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朱慶余在參加進士考試前對自己的詩文才華心存疑慮,寫了一首詩《近試上張水部》投贈當時的水部郎中張籍,征求他的意見。張籍當時以擅長文學而又樂于獎掖后學與韓愈齊名。詩歌是這樣寫的:“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作者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以“入時無”三字為靈魂,表面意思是說:新婚之夜,新娘子心緒激動,徹夜不眠。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了床,在紅燭光照中梳妝打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大禮,拜見公婆。這時她心里不免有點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時髦呢?能不能討公婆喜歡呢?她沒有把握,只好羞澀地問一問身邊丈夫的意見。實際用意則是,詩人即將參加進士科考,他雖然飽讀詩書,精心備考,但是自己的詩文才華如何呢?是否能博得主考官的歡心、賞識?他心中沒底,只好問問張籍的意見。全詩以閨情趣話來表達應試求仕的個人問題,妙趣橫生。
張籍讀了這首詩后,非常感動,很欣賞朱慶余的才華,也用比喻雙關的手法寫了一首詩《酬朱慶余》來回答朱慶余的問題:“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抵萬金。”把朱慶余比作越州鏡湖的采菱女,不僅長得艷麗動人,而且有絕妙驚世的歌喉,這是身著貴重絲綢的其他越女遠遠比不上的。張籍的本意是稱贊朱慶余才華橫溢,超越世俗,鼓勵他大膽應考,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文人相重,酬答唱和,一時傳為佳話。《云溪友議》上說:“朱公才學,因張公一詩名流海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