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風”是咋回事?
我岳父年過古稀,形體消瘦,患有糖尿病10多年,血壓偏高。前不久的一天,他早晨起床時感覺左側肢體麻木,當時他自行上廁所,回到臥室時因下肢無力摔倒,頭部撞到墻壁上,家屬急送其至附近醫院。到醫院后不久,他感覺左側肢體不再發麻。醫生說這是“小中風”,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數小時后頭顱CT結果也證實為右側大腦前動脈血栓形成。后經住院治療1周,岳父病情好轉出院。請問“小中風”是咋回事?離“大中風”有多遠?
湖南 曾 洪
曾洪讀者:
“小中風”,就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屬于缺血性腦中風的一種表現形式,多由于血凝塊阻塞腦動脈,中斷了腦部的血液供應所致。
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血液粘稠度也較高。以往的研究證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房纖顫和高脂血癥是引起缺血性腦中風的五大危險因素,臨床上,本病患者絕大多數是清晨起床時發現的,發病時間多在下半夜。主要癥狀為突然出現的意識不清,言語不清和定向力障礙,四肢、特別是一側肢體會突然出現麻木、無力。“小中風”特點是反復發作,出現短暫性的言語、運動或感覺障礙,每次發作持續時間為幾分鐘至1小時。由于發作后癥狀會自行消失,患者往往不予重視,其實此時大腦已在告急,若不及時治療,很快就會演變成完全性中風,即“大中風”。
預防本病的首要任務是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在飲食方面建議吃低膽固醇食物,低鹽飲食,而且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另外,從生理角度來分析,老年人腎功能減退,夜尿增加,體液消耗多,加上夜間的呼吸和出汗會消耗部分水分,身體呈輕度脫水。因此,到了下半夜,機體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凝聚力亢進,原來已經粥樣硬化的血管更易產生栓塞,當栓子脫落在腦動脈及其分支時,便發生了腦中風。因此,老年醫學專家建議,老年人(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病者)最好半夜(凌晨1~2點鐘)起床喝1杯白開水(300毫升左右),這樣可有效地預防腦血栓形成,從而達到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的目的。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王小衡
慢性青光眼需要手術嗎?
我因兩眼脹痛、夜間視物模糊到眼科去檢查,為慢性青光眼,聽說這病要手術治療。請問,何謂慢性青光眼?是否要手術治療?
安徽 羅淑蓮
羅淑蓮讀者:
青光眼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先天性三類,而原發性青光眼又分為開角型和閉角型兩種。你患的慢性青光眼,實際上是閉角型青光眼中發病緩慢的一種眼病,也可能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前驅期。它的發生主要與眼內房水的循環障礙有關。大家知道,房水由睫狀體產生后,先流入眼后房,再繞過晶體經瞳孔進入眼前房,然后從前房角流入鞏膜靜脈竇,最后經靜脈竇進入靜脈系統。此時,如虹膜向前推移,就會堵住前房角,由于經前房角的房水主要通道被阻,影響了房水排出,于是房水越積越多而使眼壓升高。若眼壓升高到21毫米汞柱以上(正常眼壓為10—21毫米汞柱),即可引起閉角型青光眼。
慢性青光眼的眼壓升高較慢,故發病緩慢。患者此時感覺兩眼脹痛,鼻根部酸脹,夜間視物模糊,看電燈時,會看到燈的周圍有一圈如雨過天晴后天空上出現的彩虹環,醫學上稱之為虹視。上述癥狀在休息或睡眠后,能自行緩解或完全消失。至于治療,由于慢性青光眼極易復發,且可使患者的視力逐漸下降,時間一長,甚至會發展到雙目失明。因此,必須經常請眼科醫生測量眼壓,檢查視力和眼底,并用1%毛果蕓香堿溶液滴眼。如滴眼藥后,眼壓能維持在20毫米汞柱以內,檢查視力和眼底的變化都不大,可暫時不手術。若滴眼藥后,眼壓雖不高,但視力在逐漸下降,且眼底視神經乳頭也有變化,此時,要聽從醫生的意見,如需手術,應立即手術治療。
上海市公惠醫院 陳身修
抗“O”增高就是患了風濕性關節炎嗎?
前幾天我因鼻塞、流涕、咽痛伴全身關節酸痛,醫生按“上呼吸道感染”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但服藥后癥狀有增無減,還發起燒來。抽血化驗檢查,血象正常,但抗“O增高。人們不是常說只有患了風濕性關節炎后抗“O”才增高,為何我患上呼吸道感染抗“O”也增高呢?
湖南 吳 元
吳元讀者:
抗“O”的全稱叫“抗鏈球菌溶血素O”,這是一種血清學試驗,主要用于測定病人體內能夠中和溶血性鏈球菌“O”(即對該菌敏感的溶血素)的抗體含量。
一般說來,溶血性鏈球菌產生的溶血素有“S”和“O”兩種。前者的抗原性弱,后者的抗原性強,感染后可在血清中出現大量抗體。人體被鏈球菌感染后,8~10天后血清中抗“0”逐漸增高,到3~4周時達最高峰,1-2個月后才逐漸下降。抗“O”的正常滴度一般在500單位以內。若超過此值,即為增高。
目前認為,風濕熱與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變態或過敏反應有關,故抗“O”值的增高有助于風濕熱的診斷。由于溶血性鏈球菌主要侵犯關節和心血管,所以風濕熱主要表現為風濕性關節炎和風濕性心臟病。風濕熱患者抗“O”可達1:500以上(即將血清稀釋500倍以上,仍能查出抗鏈球菌抗體)。活動性風濕熱患者血清中,抗“O”含量更高,若抗“O”值維持在625單位以上,同時血沉增快,則提示病情仍在活動;若抗“O”由高向低逐漸下降,則可認為疾病處于緩解期。
但抗“O”試驗不是一種非特異性診斷試驗,臨床上引起抗“O”增高的疾病很多,如急性中耳炎、急性副鼻竇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均有所增高。猩紅熱、丹毒、急性腎小球腎炎、某些非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疾病,如肺炎、結核、亞急性心內膜炎、結締組織疾病、腎病綜合征、白血病、網狀細胞肉瘤、癌腫等,也有抗“O”值增高。少數健康青少年咽部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存在,抗“O”值也可能增高。
因此,抗“O”的增高并不能作為診斷風濕熱的惟一依據,所以不能說抗“O”增高就是得了風濕性關節炎,還必須結合病人主訴、癥狀,體征做全面分析,必要時還要多次復查才能確診。
南京農業大學醫院 陳育民
眼皮跳是咋回事?
我從上個月開始,眼皮跳得很厲害,尤其是左眼皮。俗話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但我也沒遇上什么喜事。要說睡眠吧,這幾天看書睡得晚一點;說飲酒過度吧,只是每天飲少量的啤酒。請問,眼皮跳到底是怎么回事?
四川 張 輝
張輝讀者:
眼皮,在醫學上稱之為眼瞼。眼瞼內有一層很薄的橢圓形肌肉,叫輪匝肌,其形狀像車輪,環繞著眼睛。當它收縮時,眼瞼就閉合。眼瞼內還有一種肌肉叫提瞼肌,當它收縮時,眼瞼就睜開。這兩種肌肉不斷收縮、放松,眼睛就能睜開和閉合。眼瞼的睜開、閉合,即人們所說的眨眼,是眼輪匝肌快速收縮引起的閉眼動作,它對于保護眼睛、消除疲勞和提高視力很有好處。
據觀察,人的眼睛每隔6~25秒鐘就要眨一次,每眨一次眼,眼皮就要跳動一次。在一般情況下,眼瞼肌肉纖維的收縮比較微弱、緩慢,自己不容易察覺到它的跳動。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支配這兩種肌肉的神經受到某種因素的刺激,產生的神經沖動會使這兩種肌肉興奮,出現反復收縮,甚至痙攣或顫動,于是就會感覺到眼皮在不由自主地跳動,這就是眼皮跳。
眼皮跳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你是典型的生理性眼皮跳,不少人都有過,其發作是一過性的、間歇性的,發作時間很短,常常只是幾秒鐘,跳動程度也不嚴重。多半是你休息不夠、疲勞或是吃了刺激性食物和藥物所致。這種眼皮跳,不影響健康,更與禍福無關。無需醫治,必要時只需要閉眼休息一會兒,用手輕輕在跳動點加以按摩,或者熱敷一下,稍加注意飲食,就會自動消失。
陳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