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香港23歲的何銳熙坐在一輛68X公交巴士上,拍了拍前座一位正在打手機乘客的肩膀,請這位乘客小聲點,并稱呼他“阿叔”——廣東話里用“阿叔”來稱呼男性長者。然而,非但沒有放低聲音,阿叔轉過身來,怒氣沖沖地盯著他好幾分鐘,終于爆發出來:“我有壓力,你有壓力,做咩挑釁我(為什么挑釁我)?”隨即向何銳熙進行了長達數分鐘的責備。旁邊的另一位乘客擔心發生肢體沖突,就用手機拍了大部分場面以便給警方留作證據,事后卻將此傳到了網上。視頻短片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來,“巴士阿叔”立刻成為港人情緒的代表,他的一些話成為香港市民中流行的口頭禪,媒體持續炒作,國外許多傳媒也給予關注,發掘出巴士阿叔曾經三次競選香港特首、小時候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打架、因為涉毒而坐過牢等更多猛料,有商家立即聘請已經失業12年的他,巴士阿叔自稱自己知名度已經很高,身價幾千萬。他迅速“紅”了。(綜合近日媒體報道)
這件事發生在香港,不過如今也被大陸媒體關注,如《南方周刊》等媒體都詳細報道了巴士阿叔的一些情況,他在大陸也算得上是“紅人”了。巴士阿叔“爆紅”了。說是“爆紅”而不是“走紅”,是因為他這樣的“紅”突如其來,帶有爆發性,并且也不知道能夠“紅”多久,或許只是爆炸般的瞬間“紅”。網絡要制造“紅人”太容易了,但要讓新的“紅人”掩蓋舊的“紅人”更容易。
其實,在這一“巴士事件”中,更應該“紅”的是與巴士阿叔演對手戲的巴士青年何銳熙。巴士阿叔只不過是無緣故地將自己的情緒發泄在他人身上,而且有失文雅,本來并沒有多少可圈可點之處。他的那些“傳奇經歷”,包括與馬英九小時候打架等等,也是事后媒體無根據的爆料,許多事跡都來自于他的自我道白,真實性大打折扣,炒作意味明顯,真正意義不彰。倒是何銳熙,在面對巴士阿叔時的態度,很有值得公眾討論和反思的余地。
當巴士阿叔在車上發怒的時候,何銳熙選擇的是忍讓妥協。據他自己說是:“我都擔心巴士阿叔會動粗!跟他對話時,心里只想到怎樣才可以安全下車,甚至想過要報警,但想到警察先要找到巴士,截停后才可上車調解,只好一直忍讓,避免正面沖突,所以任他亂講。”何銳熙的這種表現得到了自己母親的贊許和寬慰,母親認為他這是夠忍讓、冷靜,是家人教他為人處世“要講仁義道德,對人要好”的結果。然而,一些傳媒卻反而認為他是“態度消極,一副嬉皮士的玩世不恭,動機、目的不明確”的“社會消極型代表”,也有人指他圓滑世故。
那么,何銳熙的忍讓究竟對不對?其實這才是當代人更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巴士阿叔能“紅”,是因為他的話“你有壓力,我有壓力”道出了現代都市人生存壓力大的真實境地,但面對壓力,巴士阿叔的所作所為顯然并沒有給人們提供一個合理的釋放壓力的參考,而是巴士青年何銳熙的態度,向人們揭示了一些面對壓力的方法:對于有些壓力,可以理性地忍讓,讓一步海闊天空,給他人和自己都以更寬廣的余地,譬如他在面對巴士阿叔責罵時的做法;對于有些壓力,如經濟和生存方面的問題,則只能靠自己的奮斗和智慧去解決,譬如何銳熙年僅23歲,但早年在股市上大有斬獲,現已榮升老板和業主,可謂是創業小有所成,比起巴士阿叔自稱精通法律和營養學等卻失業12年只能靠救濟金生活,其生存和生活態度顯然更加積極。
在當前都市人普遍感到壓力大的情況下,何銳熙的這種冷靜、理性顯然更加難能可貴、值得倡導。對于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來說,也需要借鑒他的遇事沉得住氣、盡量寬懷忍讓的做法。因此,盡管有些人并不贊賞他,但我卻認為他更值得大眾關注、借鑒,更應該“走紅”。只可惜,何銳熙本人對傳媒并不過多迎合,反而有點抗拒,認為這事影響了他的生意,因此希望盡快過去,他好繼續靠自己的努力賺錢。而這,正是他沒有借此機會更加“紅”的重要原因。顯然,與巴士阿叔對自己迅速“爆紅”欣喜若狂、打算以此解決自己的失業和貧困境地相比,何銳熙更愿意靠自己的奮斗去建立事業,而不為眼前的浮名所動。這,本身也是值得肯定的。少年老成,難能可貴。
(責編/孫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