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山東與遼寧的渤海灣航線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繁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引世人矚目。8月初,由中國自行設計最大、最豪華、最安全的“渤海金珠”滾裝輪正式投入渤海灣運營。8月16日至17日,隨著煙(臺)大(連)鐵路輪渡第一艘渡船“中鐵渤海1號”成功完成首次重載穿越渤海試航,9月底,煙大鐵路輪渡已進入試運營。被渤海天塹阻隔的煙臺將由此成為集鐵路、公路、海運、航空幾大網絡交會的渤海灣交通“中心樞紐”。
連接三大經濟圈
煙臺中鐵渤海公司總工程師易濱華介紹,煙大鐵路輪渡的通航,向北可連接東北鐵路網,南部可與華東沿海鐵路網直接銜接。一條鐵路輪渡連通了東北三省、環渤海、長江三角洲三大經濟圈。煙大鐵路輪渡項目直線取道海上捷徑,使煙臺一洗鐵路末端的歷史,成為這條大通道上的鐵路樞紐。
東北三省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和糧食基地、而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是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幾大經濟區的人流、物流呈高速增長態勢。煙臺北接遼東半島,直達東北三省,南通華東、華南。“南果北上,北貨南下”將海上距離只有159.8公里的煙臺、大連兩市港口變成連接兩半島、北上南下的“黃金航線”。
從煙臺到大連,如果繞渤海灣的鐵路里程有1801公里,煙大鐵路輪渡的建設縮短了1600多公里的路程。從東北到山東、到東部沿海的路程平均縮短了880公里。從煙臺到大連的火車只需要5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比繞行山海關節省時間22個小時。
據了解,煙大鐵路輪渡是國家“十五”重點建設項目,也是中國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之一的東北至長江三角洲地區陸海鐵路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于2004年10月全面開工建設,是中國第一條,世界第35條運輸距離超過100公里的跨海鐵路輪渡。
煙大鐵路輪渡項目總投入超過30億,項目于2004年10月開工建設,項目初期投資23.5897億元,該項目北起遼東半島南端的大連市,縱貫渤海海峽,至煙臺與山東、江蘇、浙江等省的沿海鐵路直接銜接,公路與同三高速公路相連。構成了一條北起哈爾濱,南至上海的東部沿海大通道。
“中鐵渤海1號”單航次可載運一列50節80噸重貨運列車,50輛201屯載重汽車及25輛轎車和480名旅客。而“中鐵渤海2號”、“中鐵渤海3號也將在今年底和明年初投入渤海鐵路輪渡。按照規劃,先期火車輪渡年運輸將超過680萬噸,汽車滾裝運量8萬輛。近期鐵路貨運879萬噸,汽車滾裝運量11萬輛。遠期鐵路貨運1240萬噸,汽車滾裝運量18萬輛。
渤海海峽一一黃金航線
目前,渤海海峽是中國最繁忙的海上運輸航道,煙臺口岸辦提供的統計數字表明:十多年來,渤海灣客滾運輸業務仍平均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2005年車流量達到80萬輛次,客流量達到580萬人次,從1986年渤海灣第一條客滾運輸船舶“天鵝號”上線投入曹運以來,客滾運輸快速發展。目前,渤海灣有從事客(滾)運輸的客滾船和客船近40艘。原來的汽車輪渡以小批量貨物為主,而火車輪渡則將可以使大批量貨物快速通過渤海海峽。
專家分析,渤海鐵路輪渡是連接中國東部大通道跨越東北,環渤海、長江三角洲三大經濟圈的關鍵,這三大經濟圈經濟總量占全國GDP的40%以上。華東地區和東北地區經濟互補性強,物資交流量大。僅山東省2005年與東北地區的鐵路物資交流量達1800萬噸以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上海、江蘇、浙江與東北通過鐵路運輸的物資年交流量在2000萬噸以上。由于煙大鐵路的輪渡的開通,初期將每年使500萬噸以上的大宗貨物通過渤海海峽運輸,而通過渤海海峽運輸節省的運輸費用將超過20億元。同時由于鐵路運輸帶來的便利,也將促使旅游業的快速增長。據估計,渤海海峽鐵路的開通,將使煙臺、大連的旅游增長年均超過10%。
高新技術打造渤海安全舒適航線
據介紹,渤海鐵路輪渡將是世界最先進的海上鐵路輪渡航線之一,該船是中國第一艘采用電力推進系統的滾裝船。渡船為火車、汽車、旅客客滾船,抗風浪能力為9級,服務航速18節,全長182.6米,寬24.8米,滿載排水量16229噸。渡船采用了12項先進技術以確保航行安全和舒適。電動舵槳裝置、氣動抗橫傾系統、減搖鰭、軌跡導航系統、裝卸作業專用縱傾調傾系統,快速貨物綁扎系統和中央分隔艙、中央計算機控制系統以及設置火災報警、噴水、噴霧和CO滅火三套系統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先進舒適的渤海鐵路輪渡開通也促使各汽車輪渡的滾裝船的檔次的提升,渤海航線的各大運輸公司紛紛建造新的萬噸滾裝船,先后有10多艘老舊船退役,僅山東渤海輪渡一家公司就投巨資建造4艘載人超過1300、載車過120輛的豪華渡輪,并在今明兩年投入運行。
煙臺市市長孫永春說:“煙大鐵路輪渡的建成通航,將結束煙臺市鐵路末端城市的地位,也將成為北部沿海產業帶建設和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的助推器。煙臺成為聯系東北和華東很重要的中心樞紐。煙臺市將全力打造渤海灣樞紐城市的新形象,推動城市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