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長毛兔配種旺季,做好長毛兔春季配種繁殖工作,是一年養兔生產的關鍵。搞好長毛兔春季生產,主要是要選好種兔,加強配種前公、母兔的飼養管理和適時配種三件事。
1.選好種兔 種用公、母兔要體格健壯、體形大、生長快、產毛量高、繁殖率高和抗病力強;被毛濃密、絨毛多,且富有光澤和彈性。公兔要睪丸勻稱,無隱睪或單睪,雄性強,性欲旺盛,配種性能好。母兔要產崽多,母性強,奶頭4對以上,泌乳能力強,會哺育仔兔。一般母兔在7~8月齡,體重2.5~3公斤;公兔8~9月齡,體重3~3.5公斤,適宜于作種兔用。公兔超過3歲,母兔超過3~4歲,不宜繼續留作種用。
2.加強種兔飼養管理 一般來說,寒冬的飼料比較單調,嫩綠飼草缺乏,種兔的體質有所下降,影響受胎率。因此,配種前,應對成年公、母兔進行一次健康檢查,有病應隔離治療,治愈后再行配種。配種前應加強營養,不要過肥或過瘦,公兔可添一些魚粉、黃豆(粉)、麥麩、玉米、米糠和蛋殼粉(或骨粉)等,每只每日5~100克,母兔可增喂白菜、發芽小麥和骨粉等飼料,每只每日100克左右。籠養的種公、母兔,在配種前10天,應每天適當放牧運動2小時左右,以增強體質。
3.適時配種 母兔一般隔8~15天發情一次,每次持續3~5天。母兔發情,舉動活躍,吃食減少,后肢叩擊底板。在發情期內,母兔陰道黏膜色澤亦有變化,白色為未發情,紅色為發情正旺,紫色為發性開始消退。一般以紅腫稍紫(即發情旺盛末期)為最佳配種時期。即所謂“粉紅早、黑紫遲,老紅正當時”。為了提高母兔受胎率和產崽率,可在配種后6~9小時內再重復配種一次,也可用同品種的兩只公兔各配一次。配種時宜把母兔放到公兔籠內,不宜把公兔放到母兔籠內,以免環境變化,分散公兔的注意力,影響交配。當公兔交配發出“咕咕”的叫聲時,表示交配已經結束,此時可在母兔屁股上輕拍一下,使母兔后體緊縮,有利于受胎。(長沙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邢廷銑 郵編:4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