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釗小時候十分機靈,興趣廣泛。常常把爺爺奶奶的大床當舞臺,又跳又唱,給全家人帶來歡聲笑語。有時他隨意在紙上畫個小蝦、小蟹,小雞,形象鮮活可愛。后來又喜歡畫竹子,一筆畫成,竹竿、竹結栩栩如生,惹得親人們圍看叫好。有一幅還被選發在一個兒童畫刊上。后來又學會了彈鋼琴。文釗性格開朗活潑,還會復述從錄音帶上聽來的故事。剛上小學不久就當了班長,把老師分給的任務當圣旨。一絲不茍地完成作業,還拿著教室門上的鑰匙,開門鎖門打掃衛生,收同學們的作業本等等都十分盡責。那時的李文釗充分享受著童年的快樂時光。即使感冒發燒去醫院打吊針,他把小手伸給護士的時候也很勇敢:“阿姨,扎針吧,我不哭!”
小時候文釗瘦弱多病,常常一感冒就引起扁桃體發炎,發高燒,然后就是氣管炎,咳嗽不止,每次都要打幾天吊針才能退燒。當我看到他勇敢地伸出小手,強忍著不哭的時候,心里真的好痛!八、九歲的時候父母只好領到醫院作了切除扁桃體的手術,那次他也沒有哭,我看到了文釗內心的堅強品格。
小學六年級時,文釗寫了一篇作文《我們學校的梧桐樹》,他小小年級對一年四季樹的變化觀察得很細。上初中后,又寫了一篇《雪花》,從中我看到了他有一顆十分敏感的心,這孩子還能借物抒情。于是我鼓勵他,以后多多讀書,多多練習。去年,文釗的爺爺不幸病故后,他寫了一篇《懷念爺爺》的短文,表達了他對爺爺的一片深情。
文釗特別喜歡讀《美文》(少年散文),還說他們班不少同學都愛讀,難怪《美文》(少年散文)辦得這么有聲有色,它正適應了廣大少年讀者和少年作者的需求。上高中后,文釗的語文老師也很看重他的作文,經常鼓勵他多寫。最近,他終于鼓足勇氣向《美文》(少年散文)投稿。
我對文釗說:你的文章中流露出較多沉重感,仿佛心情很壓抑,為什么?
他說:學習壓力太大了,雙休日、寒暑假都要上課,高三真苦!
其實他這種心情代表了一部分這個年齡段同學們的共同感受。文釗選擇了比較自由的散文載體抒發他內心的困惑和壓力,這反映了成長中的少年在學習中艱難前行的心境。有了壓力,人就不會輕飄飄地過日子。只要正確面對壓力,壓力就會變成動力。
李文釗從小就很敏感,善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現在開始學著寫點小散文,文筆也還順暢,有一些表現力。終究年齡小,當務之急要集中精力刻苦學習。不論做什么,勤奮才是最重要的。千萬不可把寫作當成追逐時尚的游戲,一定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
2006.9.3于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