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繼子遺棄的老嫗,一對心地善良的年輕夫婦,通過一場離奇的邂逅走在了一起。一筆財產,幾番波折,凸顯了貪婪者的齷齪和仁義者的高尚。最終,仁義夫妻為慈善老人演繹了一曲曠世罕見的愛心絕唱……
列車上臨產,遇上一位好心老太太
2000年夏天,28歲的胡涓從南昌乘火車回萍鄉,與姜可鳳老人坐對座。胡涓有個習慣,坐火車不喜歡坐背對車頭的位置,坐久了就暈車,何況此時的她已身懷六甲。她不忍心和老太太換座,便用求助的眼神跟坐在對面的一對年輕夫婦說:“麻煩你們跟我換個座位好嗎?我不習慣坐這排位子。”那對夫婦搖搖頭表示不換,胡涓只好失望地打消了換座的想法。
胡涓說話的時候,姜可鳳老人正望向窗外,根本不知道她有換座的要求。火車開動了,胡涓本不太舒服的身子顯得更加不適了。老人見胡涓臉色不好,主動同她搭訕起來。她問胡涓從南昌去哪里?預產期到了嗎?為什么臉色不對?丈夫在哪兒工作……一番關切的話讓胡涓感到了老人的善良。當得知胡涓不習慣坐那個位子時,老人立即起身將胡涓讓到了自己的位子上。胡涓被這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感動得差點掉下淚來。
一老一少兩個女人,旋即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胡涓告訴她,自己在萍鄉市一家幼兒園當幼師,丈夫叫厲繼新,是個體出租車司機。他們結婚快兩年了,她是利用暑假到南昌的姐姐家玩,由于離預產期只差15天,決定回家做些準備。臨行時姐姐要送她,她說沒事堅決拒絕了。
老人也作了一番自我介紹。67歲的她原是南昌市北郊小學教師,退休后一直過著孀居的日子。她有個繼子,但人家嫌棄她,早已同她沒了來往,她惟一的親人就是在宜春當醫生的表妹。這天,她正是為了躲避南昌的高溫天氣而去宜春避暑的。
火車在浙贛線上疾馳西去。就在他們聊得正酣時,胡涓的肚子隱隱作痛了,并有一陣陣下墜的感覺。看著胡涓因痛苦而扭曲的臉,姜可鳳老人一邊為她擰毛巾擦汗,一邊鼓勵她堅持下去!火車過了一站又一站,眼看快到宜春了,而胡涓的疼痛沒有停止。姜可鳳通過列車長找到一位女醫生,醫生說胡涓已經臨產。這時姜可鳳做出決定:讓胡涓在宜春下車,到她表妹所在的醫院去生產。
車到宜春,接到電話的姜可鳳的表妹和幾位醫生立即把胡涓抬上了救護車,車子呼嘯著奔向醫院。不到10分鐘,胡涓就產下一個3.5公斤的男嬰。姜可鳳一邊為產后的胡涓端來荷包蛋,一邊望著熟睡的嬰兒呵呵地笑。護士們猜不透這老人是胡涓的母親還是婆婆。胡涓得意地說:“還用問嗎?她是上帝賜給我的親娘!”
得知老人的遭遇,毅然留她在家中
一切穩定了,而丈夫還不知情。在電話里,丈夫問她怎么還沒到家,胡涓便說了在宜春生孩子的事。厲繼新大為吃驚。原來自己的兒子已經來到人間!原來妻子遇上貴人相助并化險為夷!他立即驅車趕到宜春。看到妻兒平安,看到姜可鳳老人對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厲繼新感動得久久說不出話來。他給兒子取了個“厲宜善”的名字,意即在宜春遇上一位慈善老人,同時又有激勵孩子終生向善的含義。
胡涓出院時,望著懷抱孩子依依不舍的老人,夫婦倆決定把老人也一同帶走。姜可鳳先是不肯,怕給人家添麻煩。胡涓說,我們夫妻都沒有父母了,帶孩子我們沒經驗,需要有老人協助,我們是想請你去幫幾天忙呢!姜可鳳聽說是請她暫時幫忙的,欣然同意了。
來到厲家,姜可鳳才發現自己根本幫不上什么忙。厲繼新一到家就請了個保姆,買菜、做飯、洗尿片之類的家務全由她負責,姜可鳳只有陪著胡涓嘮家常。這一聊,兩個女人的心靠得更近了。原來,心地善良的姜可鳳老人生活得很坎坷,她結過兩次婚。第一次婚姻是在解放之初,丈夫叫蔣浩,是鐵路工人,第二年,他們的女兒蔣玲出生了。蔣玲從小跟媽媽在學校念書,成績十分優秀。她有個叔叔在美國波士頓大學當教授,大學畢業后,在叔叔的幫助下,蔣玲去了美國留學。后來找了個叫詹姆斯的美國丈夫,入了美國籍,在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定居。
文革時期,因為蔣家有海外關系,受到長期批斗和歧視,蔣浩由此郁郁而死,姜可鳳也患上了心臟病。改革開放后,蔣玲攜丈夫和一雙兒女到中國看望母親,可回美不久,就因車禍英年早逝。洋女婿詹姆斯雖另娶了妻子,但每年圣誕節還會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她。
1992年春,在朋友的撮合下,姜可鳳走進了第二次婚姻。丈夫姓萬,喪偶,中學教師。老萬有個兒子叫萬小青,起初他們相處得不錯。姜可鳳傾其所有幫繼子成了家,繼子夫婦以開超市為生,他們的兒子萬寧是姜可鳳一手帶大的。萬寧上小學的那年,老萬病逝了,從此姜可鳳成了萬家不受歡迎的人。在家忙活,他們嫌她不衛生;去超市幫忙,又說她形象不佳影響生意。姜可鳳知道自己在繼子家無法呆下去了,搬回學校分給她的那套舊房子,孤寂度日。
老人的境遇讓胡涓同情不已。她一遍遍說著:“天意!天意!”姜可鳳不解。胡涓說:“我們夫妻商量過了,你若不嫌棄,我們想拜你做親娘,你就永遠住我們家,好嗎?”姜可鳳說:“這哪兒成?人老不中用啊,我會給你們添麻煩的,不行!”胡涓態度堅決:“我們倆都是失去父母的人,不瞞你說,前些日子我們還打算去報紙上做幾期‘征母啟事’呢!現在上天把你賜給了我們,你不答應不行啊!”
姜可鳳老人樂呵呵地默認了。事實上,她已無法割舍這個溫馨的家、這個可愛的孩子了。但老人有個要求:趁自己身子骨還硬朗,她要履行帶孫子的職責,希望把小保姆辭了。胡涓夫婦答應了,他們接姜可鳳的表妹到場作證,正式拜老人為親娘。
一筆意外財產,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就這樣,姜可鳳成了厲家一員。厲繼新跑出租車每日早出晚歸,胡涓在幼兒園也很忙,家里的雜事全由老人打點。胡涓要她光管孩子,零活雜事不用操心,姜可鳳說:“我能干得了,不干,還會發悶呢!”
得知姜可鳳被一對善良的夫婦拜為親娘,老人的朋友們都去看望她。見胡涓夫婦是真心善待老人,一致夸贊這對夫婦的美德,還通知電視臺去宣傳。胡涓夫婦委婉地拒絕了,他們說:“是老人的愛心,喚起了我們的愛心!家中有老是家庭的福氣,我們感謝娘為我們帶來的福氣!”
2002年,對姜可鳳來說是個多事之秋。那年春節前夕,她的心臟病發作,時好時壞。為了安全,胡涓夫婦把她送進醫院,一住就是一個多月。胡涓不僅搭上了一個寒假,他們全家的春節也是在醫院度過的。春節后,胡涓丈夫把準備更換新車的10萬元錢全取出來,送她到南昌做了手術。手術很成功,一個月后,姜可鳳出院了。她希望繼子萬小青能幫她找有關部門報銷醫療費,可萬小青以沒有熟人為由拒絕了。她只得找到退休學校,在校長王梅的協調下報銷了小部分費用。
回家后,老人為自己花了厲家6萬多元錢坐臥不安。她本是有七八萬元積蓄的,幾年前為繼子娶媳婦、開超市花得所剩無幾。現在自己需要用錢了,已小有財富的繼子一個子兒也不肯出,她傷心落淚了好些日子。胡涓夫婦一次次勸她別太在乎,只要身體好了,錢花完了可以再掙。姜可鳳為這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夫婦深深感動著。
這年圣誕節,詹姆斯又給老人打來問候電話。姜可鳳把自己年初心臟動大手術的事說了,詹姆斯立即寄來2萬美元表示慰問。因他寄款地址仍用的是岳母退休的學校,這消息很快讓繼子知道了。聽說2萬美元折合16多萬元人民幣,萬小青跑到學校要為老人代領這筆錢,被校方拒絕了。萬小青夫婦只好租了一輛車去萍鄉接人,不料姜可鳳得到學校通知后,已乘厲繼新的車到南昌把錢取走了。
這場徒勞讓萬小青很不甘心。兩天后,他們夫婦又上路,直闖胡涓家里。胡涓夫婦以禮相待,而萬小青言明來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聽說我娘患病用了你們幾萬塊錢,我們督促她還給你們;二是請我娘回家去看店,她手頭那些錢留著也沒用,可我正缺周轉金呢。
姜可鳳一聽,當即氣不打一處來:“小青,你現在一口一聲‘我娘’,可你最近十年也沒喊過我一聲‘娘’啊!我原先為你看店,你嫌我形象不好影響生意,是不是我現在變年輕了?我一輩子的積蓄都給你花光了,現在女婿給我一點兒救命錢,你又想打主意,告訴你,沒門兒!”
一來二去,老人和繼子免不了爭吵。胡涓看不下去了,勸萬小青有話好說,別勉強老人。豈料萬小青把矛頭轉向胡涓夫婦:“原來你們拜她做娘是為了她的錢?別忘了,我才是合法繼承人,若你們膽敢獨吞,我非把你們告上法庭不可!”萬小青說完氣急敗壞地走了。
胡涓知道萬小青還會來糾纏的,她和老人請教了幾位法律專家。專家們一致認為,這筆錢的處理權歸姜可鳳,萬小青作為繼子,不盡贍養義務本應受到譴責,索取老人錢財更是法理不容!
果然,過了兩天,萬小青帶上幾個“兄弟”大鬧萬家,砸了茶杯還欲動手打人。早有準備的厲繼新撥通了110,這場索財風波以萬小青等人被派出所拘留兩天而得以平息。
仁義夫妻,為慈善老人奏響一曲愛心絕唱
2004年9月12日,是姜可鳳70歲生日。胡涓夫婦提前一個月作好了給老人做壽的計劃,打算請老人的親朋在萍鄉的高檔賓館擺上幾桌。他們列出的邀請名單中,有北郊小學的王梅校長,有她的表妹和幾位好友,還有萬小青一家。生日那天,被邀請的人早早趕到了厲家,惟獨不見萬小青他們。胡涓悄悄打了個電話詢問,對方說了句“我們忙,沒空!”就掛了。胡涓明白這是他們沒要到錢徹底遺棄老人的行為。
宴會在一曲《生日快樂》的歌聲中開始了。率先出場的是3歲半的厲宜善小朋友,他給奶奶獻上的是一束鮮花;接著是胡涓夫婦,他們每人捧上一盤長壽果;隨后是來賓們向壽星敬酒。酒過三巡,姜可鳳老人擦了擦喜淚說:“我這輩子很不幸,兩個男人都未能同我到白頭,女兒過早亡故,繼子對我也不好。但是,我很幸運地遇上了比親生兒女還親的胡涓一家子,可能是我前世積了陰德,讓我晚年享受了千金難買的天倫之樂!”
這場生日宴進行了三個小時,成了姜可鳳老人最高興的一天。閑談中,得知學校有兩名女童因家庭困難被迫輟學時,老人當即決定捐贈4000元,委托王校長帶回去,并敦促她們盡早復學。王梅好不感動,問她是不是可以稱“可鳳助學金”?老人說:“別用我的名字,就叫‘退休教師助學金’吧。”
2006年5月,姜可鳳的心臟病又犯了,胡涓夫婦將她送到南昌醫院,決定再次手術。遺憾的是這次手術未能成功,在場的親屬和朋友無不悲痛萬分。送別老人時,姜可鳳的表妹從她的衣袋里發現了她早已寫好的遺囑。
胡涓夫婦、各位親朋:這次病發,我感到兇多吉少,萬一躲不過這一劫,我有幾句話需要交代。四年來,胡涓夫婦對我這個毫無血緣關系的‘親娘’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在生命的寒冬里度過了一段最快樂的時光。我會永生感激,沒齒不忘,這是其一。其二,我辭世后,把我的骨灰拿回萍鄉去,撒在安源山上,我要保佑我善良的親人們在這塊土地上平安地工作和生活。其三,我的存款除去兩次手術費如果尚有一些余額,請胡涓夫婦為我做主,將剩下的一半留給我可愛的小孫子厲宜善,一半捐給我退休的小學,以資助那些因貧困輟學的孩子……
胡涓夫婦將老人兩次患病和處理后事的費用作了計算,大約10萬元,姜可鳳身后還有6萬元財產。按照老人的遺囑,3萬元留給厲宜善,3萬元捐給學校。胡涓夫婦商量后,決定將6萬元全部捐給學校,設立“姜可鳳助學金”,專門資助那些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
2006年6月10日,學校為此舉行了隆重的受捐儀式。當王梅代表學校接過這筆沉甸甸的捐款時,面對全校師生,她動情地介紹了胡涓夫婦與姜可鳳老人由陌路到相識、相助、相知、相敬的奇特經歷,講述了他們相互感恩、愛心相疊的感人故事。最后她說:“這筆助學金,既是姜可鳳老人的愛心,也是胡涓一家的愛心,我代表全校向胡涓夫婦深表敬意!”胡涓很感慨:“值得尊敬的是姜媽媽,她雖然去世了,但她的仁善和美德已深深烙印在我們心田!希望這筆數額不大的捐款,成為她留在人間一曲最優美的愛心絕唱!”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世界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如潮的掌聲伴著廣播里《愛的奉獻》的旋律,響徹整個校園……
責編/趙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