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常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八路軍制藥廠,后更名為延安制藥廠,1998年改制組建為延安常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在歷史的傳承和時代的發展中,常泰人抓住了歷史的良好機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高舉創新大旗。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經濟效益逐年增長,已成為陜北最大的現代化中成藥生產企業。
體制創新是基礎
常泰藥業改制以前,廠房年久失修、破爛不堪、設備落后、資金包袱大、負擔重;企業機制僵化、管理落后、產品無競爭力是典型的資不抵債的企業,并已經瀕臨倒閉破產。1998年董事長常學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帶領全體員工進行了企業改制。改策后,企業堅持“內抓管理,外抓市場”,實行產銷一體化,逐步走向市場經濟發展的軌道。經濟效益逐年上升,與此同時緊緊依托市場,發展產業,結合延安優勢,開發新產品,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不斷好轉。2005年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突破5000萬元,利稅300萬元,分別是改制前的10倍。
體制創新也為企業帶來了多項榮譽,公司先后被國家科技部命名為“科技星火龍頭企業”、陜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省經貿委評為2002年度技術改造先進企業、延安市科委命名為“科技型企業”。連續5年被評為市明星企業。公司的主導產品“心神寧片”、“鴉膽子油口服乳液”被評為省優產品,“鴻雁牌”、“仙術牌”商標評為省名牌商標。
科技創新是關鍵
常泰藥業發展到今天,除了通過改制轉換了經營機制,建立了一整套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管理制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注重科技投入,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引進了一些新技術、新經驗,研制開發了一系列新產品,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發展先機,增強了核心競爭力。2001年是延安常泰藥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這一年,由國家發改委立項的國家高科技項目《酸棗優質種源繁育及其規范化種植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獲得批準,并由常泰藥業公司負責組織實施。
酸棗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生態效益,它的葉、枝、肉、殼、仁均可利用,其樹具有明顯的防風固沙作用。近幾年來,延安常泰在實施酸棗產業化示范項目中,實行了“企業+農戶+科研+政府”的運作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建立了包括指紋圖譜在內的酸棗仁新標準,確定了酸棗仁的藥用活性;二是初步選定了5個適生性強、藥用成份含量高、豐產性強、結果率高、果形好、產量穩定的優良酸棗品系;三是取得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酸棗組培快繁技術,建立了酸棗組培快繁中心以及符合GAP要求的酸棗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3.1萬畝、示范田10000畝、苗圃200畝、大棚100多個。先后與14個鄉28個村5886戶農民簽訂酸棗種植合同。此項目分別通過國家科技部“十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陜西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重大項目專項“陜北地區優質酸棗仁種植基地建設及產業化示范研究”、國家發改委《酸棗優質種源繁育及其規范化種植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驗收以及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材酸棗仁GAP基地認證。同時,延安酸棗還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延安酸棗有了名,許多藥企和客商蜂捅搶購。2005年延安酸棗種植“三區一縣”的農民僅賣酸棗的收入就達到360萬元。公司不但酸棗仁原料有了保證,而且還利用酸棗肉生產出“信天游”系列的汁、醬、片等多種純天然保健食品,投放市場試銷,反映熱烈。酸棗這一項目的實施成為常泰藥業發展的一種內動力,提升了企業的科技水平。
2006年1月27日胡錦濤總書記來延安視察時,對延安常泰藥業依靠地方資源實施科技創新帶動農民增收這一特色產業,給予高度評價。他對陪同的領導說,現在陜北經濟主要靠煤和石油,這些是不可再生資源,從長遠看,還是要立足于利用像酸棗、沙棘這些本地資源優勢,加大開發力度,延長產業鏈,增加收入,帶動農民致富。胡總書記要求各級政府大力支持農業科技龍頭企業。
品質創新是保障
“一粒藥,兩條命”,一條是消費者的命,另一條就是企業的命。在藥品的品質上常泰人沒有絲毫大意,始終堅持“誠信”這一經營理念,嚴把產品質量關。實行從原料采購到成品出庫乃至流通的全過程進行跟蹤控制,建立一套逐步完善的質量檢驗規范。
如今常泰藥業已經成為延安市知名的高科技龍頭企業,站在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起點上。常泰人將以胡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為指導,緊緊抓住這一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開拓進取,積極創新,讓革命圣地延安精神綻放出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