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齊魯證券公司的發展是中國證券業的一個典型縮影。2001年齊魯證券誕生之后就多災多難,因經營虧損、不規范運作、違規經營等諸多問題一度被推到了瀕臨關閉的邊緣。 2003年萊鋼集團入主,公司起死回生,逐步成為一個穩健、規范的公司,尤其是公司走出的關鍵性的三大步,為日后公司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萊鋼入主,度過生死關
對于齊魯證券公司,可用“生不逢時、先天不足”八個字來概括。公司成立的2001年恰是深滬股市達到歷史高點的年度,也是接下來5年大熊市的開始,對于只能做經紀業務的證券公司來說,打擊是致命的,因為其經營狀況和股票二級市場的漲跌密切相關,幾乎就是靠天吃飯,市場的低迷嚴重影響到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在這種大背景下,剛剛成立的齊魯證券便開始了數年連續虧損的歷程。
外部環境嚴峻,公司的內部狀況同樣不容樂觀。成立后的齊魯證券長期停留在資產簡單相加的層面上。股東出資不實,巨額債權債務不清,應收款高達3億多元。非證券資產數額巨大,冗員過多,人浮于事,公司人員達上千名,包袱沉重。
這種內外交困的狀況一直持續到2003年,危機終于爆發。公司挪用客戶保證金3億元,凈資本低于最低規定,公司巨額虧損等諸多原因被列為高危券商。無論從監管規則、資本金充足率的法定標準要求,還是現實財務狀況,齊魯證券一只腳已踏入關閉的門檻。
齊魯證券的危急狀態受到山東省政府高度關注,一系列急救措施陸續推出,萊鋼集團入主公司,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并于2003年底填補被挪用的保證金。齊魯證券經歷了一次生與死的考驗,暫獲新生。2003年7月9日,魯銀投資董事長李瑋出任齊魯證券董事長,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隨之開始。
公司首先在全國范圍內公開招聘總裁,具有十幾年證券從業經歷,對金融證券頗有研究的孫國茂脫穎而出。隨后,三項制度改革全面鋪開。首先,公司機構進行重新調整,壓縮層次、減少崗位,中層以上的干部崗位削減22%,所存崗位全部實行競爭上崗。其二,各營業部定崗最多不超20人,其他人員進入經紀人行列,培育經紀人隊伍,探索新型的組織結構。其三,全面推行經濟責任制,各個分支機構均有明確的經營指標與責任,包括利潤總指標以及交易量、傭金收入、市場占有率、費用等單項指標,與報酬進行掛鉤考核。最后,考核體系納入風險控制、制度執行等指標,利用百分考核修正、補充經營指標,進行更科學、合理、全面的調控。
國內券商在發展過程中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是控制力明顯不足,造成資源整合缺乏有效性,并導致運行中出現巨大漏洞。為了更好地控制風險,形成合力,齊魯證券在進行三項改革的同時,對公司的管理模式進行了重大調整,制度建設陸續到位,《經紀業務操作流程》、《差錯事故處理辦法》、《柜臺系統權限設置管理辦法》等管理規定相繼出臺,內部稽核控制和法律監管全部到位。
公司的治理整頓初見成效,齊魯證券2004年經營狀況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好的一年。2004年公司完成證券交易量409.76億元,同比增長60%,實現傭金收入8652萬元,同比增長43%,兩項增幅均為業內第一。2004年公司減虧3805萬元,扭虧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
增資擴股,取得綜合類券商資格

2004年,齊魯證券還做成了一件事關公司長久發展和戰略布局的大事:順利實現增資擴股,將注冊資本增加到8.12億元,并獲準綜合類券商資格。
長期以來,證券公司存在挪用客戶保證金、超規模進行代客理財、違規進行國債回購等嚴重問題,由于這些問題涉及的證券公司家數多、資金規模大,在行情持續低迷的催化之下,危機于2003年前后終于集中爆發,一大批證券公司事實上在技術上已經破產。2003年左右,鞍山證券、大連證券、佳木斯證券和新華證券被關閉,富友證券巨額挪用國債回購事發,證券業已陷入信用危機。以2003年8月證監會召開“證券公司規范發展座談會”為起點,歷時三年的券商綜合治理工作開始。
在此嚴峻情形下,齊魯證券卻獲得綜合類券商資格,在齊魯證券的歷史上留下了一座里程碑。它不但為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進一步夯實了基礎,同時該事件還具有極強的象征意義:2004年時值中國證券業進入嚴冬季節,也是對證券公司進行大規模治理整頓、關閉重組的關鍵年份,在大批券商被關閉、托管或宣布破產的同時,管理層批準齊魯證券的綜合類申請,無疑是對其經營狀況和經營班子工作的極大肯定。
在對券商進行治理整頓的同時,監管層對證券公司的分類監管也在醞釀改革。
現行證券法出臺以前,原證券法將中國的證券公司分為綜合類和經紀類兩類。在整治過程中,管理層將證券公司劃分為創新試點類、規范類、風險和高風險4類。規范類券商是被允許生存的一類券商,活下去就有希望。
2005年,齊魯證券迎來了其成立以來另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獲得了中國證券業協會規范類證券公司評審。它意味著公司經受住了證券業嚴冬的考驗和管理層整治風暴的洗禮,齊魯證券獲得了生存的權利。
而今邁步從頭越
2006年,公司的業務規模和經營效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上半年共實現交易量482.3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3億元,盈利4548.97萬元,是公司成立以來經營效益最好的時期。在經紀業務穩步攀升的同時,公司也在進一步拓寬業務范圍。經過努力,已相繼取得承銷、自營、投資咨詢等業務資格,參股期貨公司工作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公司今后更大更快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打好了基礎。
同時,證監會部署的自查整改公司順利完成,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家完成此項任務的規范類券商。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已按計劃完成了全部整改任務。自查整改工作的完成,極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規范運作水平,為公司整合山東證券資源,實現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自身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機遇之門再次向齊魯證券打開。2006年3月,省政府和證監會決定由齊魯證券托管天同證券經紀業務。原天同證券是一家大型券商,不但是我們省內規模最大的券商,在全國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其經紀業務一直位居全國的前10位。但由于其大規模負債進行股票投資,產生巨額虧損,已經無力自救。在收購天同證券的證券類資產之后,公司將擁有證券營業部87家、服務部20家,實力和規模均在全國券商中居于前列。
目前,公司在對原天同營業部進行托管的同時,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增資擴股方案。這項工作完成之后,公司將申請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資格,然后將謀求在證券市場發行上市,向做大、做強的目標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