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夜生活”的話題—直挺噯昧。于是,便有規定說:“凌晨2:00,娛樂場所必須全部關門。”可2006年太特殊了,世界杯的比賽到3:00才開始——是乖乖地2:00睡覺,還是死忠于世界杯?左右為難。
世界杯夜生活:愈夜愈精彩
盡管“夜生活”在國內一直是一個有點曖昧和敏感的話題,但2006年6月至7月的“夜生活”早在數年以前就注定是不夜的,充滿熱情的。當然,這一切都因為四年一屆的世界杯又來了。
上屆世界杯在亞洲舉辦,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的球迷們難得享受了一次白天準點看球,不用熬夜的“特權”,但卻因為“如何向老板請假”等問題留下不少至今讓人捧腹的笑話。2006年的世界杯終于又回歐洲了,每天“深夜零點”和“凌晨三點”兩個時刻成了所有球迷,乃至球迷家人、朋友最牽腸掛肚,愛恨交加的“世界杯時刻”。世界杯的1個月里,似乎所有人都成了熱愛夜生活的“不眠動物”。
于是,世界杯期間,“愈夜愈精彩”成了一句淡化了曖昧,憑添了足球火熱激情的口號。不論是在酒吧,飯店,甚至包括路邊的大排檔里,入夜的時候,顧客寥寥無幾,夜越深,人就越多,人們相互擠著,圍著小小的電視機。真球迷看門道,偽球迷看熱鬧一直到意大利的藍色軍團捧起大力神杯那一刻。所有的球迷一起用歡呼聲撕破全世界的夜空。在這個期間,環保局是不會接到“夜生活擾民”的投訴的,當然,環保局的同志們也正在專心看球。世界杯期間,如果你的夜生活還停留在Bar飲酒、在Ktv高歌,甚至呼呼大睡的話,那么無論是在話語空間,還是交際生活中,你都注定是一個被紅牌罰下的人。
直到世界杯結束之后,不少人依舊沉浸在對“看球式夜生活”的回味之中,一種新的“世界杯后遺癥”開始流行,其主要特征就是深更半夜不睡覺,拿著遙控器拼命換臺,心理上卻一直滿懷期待,覺得“再晚一點一定會有更精彩的節目”。或許對于這種病癥的患者來說,世界杯已讓他們習慣,看什么不重要,電視開著,有聲有影才是一個完整的“夜生活”。
凌晨2:00,全部OUT
要評選2006年里,對國人“夜生活”影響最大的一個事件,肯定非年初的《娛樂場所管理條例》莫屬。新“條例”規定各類娛樂場所(包括Ktv、酒吧、網吧、夜總會等)最晚營業時間不得超過凌晨2:00……娛樂場所在凌晨2:00至早上8:00不得營業。這一規定被媒體稱為“夜生活宵禁令”而熱衷于“夜生活”的人士說得更直接“國人的夜生活被到2:00就被閹割了。”
有部很出名的臺灣電影——《臺北晚九朝五》,盡管電影評論說,該部電影如何反映了臺灣的社會問題。但對于不少大陸人來說,看完電導更多的是羨慕:人家臺灣的白領“夜生活”多瘋狂,相比之下,前些年里,大陸白領人群的“夜生活”太不豐富多彩了。
據說在大陸,最早公開呼喚夜生活的大人物是周星馳,因為他說:“長夜漫漫,無心睡眠。”這句話被不少人拿來做晚上去外面“泡”,去“蒲”去“白相”的借口。但2006年一到,“凌晨2:00”還是成為一道催命枷鎖,直接將“夜生活”打入地獄。
制定規定的部門有很多理由,比如凌晨2:00之后是黃賭毒高發期;凌晨2:00之后繼續娛樂會擾民;凌晨2:00之后客人會減少,讓經營者經營成本上升……但對于喜歡、習慣“夜生活”的人來說,凌晨2:00可能才是當晚第一攤娛樂消費的結束,大家才剛剛“換了場子”,第二攤還沒開始……但所有的娛樂場所可能已經關門了。
臺灣有著名的“夜店文化”,有數不盡的夜市,香港也有“蘭桂坊”,國外更有經濟學家把“夜生活”的繁盛程度當作考量一個社會經濟景氣指數的重要指標。新規定執行近一年,不知道那些剛剛開始擁有自己夜生活的朋友面對凌晨2:00之后的漫漫長夜,是依舊無心睡眠,還是乖乖地呼呼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