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定要臉皮厚,有幽默感,對內、對外都要保持笑臉,尤其應該學會對自己笑”——在聯合國最高職位摸爬滾打了近十年后,安南對后任世界“首席外交官”提供了如上“職位要求”和“工作秘訣”。
2006年10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代表以鼓掌的方式一致通過決定,向第61屆聯合國大會提名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接替安南,作為滿足上述要求的人選,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現年62歲的潘基文由此即將成為聯合國歷史上的第八位秘書長,也是繼緬甸的吳丹之后第二位出自亞洲的聯合國秘書長。
當接力棒轉交到潘基文手中之時,他可能會發現:入選之路雖說相對順利,但前行之途卻并不平坦。
夢想與困境
或許是巧合,就在潘基文被提名聯合國秘書長的當天,朝鮮宣布成功進行核試驗。
潘基文頗為無奈地對韓國媒體說:“這應該是個高興的時刻,但此時我卻帶著一顆沉重的心站在這里”。
當然,潘基文在談到朝鮮核問題時也表示:“如果當選,我會視事態發展、在聯合國秘書長職權范圍內起必要的帶頭作用。”

不過,潘基文在擔任韓國外交與通商部長期間就曾直面朝核問題,有過這一經歷的他應該明白,盡管明日將“貴”為聯合國秘書長,但試圖以個人外交說服朝鮮放棄核計劃卻遠非易事。事實上,在朝核問題這樣的安全焦點上,連聯合國及其安理會都常感沮喪和失望。
進一步看,朝核問題僅僅是一系列全球安全問題與危機的縮影。包括朝核問題在內的這一系列問題凸顯了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領域的夢想和困境。
伊朗核問題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敏感難題,并具有潛在的爆炸性。伊朗核問題不僅與朝核問題存在互動,而且會影響到中東地區的大局,對全球防止核擴散機制也是一個重大考驗。
由于黎以停火相當脆弱,聯黎部隊的加強和重新部署尚未完成,巴以沖突隨時可能升級,中東和平進程仍然停滯不前。如何維持目前暫時平靜的局面,推動黎以、巴以、敘以談判,重啟中東和平進程,是聯合國面,臨的艱巨任務。
此外,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也亟待解決。
從更大范圍來看,“反恐戰爭”已經進行了五年,但恐怖活動卻似乎有增無減。在2005年,連“恐怖主義”的定義都成了激烈辯論的問題,以致安南秘書長四處游說,強調確定一個各國都能接受的關于恐怖主義定義的重要性,并敦促各國盡早就此達成一致。所幸,就在第61屆聯大開幕前夕,“全球反恐戰略”的決議獲得聯大一致通過。但是,各國如何具體落實這一“反恐”戰略卻仍有待具體觀察。
在前不久召開的第61屆聯大上,關于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裁軍、“反恐”方面的議題多達51個。這就充分說明,維護和平與安全,仍然是各國對于聯合國這一全球最大國際組織的主要期待。
對立的世界
2000年9月,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通過《千年宣言》,確定了在15年內將世界極端貧困人口和饑餓人口減半、普及初等教育、遏制艾滋病蔓延、確保可持續發展及全球合作促進發展等千年發展目標,首次明確承認,發展與世界和平及安全休戚相關,并將多邊合作共促發展列為各國的中心任務。
2005年6月9日,聯合國發表千年發展目標實施情況中期報告。報告說,貧困問題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問題。自1990年以來,全球每日生活費不足1美元的極端貧困人口的數量減少了1.3億,其中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有2.3億人口脫離極端貧困,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極端貧困人口卻由2.27億增加到3.13億。報告估計目前全球仍有10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線以下。

報告說,實現降低婦嬰死亡率千年目標的進展不盡如人意。自1960年至1990年,發展中國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幅明顯,但此后的進展則十分緩慢,在2015年底前實現嬰兒死亡率減少2/3的目標不容樂觀。此外,對比發達國家0.014%的產婦死亡率,發展中國家這一比率則高達0.45%。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正出現日益政治化的趨勢,世界正越來越明顯地分裂成兩個似乎走向對立的世界。
比如,在本屆聯合國大會上,富國和窮國兩個陣營的分野就進一步明晰。當美國等西方工業化國家忙于政治和地緣戰略上的算計,特別是集中關注中東問題的時候,窮國希望走向繁榮,并且有了新的醒悟。他們利用聯合國大會的機會在北方國家的充耳不聞中提高了聲調,呼吁各國團結、開放市場和機會平等,以便走出貧困,獲得經濟增長。
巴西總統盧拉堅定地支持終止貿易保護主義,并呼吁工業國家應該對消除貧困和饑餓付出更大努力,而不是耗巨資在沒有任何成果的軍事問題上。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強烈抨擊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金融機構為各國開出的藥方。他指責這些機構阻礙了發展中國家的進步,卻沒有給予它們應有的援助。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更是借助聯合國大會的講壇發表了反美演講。盡管查韋斯的講話方式引發爭議,但其內容卻擲地有聲。
輿論注意到,拉美在迎接各種經濟挑戰的時候,“團結就是力量”這一口號被重新提起。拉美各國普遍認為,如果不先消除貧困、疾病、文盲和不公正等現象,世界就無法實現和平。
有鑒于此,第61屆聯大已列入議程的發展問題就有20多項,主要涉及千年目標的實現、非洲發展、艾滋病問題、保護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等。
聯合國秘書長肩負著協調各國的重任,只有采取切實措施,才能將承諾化為現實,保證在2015年如期實現目標。
改革自己
由于聯合國要平衡各方利益,因此機構日漸臃腫。相伴而來的是官僚作風嚴重、辦事效率不高、腐敗現象孳生。這些現象正日益為國際社會所關注并頻遭詬病。
腐敗問題不斷曝光,正日益侵蝕著聯合國以及聯合國官員的聲望和威望。一位前聯合國高級審計員出書披露說,聯合國每年因內部腐敗和欺詐行為流失數億美元,而聯合國一年的預算也只有50億美元。2005年披露的“石油換食品”腐敗案更讓國際社會震驚。
2004年上半年,聯合國駐剛果(金)維和部隊發生多起維和人員嫖妓和性侵害當地婦女和兒童的事件。2005年,聯合國對296名涉嫌性剝削和性虐待的維和人員進行了調查,其中有包括6名維和部隊指揮官在內的170人被解雇或遣返回國。聯合國迄今已在8個部署有維和部隊的國家派駐了操守和紀律檢查組。
行政效率不高也頻頻為人指責。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甚至表示:如果聯合國紐約總部從38層高降低10層,實際上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博爾頓希望聯合國能夠像一個高效率的私人公司一樣運轉,包括將聯合國秘書長轉換為一個CEO(首席執行官)的角色。
但是,對聯合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全球性組織進行改革談何容易。自2006年6月28日第60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接納黑山共和國后,聯合國成員已達192個。這么多國家,特別是主要大國各有打算,爭論不休,很難達成共識。2005年,安南秘書長曾經力推改革,希望能夠有所突破,但最終還是步履維艱。
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聯合國改革的“遲緩”十分不滿。在美國、日本和歐盟的堅持下,聯大于2005年12月23日通過一份特別的預算決議案,規定只有在聯合國改革已經取得顯著成果的情況下,聯大才能夠撥付剩余的預算。美國還曾多次表示,如果聯合國改革無法令人滿意,美國國會將考慮要求政府停止向聯合國交納會費。
根據2005年9月聯合國首腦會議《成果文件》的要求,安南2006年3月7日向第60屆聯合國大會提交了題為《著力改革聯合國:構建一個更強有力的世界性組織》的報告,就聯合國管理工作提出了23項整改意見,涉及聯合國的人事、領導能力、信息和通信技術、服務、預算財政和決策機制等六個方面以及改革管理本身等問題。
但是,這份報告卻命運多舛。2006年4月28日,聯合國大會以108票贊成、50票反對通過了一項決議。決議除了要求安南更加詳細地說明其管理改革方案外,還堅持維護聯大在人事與預算方面的權力,并對擴充秘書長權限持謹慎態度。
反彈還來自于內部。2006年3月9日,在安南提出聯合國改革計劃僅僅2天之后,聯合國雇員聯盟通過壓倒性投票,表達了對安南及其高層管理團隊的不信任。超過500名聯合國雇員參加了這次閉門緊急集會,他們發表的不信任聲明僅僅遭到兩人反對。
但聯合國改革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它畢竟還是在2005年通過了一個有關改革的成果性文件,人權理事會與建設和平委員會迄今為止進展順利,聯合國還設立了道德操守辦公室——兩年前,聯合國連界定性剝削和性虐待行為的標準都沒有,但現在已經有了一套非常嚴格的禁止此類行為的操守準則,目前,各國正在就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改革、促進發展以及聯合國管理改革等議題進行協商。
或許有鑒于此,負責聯合國預算的聯大第五委員會于2006年6月同意解除預算使用上限,允許秘書長動用今明兩年的剩余預算,否則聯合國還真可能陷入全面的財政危機。
權力與責任
隨著二戰后60年時光的流逝,聯合國體系內權力與責任的均衡正在發生著改變。
2005年,聯合國安理會改革聲浪正高。在當年11月第60屆聯合國大會就此舉行的公開辯論中,美國、中國、俄羅斯、德國、尼日利亞等70多個國家的代表先后發言,呼吁改革安理會的結構和工作方法。但是,一旦涉及安理會擴大等核心敏感問題,各方分歧依舊,甚至或明或暗地劍拔弩張。
德國、巴西、日本和印度組成的“四國聯盟”代表在辯論中為四國當年早些時候發起爭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行動進行了辯護,并稱將繼續推動它們的“爭常”努力。
非洲堅持要求對安理會的結構和工作方法進行全面改革,安理會擴大必須改變非洲長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并給予非洲不少于兩個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席位和兩個新的非常任理事國席位。
加拿大、巴基斯坦和意大利等反對增加常任理事國的國家代表,呼吁各國支持它們提出的增加10個非常任理事國的安理會擴大方案,并敦促有關國家不要再挑起有關安理會擴大的爭議。
瑞士、哥斯達黎加、列支敦士登等國建議加強安理會與聯大和其他聯合國主要機構的聯系,邀請更多非安理會成員國參加其下屬機構的工作;建議禁止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涉及種族大屠殺、反人類罪以及嚴重違反人權的議題時使用否決權,并請常任理事國對其每次動用否決權的原因做出公開解釋。
與此形成對應的是,在會費分攤問題上卻出現了另一種局面。
2006年10月9日,第61屆聯大行政和預算委員會開始審議聯合國會費分攤辦法,討論2007至2009年三年期會費比額分攤表。會費比額表是確定聯合國會員國履行財政義務的依據,是聯合國組織獲得財政資源的重要手段。
在近來的討論中,個別國家提出了所謂“支付責任”的概念,并試圖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會費比額設定下限。此時的這些國家已經全然沒有了“世界經濟大國”的“風范”和爭取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進取精神”。在他們看來,聯合國似乎就是一個股份公司或者富人俱樂部,而不是由主權平等的會員國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所以就應當以一國出錢多少來決定其在聯合國事務中的地位,或者按一國在聯合國事務中的地位來決定“付”多少錢。這樣的主張顯然是與《聯合國憲章》的精神背道而馳的。
10月24日是聯合國日。去年的10月24日是聯合國六十歲生日。紐約聯合國總部大樓用辦公室的燈光,在夜間組成“UN60”的大型字幕,揭開了慶祝的序幕。今歲又到10月24日,候任的潘基文秘書長不知想到了什么……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