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6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變”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所發生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成為國共合作和全面抗戰的重要轉折點。對于那些參與“西安事變”的將士們,我們給予充分的尊敬和緬懷。
70年后,親身經歷這件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的人大都已經作古,但是他們的精神是永恒的。他們的后代子孫,也引以為豪。中國重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文宇,通過其父親的回憶,為我們展現了一段統一祖國的愛國故事。

即使在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五千年歷史長河中,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也不失為一朵絢麗的浪花。任憑歲月流逝,張學良和楊虎城兩將軍在國家與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為逼蔣抗日而發動兵諫之壯舉,依然名垂千史!兩位“千古功臣”將世代為中國人所崇敬與緬懷!
早在1946年,周恩來同志就指出:“西安事變是蔣介石逼出來的,蔣介石抗戰是張,楊兩將軍順應人民公意逼成的”“這段公案,人民會起來給以正當的裁判。”正是基于這一精神,周總理在西安事變20周年時,親自把當年參加西安事變的有功將士邀請到北京開紀念會,并一一問津,妥善地安置了那些被他譽之為“有大功于抗戰事業”的人的工作與生活。凡參加過那次會議的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將士們,均以此為榮,終生難忘。
先父王玉瓚,作為當時張學良將軍衛隊第一營長,是奉張學良之命捉蔣并打響西安事變第一槍的一線指揮官,親身經歷了這次偉大的歷史事件。這對于父親來說,是一生永難忘懷的記憶。先父在有生之年,用筆記錄下了這次事件的經過。
1936年1 2月11日下午4時許,正在蔣介石駐地華清池帶領衛兵值班的父親獨自上人,被剛剛“哭諫”蔣介石抗日但遭言辭拒絕的張學良將軍帶回金家巷一號張公館,隨即當面下達了兵諫命令“要抓活的,不許打死他!”次日凌晨,父親由保衛蔣介石安全(守衛駐蔣地華清池頭道門)的負責人變成了率300余名官兵抓蔣的一線指揮官。他親手打響了西安事變第一槍后,攻進了由蔣自己的衛兵把守的二道門,并與連長王世民一道闖入蔣臥室,當發現蔣已逃上驪山后,又率兵搜山,活捉了蔣介石(詳情請見2004年12月9日《人民政協報》“春秋周刊”由遲文禮撰寫的《西安事變之時張學良的衛隊營捉蔣真相》一文)。
父親在一篇回憶錄中寫道:“在對蔣介石處理問題上,我們這些軍官起初是不贊成和平解決的。一天晚上,張副司令讓副官處通知我們七八個軍官到張公館開會。剛剛落座,周恩來副主席和葉劍英參謀長就進來了。周副主席身著灰棉襖,面孔有點消瘦,兩眼特別有神,我就坐在他的斜對面,葉參謀長微胖的臉龐十分白凈。我本來也不贊成放蔣的,聽了周副主席半個多鐘頭要以民族利益為重的談話,覺得句句都講在理上,很開我們的腦筋,我就改變了原來的想法,接受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問題的主張。”
“因為我捉蔣有功,張副司令獎賞我5000元,又晉升為上校團長。盧溝橋事變后,我奉命北上抗日,先在華北戰場與日寇奮戰,后又調到上海參加淞滬戰役。旅長戰死于巷戰,我被臨危受命為旅長。”
“1949年冬,由陳賡、周保中兩將軍率領的解放軍二野進軍大西南。當時國民黨云南省最高軍政長官盧漢征詢各軍政首長關于起義人員的意見,我作為云南榮譽軍人第23教養院院長,率千余名官兵在歡迎解放軍進駐昆明,接收云南的起義的電文上簽了名。昆明和平解放。”
“1950年7月,解放軍昆明軍事管制委員會把我們起義人員連同眷屬資送返回各自原籍,并派4名解放軍代表沿途照料。這才使我能與闊別20多年的九旬老母相見。”
返回遼寧原籍后,父親經歷了許多事情,1979年11月16日,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給予了父親“愛國、正義,有功”的高度政治評價,1980年初,父親被增補為遼寧省政協委員,后又被選為常委。這讓父親走得坦然,沒有遺憾。
1986年和1996年,西安事變紀念活動在北京舉行。1979年因父親已過世,全國政協分別邀請我大哥和大姐代表先父參加紀念活動。此間,他們會見了許多西安事變親歷者的后代。我想,父親如果泉下有知,該會感到欣慰吧。
(作者為中國重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