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山民營經濟的發展現況分析
1、佛山民營經濟的發展存在著兩大模式。與東莞民營經濟更多是借助外資的母體生長,缺乏自有品牌相比,大佛山的民營經濟是更典型的內源性經濟。美的、科龍、萬和、格蘭仕……自有大品牌的眾多和密集度在中國極為罕見。而同為內源性生長,大佛山民營經濟的成長道路又有著極大的豐富性,南海模式和順德模式是其中最經典的標本。佛山民營經濟的發展主要存在著兩大模式:(1)順德模式:產權化蝶之變。大批國有、集體企業通過轉制,改組改造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有限責任公司等民營企業,這一模式后來在大佛山范圍內得到推廣,美的、科龍、萬家樂等知名企業均通過該模式轉換成民營企業。(2)南海模式:草根經濟破土而生。是由傳統的家族管理轉變為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對分離、董事長與總經理分設的“親賢并舉”經營管理模式。一批家族企業實現了股份制改造,正謀求上市,如南海的興發鋁材、鳳鋁鋁業、志高空調等。
2、民企發展呈規模化趨勢。據有關數據統計,佛山市2004年1-6月民營經濟的工業總產值為1053億元,占到了全社會工業總產值的56.9%。在這其中,規模以上民營企業貢獻的工業總產值為719.6億元,在整個民營經濟的總量中,所占的比例約7成,同比增長20%以上。全市民營集團達36戶,工業產值(銷售值)超億元的民營企業有111戶,超10億元的有6戶,超100億元的有4戶。受美的、科龍兩家民營家電巨頭產品旺銷的推動,僅8月份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就達到了142.45億元,同比增長48.9%。這批規模大、市場占有率高、發展后勁足和拓展能力強的民營龍頭企業,規模效益明顯,輻射帶動力強,并已成長為佛山市民營企業的產業經濟支柱。規模化發展是目前佛山市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明顯的特性。
3、專業鎮推動產業集群化。佛山市目前涌現了一批民營經濟行業高度集中、主業特色鮮明、簇群化態勢明顯的專業鎮和產業集群,共有產業集群32個,專業鎮19個。不少專業鎮的民營經濟總量已超過100億元,甚至高達數百億元,成為鎮區經濟中的“民營航母”。從石灣陶瓷、容桂家電、西樵輕紡到南莊建陶、樂從家具、鹽步內衣,星星之火到星火燎原的民營經濟,目前不但形成了佛山經濟發展的鮮明產業集群特色,而且民營企業的簇群化和行業的相對集中,帶來了強大的規模效應,但佛山民營企業在發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企業競爭力弱,成長性低。一是民營企業多局限在傳統產業,產品銷路不多,生命周期短,科技創新含量和創新度還不夠高,企業設備不夠先進等方面。二是民營經濟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特別是為制造業服務的第三產業滯后。三是發展方式以數量擴張為主,資源占用和消耗過大;四是企業類型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主。
2、發展環境不理想。作為佛山國民經濟中比重最高、活力最強、貢獻最大的經濟類型,民營經濟目前所享受的發展環境卻仍不夠理想,這直接影響其發揮作用。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社會化融資渠道不夠順暢,融資難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企業與政府之間信息溝通的渠道不多,不夠順暢。一些職能部門在履行其職能時,還存在不能一視同仁的情況,“兩張臉”和“兩個標準”的情況依然存在;企業跨區域延伸發展仍受到較多制約,政府觀念更新不快,且“干預過多,服務偏少”。
3、管理不科學。大多數民營企業特別是家族企業的領導人文化層次偏低,缺乏投資經營大企業和參與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競爭的經驗。同時許多民營企業都選擇了家長式管理模式,管理體制主要表現為“家族”和“親緣化”特征,實行集權化領導、專制式決策,經營者既是資產所有者,也是資產經營者。當企業具備一定規模,家長式管理由于決策層和執行層界限模糊,缺少“糾偏”機制,民營企業家的局限性、隨意性往往易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失誤。
4、人才短缺。在調查研究中,企業普遍認為發展的最大阻力來自人才。人才短缺主要表現在:首先高素質民營企業主缺乏和民營企業家缺乏。許多企業主為洗腳上田的農民,他們知識結構老化、思想觀念嚴重滯后。一些企業觀念保守,小農意識濃厚,存在小富即滿、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發展壯大的氣魄和富而思進的財富觀。其次,一些企業經營理念陳舊,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與經濟一體化的要求,缺乏長遠、明確、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經營。而且缺乏高素質的員工。民營企業的不少崗位由農民工轉崗而來。再加上人才機制不完善,不注重人才的培育,員工流動性強,企業骨干不穩定。
5、企業的技術改造相對滯后。民營企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這種生產模式影響了企業擁有高科技含量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由于先天的原因,較低的員工素質也制約了企業技術更新的速度。
三、發展佛山民營經濟的對策
1、加強產業資源優勢的整合,增強企業競爭力。加強產業資源優勢的整合,倡導“一鎮一主業”發展模式,引導民營骨干龍頭企業兼并、收購劣勢企業。據悉,目前佛山已形成一批行業集中度較高的專業鎮,如大瀝的鋁型材加工業、南莊和石灣的陶瓷業、西樵的紡織業、鹽步的內衣業、金沙的五金加工業、張槎的針紡織業、瀾石的有色金屬加工業、環市的童服制造業、樂從和龍江的家具制造業、容桂和北的家電制造業、倫教的木工機械制造業、陳村的花卉種植業等。
2、打造理想的經濟發展環境。(1)政策資源的整合。打破體制上的障礙,為佛山社會經濟的發展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推進體制上、規劃上、政策上、管理上的銜接,打破舊的體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障礙,促使區域內各種資源更有效地結合起來,實現區域生產力布局的合理化和可持續發展。努力改善投資環境,營造良好發展氛圍。整頓機關作風,實行“首問責任制”,克服了“五難”(人難找、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和“三亂”(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等現象,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2)加強服務社會體系建設。一是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二是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產業創新平臺建設;三是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組織民企積極參加每年一屆的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四是推動銀行與企業建立良好關系,贏得銀行信貸;應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進行股份制改造改組,爭取更多企業走上股權多元化和社會化道路,采取合伙制、股份制等組合投資方式,提高民營資本投入集中程度。
3、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減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響。民營企業要以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為目標,按照所有權、經營權分離和分工監督的原則,建立健全資產管理、監督、營運體系和機制,確立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各自獨立、權責分明、相互制衡的關系。可采用董事長與總經理分設的“親賢并舉”經營管理的模式,引入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提升決策和管理水平,使企業保持旺盛的持續發展能力。
4、建立健全的人才培養機制。(1)以人為本,變傳統的人事管理為人才資源管理,做到人盡其才。企業要真正意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沒有高素質人才就沒有企業前途,樹立起“金銀有價人才無價”人才觀,提高人才素質,完善人才結構,注重對人才進行戰略性設計、培養、選拔和使用。(2)提高民營企業家素質。首先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小勝在智,大勝在德”,真正擺脫缺乏實業精神,唯眼前利益是圖等投機性心理傾向。再是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業務素養更新觀念,站在更高認識層面上更深刻把握市場經濟客觀規律。最后要有全局觀念和長遠謀劃,避免決策中急躁性、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
5、依靠科技進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1)增加科技投入,做好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不斷提供民營企業整體科技含量。(2)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員技術創新的積極性,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3)加大科技人才的引進落戶力度。大幅度引進優秀急需人才,對高學歷、高職稱的優秀人才完全放開入戶限制,免收城市增容費,提供安家費及科研經費等。(4)加強與省市科研院校的合作,爭取科研成果、科研項目落戶,吸收新型實用技術,爭取省市科研院校的支持,為地方培育科技人才。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