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聞集團、維亞康姆在財經新聞里的頻頻亮相不同,在很多中國人的眼里,貝塔斯曼只是一家經營郵購業務的圖書公司,絲毫不能把它和世界500強的身份聯系起來。但是這家低調、古板的“德國古堡”業務范圍廣及圖書、工業、報刊雜志、娛樂、電臺、電視和多媒體等領域。直到今天,貝塔斯曼依然是一個有著濃重家族色彩的非上市股份制公司,所以它的故事并不廣為人知。
古堡基因:宗教與神學
“古堡”并非一日砌成,貝塔斯曼經歷了一百七十多年的風雨兼程。翻開最初的日歷,可以看到其原始基因的形成:宗教與神學。
創始人卡爾·貝塔斯曼也許并不會想到貝塔斯曼可以發展成今天這樣一艘龐大而雄厚的“航空母艦”。在1835年7月1日,他不過在德國小鎮居特斯洛創建了一個小作坊,將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C.Bertelsmann Verlag。卡爾·貝塔斯曼身為居特斯洛教會會長和市政委員,在社會活動中非常活躍,C.Bertelsmann Verlag從成立一開始便理所當然地非常關注社會參與,也因此這家小作坊的主要業務是出版《圣經》和圣歌集。那時的卡爾·貝塔斯曼已經懂得巧妙地將自己的政治前途與社會影響力以及經濟基礎進行捆綁結合。
隨后,前四代掌門人奠定了貝塔斯曼的相對穩定而明確的業務根基,并完成企業發展最初的原始積累階段。在貝塔斯曼的發展歷史中,1933年至二戰結束,這一段公司歷史一直受到社會質疑,也成為貝塔斯曼歷史上不光彩的一頁。原因在于海因里希·摩恩在任期間,向希特勒捐助了1.5萬德國馬克,鼎力幫助當時尚處于發展初期的希特勒。他認為希特勒的發跡能給他的公司帶來新的機遇,貝塔斯曼因此成為納粹宣傳品最大的印刷者,甚至比希特勒的民族社會主義黨的出版方印刷的宣傳品還要多。1945年,公司設備大部分在英國空軍的空襲中被毀,僅部分印刷機械躲過此難。
古堡構架:貝塔斯曼模式
1947年,年僅26歲的第五代接班人——海因里希·摩恩的兒子萊恩哈德·摩恩重組了出版公司。他為積累資本,在公司內部實行了“利潤分享”的新舉措,公司將盈利分給員工,員工再將這筆資金投入公司以求發展。他倡導的“分權管理,權責分明,自由創新,遵守公司規章制度”的理念被譽為“貝塔斯曼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貝塔斯曼模式”使貝塔斯曼公司從一個中等規模的印刷和出版企業,逐步發展成為立體、多元的傳媒公司。貝塔斯曼總是能夠敏銳地捕捉到新的機遇。
萊恩哈德于1950年創立了書友會(Bertelsmann Leserrng),書友會的理念打破傳統的銷售模式,以往讀者都是去書店買書,而現在圖書送到讀者手中,直銷的模式取得極大成功,僅僅6個月,書友會的會員便達到52000人。目前書友會在全世界有4000萬會員,它的創立是貝塔斯曼成為現代媒體企業的重要里程碑。后來萊恩哈德引入了“去中心化公司結構”,使公司具有獨立的利潤中心,并逐漸將這些做法形成了“貝塔斯曼原則和公司結構”,此后又進一步演變成“公司憲章”、“管理指導原則”,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公司要義”(Bertelsmann EsentiaIs),要義的內容始終如一,即去中心化、社會責任和企業內部的團隊合作。
與此同時,萊恩哈德繼續穩步開拓業務領域:出版學術詞典、建立印刷公司、成立唱片公司、創立音樂公司。
分析貝塔斯曼集團的發展歷史進程,可以看出,萊恩哈德執掌階段是貝塔斯曼重要的轉折期,他成功奠定了企業運營基礎,也成功地開拓了媒體產業經營模式,為貝塔斯曼后來走上快速的并購之路奠定了基礎。
1971年,萊恩哈德將公司變成了一個財團。作為一個大股東,他仍然出任 CEO,這對于公司轉制后的管理至關重要。這一轉變使貝塔斯曼從一個中等規模的家族企業轉變為由董事會管理的大型現代企業。
古堡戰車:產業并購征程
1972年,以卡爾·貝塔斯曼公司為核心的出版公司遷到德國出版中心慕尼黑。貝塔斯曼集團敏銳地捕捉具有戰略意義的發展機遇,迅猛地開始一系列大收購。
1977年公司收購哥德曼出版公司;1979年并購美國阿里斯塔唱片公司;1980年在紐約收購世界最大的平裝書出版公司矮腳雞圖書公司后,邁出跨越大西洋的第一步。
1984年貝塔斯曼參股40%進入第一家德國電視臺RTL,并迅速發展成為歐洲廣告收入最好的電視頻道。1995年貝塔斯曼進入多媒體時代,與美國在線合作,成立了歐洲在線AOL,并收購了德國多媒體的領頭羊皮克斯爾帕克公司。1996年它參與成立了德國第二大網絡供應商MediaWays公司,標志著貝塔斯曼完成進入互聯網技術服務領域的目標。
1997年貝塔斯曼將UFA電影公司與盧森堡電視制片公司合并,從而誕生了歐洲最大的電視集團CLT—UFA,向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英國、瑞典和捷克等國播送廣播和電視節目。
1998年7月,貝塔斯曼收購美國最大的圖書公司——藍登書屋,控制了50%以上的英文出版物市場。2002年集團又確定了新的發展戰略,將多媒體產業和娛樂業,包括電影、電視、廣播電臺和音樂作為今后發展的重點,讓科技與經濟、
產業與文化更好地結合。
謹慎的古堡未來之路
到目前為止,貝塔斯曼依然是一家未上市的股份制公司。貝塔斯曼認為進入資本市場有利有弊,貝塔斯曼沒有上市,就不需要太顧及資本市場的短期效益,而更能夠作長遠的戰略規劃。不知是否因為此,雖然貝塔斯曼在接下來的業務開拓中,看好東歐和亞洲,卻并不像對手們那樣張揚和迫不及待。
(摘編自《外灘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