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簡介:
1973年生于重慶,祖籍江蘇。少年時代多遷徙,換過學校若干。199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1998年畢業于法國電影學校ESEC。自1999年冬開始寫作。為《下半身》詩歌行動成員。2001年博庫網站電子版圖書《愛情沙塵暴》,2001年出版小說詩歌集《再舒服一些》,2002年出版長篇小說《賤人》。自由作家,詩人,現居北京。
春 旱
春天,日子有點咸
太陽干澀,一團冷硬的白
風把我們的房子
掀到半空。一樹桃花
歪在商場的石階邊
像半簾粉色的沙
沒有雨。沒有綠。
沒有低吟……
細細的生長的聲音
一輛郊縣的大卡車
咆哮著經過
滿載黑色的石油
去春花怒放的草原
這僅僅是一種假設
我們呢,依舊懸在半空
穿過城市,坐到紅色冰涼劇院
聽《桃花扇》,那一腔春怨
依舊濃濃軟軟,卻為誰
婦女老于
在一個光榮的節、屈辱的日子,
少女小于當上標兵,并失去貞節
貞節不是,那片薄薄的軟體組織
是她用她年輕的手指,那么光潔,那么政治
她年輕的愛人從此發配新疆
十年之后,被亂槍打死
婦女小于,十年之后生下三個孩子
她的兩任丈夫,故于疾病和運動
在另一個光榮的節、婦女的節日
于姓婦女被拉去游街,看客中有她的孩子
她戴著高帽,努力擠出微笑
多年以后,孩子們結婚生子
老于做了奶奶,上街買菜,精神矍鑠
別人罵她是馬列老太,也有人夸她不易
而她一無所知。婦女老于
回到了少女小于的時代
在一個光榮的節、無聊的日子
在公園中跳得歡暢,抹著厚重油彩
她的青春從現在才開始
忽然間大雨傾盆,油彩涂出一張男人的花臉
在每一個光榮的節、婦女的集會
她從沒當過女人,撒過一次嬌
而兒孫們此刻圍成一圈,站在雨水之外
齊聲叫她“奶奶”
童年往事
火車駛過童年
像一條船那么安靜
漫山的野花漸漸后退
爸爸、媽媽和我
緊緊守護一張臥鋪
三個人輪流去睡
對面出差的干部
端著白瓷缸,大口喝水
其他人嗑瓜子,打撲克
啃完燒雞的油手指
甩出一張倒立的小鬼
他們都很快活
快活而且響亮
可我們,是一家人擠在一起
就很沉默
沉默而且孤獨
面對這外間世界
我坐在爸爸媽媽的孤獨之間
像一個敵人
迅速長成少年
縣城故事
小小的黑眼珠少年
托著下巴
坐在石階上
細聲細氣等老
石階冰涼
年少時的一秒鐘
真漫長
十年的光陰卻轉瞬即逝
眼下什么也不變
小小的縣城停滯不前
時光滴出水滴
太陽底下無新事
哥哥還在為別人的女孩打架
頭破血流,折了條胳膊
贏得了聲名
哥哥自己的女孩
剛從澡堂子出來
頭發濕漉漉的,身子閃閃光
幽幽地看了一看
女孩,縣城的女孩
比男孩們成熟得早
為了不變成
隔壁肥大的嫂子們
和自己永遠不快活的媽
她們選擇在月黑風高夜
爬上南下的列車
一去不復返
我愛你
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結著最寒冷的冰
一個家伙剛從冰里鉆出來
齜牙咧嘴,滿身寒氣
抱了我一抱
關于喜馬拉雅
他一個字也不說
我也不問
混 蛋
一個混蛋
不能成為一個老混蛋
就不是真正的混
才三年
發福的發福
生子的生子
蕩婦從良
騷貨歸隱
這也沒什么
除了你的背影
疲倦、沉穩而堅決
緩緩沒入紅塵
在燈光下
我讀出一點點
中年的鈍
病中二則
1
生病了
就像身體里
住進一位客人
不很熟,也不算生分
引領我想起一些
瑣碎和平常的往事
而我吃藥、打針、出汗
要把他干干凈凈地送走
一絲也不留
連帶我體內的雜質
心里的毒
又有些不舍
在變得神清氣爽之前
我還留戀糊涂……
糊涂和錯誤
2
僅僅是因為病了
我才躺在家里
僅僅是因為遠處的朋友正歡鬧
我才覺出了安靜
僅僅是因為太安靜
我才聽得見
十五年的孤寂與沉默
像一塊黑鐵沉入湖底
2005年一月的這一天
一位老人在死去十五年后死去
愿魂靈安息
(選自《詩歌現場》)
點評:
尹麗川創作的高峰期應該是在她“入伙”《下半身》之后,她遇見了一幫才華橫溢、精力充沛的“江湖”詩人,她被打開了,甚至可以說是被點燃了。但我注意到,由于她天生的“詩質”,使她避免了那種曾經讓許多人被廢掉的“群體的迷亂”。就是她那些以性為“題材”的詩,也讓我看見了一個自覺的詩人對語言的把持和控制能力。
——何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