不得已時便退到緬甸去。
——胡、宋的計劃未能實現是因為蔣介石堅決反對。
對于胡、宋二人退守滇西、進入緬甸的決策,楊者圣先生的評價是:“這是當時在大陸手握重兵的兩個國民黨高級將領,對國民黨的軍事形勢及結局看得最為清楚,提出的應變措施最為厲害的一個決策?!?/p>
“君不見那個叫李彌的國民黨第8軍軍長,僅率殘部數千人竄入緬、老、泰交界的三角地,鬧鬼鬧了好多年不說,其中不少人竟搖身一變,成為威震國際毒品市場的大毒梟……試想一下,如果當年退到滇西的不只是李彌的數千殘兵,而是胡宗南的數十萬大軍,那么緬、老、泰‘金三角’地區會出現什么樣的局面?隨之而來是什么樣的惡果?這可能是誰都不敢想象的事!”
于是我重新清理了一下思路:整個西南戰役真正的要害其實是阻止胡宗南、宋希濂兵團進軍滇西,真正的關鍵人物是胡宗南。想到這里,我腦子里突然一閃:周總理向張治中等公開父親共產黨員真實身份的時間,恰好正是西南戰役開始的時間,這一切難道都是偶然的?
隨后在翻閱周宏雁、姜鐵軍所著《解放戰爭全記錄》時,我又得知了一些很重要的事實:
1.1949年毛主席的戰略部署是二野、三野兩大野戰軍并肩渡江直插東南,二野掩護三野,防備美國武力干涉中國內戰。等美軍從上海、青島等地撤走,美國武力干涉中國的可能性變小時,才把二野主力西調以解放大西南。
2.毛主席在部署進軍全國時的主要意圖都是進行戰略大迂回、大包抄,力圖把國民黨軍隊全部消滅在中國大陸,防止其外逃。而蔣介石“堅守西南”的戰略方針恰恰最符合毛主席的戰略意圖。
3.跟其他戰場情況不同的是,西南戰役中國民黨軍隊主力的指揮官胡宗南和宋希濂始終根本不贊同蔣介石的堅守戰略,而是千方百計要實現自己取道西昌撤往滇西的計劃,而這些努力卻都因蔣介石的頑固拒絕和嚴密防范而未能成功。
4.西南戰役發起兩周后,即占領貴陽的1949年11月15日,我軍真正的主攻方向和戰略意圖其實就已經暴露無遺。直到1949年12月16日這31天中,真正能夠有效阻止胡宗南大兵團全力以赴逃往西昌進軍滇西的人只有蔣介石一人。
也就是說,在1949年的11月,整個西南戰役成敗的關鍵是如何讓胡、宋跑不成,而對于我軍而言,最需要、最希望的就是要蔣介石“幫忙”替我軍看住這兩支部隊,讓他們動彈不得,留在原地乖乖等著被包圍。
但要離間蔣、胡談何容易。胡宗南追隨蔣介石多年,一直是蔣的嫡系親信、封疆大吏。要離間蔣、胡,就必須抓住胡在關鍵問題上對蔣不說實話的過硬把柄。而父親一事恰恰正是這樣的把柄。只要把父親的真實身份如實捅給蔣,就足以動搖蔣對胡的信任。
但問題在于:如何把父親真實身份捅給蔣介石而不至引起蔣的疑心?通過秘密渠道不行。因為軍統曾替胡向蔣隱瞞父親的真實身份,公開宣揚也不行,那反而可能打草驚蛇,引起蔣的懷疑。而張治中、邵力子這些國民黨前和談代表則正是最理想的人選。他們在國民黨內身份不低,影響很大。雖然已經“投共”,但通過他們在國民黨的故交舊友向蔣直接遞送封信仍綽綽有余。
明白了這些,我頓時豁然開朗,關于父親共產黨員身份公開過程的種種疑惑全部迎刃而解。周總理特設酒宴,表面上是向張治中等人公開父親的共產黨員身份,實際是對蔣介石的攻心戰。
全部的邏輯關系是:通過張治中告訴蔣介石:胡宗南西北大敗的原因是胡的親信熊向暉是中共地下黨,讓蔣介石發現胡宗南向他隱瞞了這么重大的事實,讓蔣介石把自己丟天下的原因歸罪于胡宗南,讓蔣介石懷疑胡宗南的忠誠,讓蔣介石不相信胡宗南的“撤退滇西、進軍緬甸”是為蔣謀利益,讓蔣介石拒絕胡宗南的這一建議,采取措施,防備胡宗南陽奉陰違,自行撤退,假蔣介石之手徹底破壞胡宗南的戰略計劃,看死胡宗南兵團,為我軍完成戰略大包圍、就地殲滅胡宗南兵團爭取到那必須的一個月時間。
在11月6日“公開一個秘密”,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巧妙選擇。這一天是星期日,舉行酒會不容易引起蔣的疑心。假定酒會后張治中立即給蔣寫信,在當時的條件下,蔣介石輾轉收到張治中的信需要一至兩周左右時間,則蔣大約會在11月13日至20日左右讀到該信。這正是我軍預定攻占貴陽、開始切斷四川國民黨軍隊主力逃向云南的通路的時候,是我軍進軍大西南真正的戰略意圖充分顯露的時候,是最需要蔣介石犯糊涂、聽不進胡宗南的意見、繼續固執己見的時候。
周總理對蔣介石發起的攻心戰選得不早不晚,節奏火候掌握得分毫不差,恰到好處。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看西南戰役的發展和結果,可以說非常圓滿地實現了我軍最主要的戰略戰役目標。從12月4日到12月16日,蔣介石連續四次拒絕了胡宗南放棄四川、通過西昌進軍滇西的請求,那一段時間蔣介石簡直就像中了邪,好像存心要跟胡宗南過不去,要跟自己的幾十萬大軍過不去,硬把他們往絕路上逼。直到胡宗南兵團一切外逃通路全部被切斷、我軍關門打狗之勢已完全明朗的12月19日,蔣介石才猛然意識到自己大錯特錯,批準了胡宗南的第五次棄川請求,命令胡率部向西昌突圍。然而此時胡宗南兵團大勢已去,兵無斗志,將生二心,幾十萬大軍頓時分崩離析,起義的起義,投降的投降,潰散的潰散,幾天工夫便土崩瓦解。
想透了這一切之后,我終于恍然大悟:西南戰役的結局并非出于僥幸。歷史并非出于僥幸。中國今天的西南邊疆的基本局面狀況更是并非出于僥幸。最不堪設想的嚴重局面之所以得以避免,表面上應該“謝天謝地”謝蔣介石,實際真正應該感謝的是周總理??偫硪活D飯,殲敵三十萬。
解開了父親地下黨員身份公開過程中的一切疑團,我心里反而有點悵然若失。周總理舉重若輕改變了歷史,智深功高,居然一直無人知曉!我純粹因機緣湊巧,偶然發現了周總理無數功績中的這一件。那周總理還有多少驚天地而泣鬼神的歷史性功績尚未為人知?
周總理身上集中了中國人一切真、善、美的理想品格,中國,有著這樣的總理;這樣的總理的部下中,有著我的父親。(本文作者為周恩來總理助理熊向暉之子)(摘自《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