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葛楓安 陳海濤 牟志勇 圖/侯賀良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襲擾,在奇山北麓建奇山守御千戶所城的同時,在“北山”設熨斗墩,亦稱狼煙墩臺、烽火臺,發現敵情,晝則升煙,夜則舉火,以為警報,簡稱煙臺。“煙臺”由此得名。
歲月流逝,光陰荏苒,澎湃的渤海潮滌蕩了這片土地,終于孕育出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的現代化宜居城市——被稱為“仙境城市”的煙臺市。
作為1861年就已開埠的沿海城市,其建筑先后受到英、法、美等西方文化的影響,不同國家風格,不同時代特色的建筑形式與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相互映襯,記載著煙臺城市發展、經濟磨礪與騰飛的歷程。
再寫新經濟傳奇,一個城市要讓世界為它的騰飛買單。
唯美城市 崛起在環渤海經濟圈
圖/侯賀良
煙臺作為個沿海開放城市,由個小漁村發展為領跑沿海經濟的強市,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和辛勤的勞作。對于煙臺的發展根基,煙臺市市長孫永春將其歸結為兩點:一為開放,二為創新。
開放的煙臺新經濟

煙臺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開放一直是煙臺的優勢所在,將這一潛在優勢變為現實強勢,是近年煙臺市自上而下一直努力的重點。
調整產業結構,重點產業對接,實現優勢互補,是煙臺亮出的第一招。根據現有工業基礎體系和未來經濟發展規劃,煙臺提出發展培養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黃金加工等四大支柱產業,圍繞四大支柱產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加強園區建設,優化投資環境,打造面向日韓歐美的制造業基地,是煙臺亮出的第二招。煙臺近年對擁有的3個國家級經濟園區和10個省級經濟園區加大扶持力度,以此為平臺積極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尤其是制造業轉移,努力改善投資軟環境,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幫助外商解決各種困難,營造親商安商的和諧氛圍,是煙臺亮出的第三招。煙臺專門成立了“一條龍”集中服務的“行政審批中心”,為解決外商遇到的麻煩,又成立了“外商投訴中心”,為解決眾多韓國客商在煙臺期間的生活和子女教育問題,特意建成韓國村和韓國語學校。2004年,煙臺合同利用外資突破42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84%,實際利用外資21.2億美元,增長92%,增幅首次超過廣州、大連、無錫等城市,在14個沿海城市中名列第一。2005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資達65億美元,增長54.9%,實際利用外資25.5億美元。近兩年,煙臺實際利用外資46.7億美元,超過前20年的總和。
創新的企業發展新觀念
企業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著眼于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戰略構想,煙臺近年未不斷加大對企業創新的政策傾斜和財政扶持力度,先后推出“科技自主創新雙十工程”和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很好地調動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
煙臺氨綸公司自主研發的“芳綸1313纖維產業化技術”近期通過國家鑒定,打破了西方少數國家對這種高科技新材料的壟斷,氨綸公司由此成為全球第二大芳綸1313生產企業。
龍源電力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煤粉鍋爐等離子點火技術,已在國內80%的新建火電機組上運用,開創了國內電站煤粉鍋爐無油點火的新時代。據測算,此項技術如果在全國廣泛推廣,每年可節約燃油600萬噸,相當于一座中型油田的產量。
萬華合成革集團公司2000年以來先后投資2500萬元對廢水排放實行技術改造,實現了企業生產和生活污水兩個“零排放”,在其主要產品聚氨酯原料MDI產量增加10倍的前提下,日工業用水量反倒從原來的2.8萬噸下降到目前的1.5萬噸。一系列像氨綸,龍源、萬華一樣的企業創新讓煙臺經濟充滿活力,前景良好。全市重點培植的機械制造、食品加工、電子信息和黃金深加工四大支柱產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200余家,2005年完成銷售收入過2000億元人民幣,利稅過200億元人民幣,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超過50%。出口結構也隨之優化,今年上半年,煙臺市機電產品出口增長57%,占出口比重達到37.2%,同比提高5 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11O%,比重為17.3%,同比提高6.1個百分點。
最近,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與《中國經營報》歷時數月,針對中國286個地市級以上城市“2006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價值中國城市”進行專項研究,最終測評出綜合吸引力20強,煙臺市緊隨北京排名第八,成為全國地級市中的“領頭羊”。外商選擇煙臺并不是沒有理由的,近年來,煙臺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是萬眾矚目的。發展環境是一個城市經濟實力的綜合體現,也是決定一個城市發展前景的關鍵因素。說煙臺是經濟強市,優越的發展環境就是其第一張“名片”。
如果你現在到煙臺,也許你聽到最多的兩個詞是海陽核電和煙大輪渡。這是煙臺正在實施的兩個世人關注的重大項目。海陽核電投資600億,是中國最大的核電項目,現已進入實施階段,建成后,年發電量將達到三峽電站的90%。投資30億的煙大鐵路輪渡是中國最長的跨海輪渡,9月試通航。通航后,煙臺成為了連接東北亞、環渤海經濟圈和國家南北的大通道,煙臺由交通末端變成重要的交通樞紐。
正是有了這些大手筆的投入,使煙臺成為“中國投資環境40優城市”,為煙臺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近幾年來,煙臺榮獲了全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等一個又一個含金量很高的榮譽稱號,這一張張閃亮的城市名片,成為煙臺發展的最佳品牌,彰顯了煙臺發展環境的非凡魅力。
完善的交通設施
煙臺具有完善的交通設施。擁有煙臺,龍口、萊州、蓬萊港四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其中煙臺港與7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港口直接通航,煙臺各縣市區全部通高速,中心城市與縣級市形成“一小時工作圈”,建成了現代化,綜合性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境內有同(江)三(亞)高速、藍(村)煙(臺)鐵路,大家洼一一萊州一一龍口鐵路全線試運營,煙臺到大連的跨海鐵路輪渡今年也即將開通。煙臺沿海有10處港口,5處是國家一類口岸,其中煙臺港是中國十大商貿港口之一,已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港口直接通航。煙臺國際機場也是國家一類口岸,已與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以及韓國首爾、日本大阪等60多個國內外城市開通航線。
作為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煙臺APEC工業園區和煙臺出口加工區先后辟出,10個省級經濟園區相繼崛起。這里還是重要的國際會展城市,從1995年以來,連續承辦了兩屆東亞城市商品交易會、四次APEC經貿會議和七屆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其中果蔬·食品博覽會已經成為國家級例會。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客商來煙興業發展。截至2006年第一季度,累計引進外資項目9263個,累計吸納海外資金239.3億美元。國際著名的美國通用、鐵姆肯,法國道達爾,日本電裝、三菱,韓國大宇、現代,香港新世界等70多家跨國公司和500強企業在煙臺安家落戶。同時,煙臺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良好的經貿合作關系,與美國圣迭戈市、日本別府市、韓國群山市、英國安格斯市等10個國家的14個城市締結了友好城市關系。
明顯的產業優勢
煙臺的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18位,12個縣市區中有5個跨入了全國“百強縣”行列。2002年,煙臺確定了以汽車、造船及零部件為主的機械制造業,以通訊終端產品為主的電子信息業,以農副產品和海產品深加工為主的食品加工業、黃金精煉及深加工業,以及以東岳汽車為龍頭的汽車產品集群、以浪潮LG為龍頭的手機產品集群、以鴻富泰為龍頭的電腦產品集群,都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四大支柱產業和三大產品集群。在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盤踞著浪潮LG、通用和鴻富泰等“大塊頭”企業。以美國通用汽車為母體的汽車產品集群龍頭企業——通用東岳,2005年成功實施了賽歐轎車改型,全年生產轎車8.7萬輛,銷售收入74.1億元,總投資23.2億元的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屆時年產能力可達30萬輛。由韓國LG電子攜浪潮成立的浪潮公司,今年前4個月出口額達1.37億美元,占山東省手機出口總額的66%。由世界最大的個人電腦連接器及準系統制造商鴻海集團投資組建的鴻富泰集團,2006年可實現出口10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出口額將達到130億美元。
2005年,煙臺四大支柱產業實現銷售收A2008.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2.7%,對煙臺經濟形成了強力支撐。在繼續鞏固黃金和食品加工傳統強勢地位的同時,圍繞機械制造和電子信息兩大產業,進步將汽車、手機、電腦及其零部件作為三大集群,傾力培植,已成強勢。一個以汽車、手機、電腦為“脊梁”的集群經濟龍脈,正在煙臺經濟版圖上強勢崛起,預計3到5年內可形成2600億元的銷售收入,等于再造一個煙臺工業。
今年,又有一批大項目落戶煙臺:福山集成電路總投資102億元,將建成8英寸晶圓生產線,年銷售收入12億美元、利稅4億美元,2008年竣工投產,大宇造船項目投資15億美元,正在進行前期工作。
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煙臺是一個讓人有安全感的城市,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公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在全國2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煙臺秩序與安全指數排名第7位。煙臺是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較早的城市。1991年,第一次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會議在煙臺召開。煙臺市幾年來精心構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打造全國最安全城市。1992年以來,煙臺市連續四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稱號,是全國僅有的3個“四連冠”城市之一,2005年又獲得“長安杯”。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是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體現,煙臺無疑走在了全國的前面。
國家環保總局在對中國509個城市的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后認定,煙臺等10個城市的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均值濃度最低,空氣質量最好。據介紹,煙臺市整體環境持續改善,生態自然保護區覆蓋率達到9.6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22%,市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氣比一直在95%以上。絕佳的緯度和適宜的濕度,讓煙臺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成為人類最佳居住地,成為著名的旅游度假城市,素有“黃金海岸、人間仙境、魯菜之鄉、葡萄酒城”的美譽,曾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