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是陸地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有著重要的生產和生態功能。從草原面積來看,我國是草原大國,僅次于澳大利亞,居世界第二位;但從人均占有草原資源來看,我國又是草原小國,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在我國,如何保護好、建設好草原顯得尤為重要。
一、呼倫貝爾草原的主要作用
呼倫貝爾市草原總面積1126.67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833.33萬公頃,占內蒙古草原總面積的11.4%。美麗的草原本身具有生產和生態的雙重功能,在為人類提供畜產品的同時,也發揮著無法替代的生態功能。
(一)呼倫貝爾草原是呼倫貝爾市草原畜牧業發展的基礎
由于千百年來民族生產生活的傳統,畜牧業是呼倫貝爾市牧區牧民從事的重要生產活動,也是牧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草原是發展草原畜牧業的最基本生產資料,是發展牧區經濟及提高牧民生活水平的基礎。
呼倫貝爾大草原面積遼闊,在草原畜牧業發展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是中國最大的無污染源動物食品基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畜產品的需求呈增長態勢,特別是草食家畜產品具有旺盛的市場需求,只有保護好草原,才能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畜產品。
(二)呼倫貝爾草原具有不可取代的生態屏障功能
作為地帶性植被,草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屏障功能,對維持地球上生命支持系統的穩定性有重要作用。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北方主要的生態屏障,有著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方面的獨特功能,對自然荒漠化起著緩沖作用。
(三)呼倫貝爾草原旅游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草原是最壯觀的陸地景觀之一,呼倫貝爾大草原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風光旖旎,是難得的旅游勝地。自2003年跨入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后,呼倫貝爾更是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目前,呼倫貝爾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草原無疑是其旅游業得以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呼倫貝爾草原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呼倫貝爾草原總體退化的態勢未得到遏制
近年來,草原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從整體上來看,仍然是局部改善,整體退化。現在呼倫貝爾市退化草地面積已占草地總面積的40%以上,已形成3條沙帶,面積達88萬公頃,另外還有近300萬公頃的潛在沙化區域。不僅如此,呼倫貝爾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設速度每年僅為0.2%。如此下去,呼倫貝爾草原將可能會變成“呼倫貝爾沙漠”。
(二)呼倫貝爾草原生產力水平下降
從全國來看,我國草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41.7%,但提供的肉食品卻僅占全國的10%左右,草原退化嚴重,草原生產力水平低是重要原因之一,呼倫貝爾的情況也是如此。據有關資料介紹,植被覆蓋度降低10%~20%,草的高度降低7~15厘米,草地初級生產力下降30%~50%,牧草品質下降,理論載畜量下降46%。呼倫貝爾市目前平均20畝草地養一個羊單位,與國外相比差距甚大,使草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
(三)呼倫貝爾草原生態惡化
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當地,而且對我國整個生態系統、特別是北方地區的生態環境有著重要影響。目前,呼倫貝爾草原退化、沙化已經對生態產生了巨大的副作用,近年來,呼倫貝爾地區氣溫上升、降水減少、河流水位下降,甚至出現斷流現象,沙塵暴不僅次數增多,而且越來越嚴重。另外,草原上許多野生生物數量減少,某些稀有或敏感物種甚至消失,這些都使得人們的生存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
三、呼倫貝爾草原退化的原因
(一)嚴酷的自然條件是促使呼倫貝爾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
呼倫貝爾草原自然條件比較惡劣,夏季少雨,冬季嚴寒,幾乎是十年九旱,嚴重影響了牧草返青,火災也頻繁發生。另外,鼠蟲害也嚴重危害著呼倫貝爾草原,且草原上常常是多種災害并發,嚴酷的自然條件致使本就脆弱的草原本身難以修復。
(二)過度放牧及濫墾、濫挖是造成草原退化的主要人為因素
首先,近年來呼倫貝爾市草原畜牧業快速發展,但發展方式主要采取外延式擴大再生產,即依靠增加牲畜頭數來發展畜牧業,致使有些地區出現嚴重超載現象,這種掠奪式的生產方式,造成草原退化。其次,由于人類的無知和受眼前利益驅使,大片草原被開墾成農田,目前,呼倫貝爾草原區耕地面積已經達到8000多平方公里,占耕地面積的39%,且開墾區域集中在植被類型多樣、植物種類繁多、草場質量最好的草甸草原地帶。再次,呼倫貝爾草原盛產許多名貴中草藥,在利益的驅動下,許多社會上閑散人員成幫結隊濫挖中草藥,破壞了草原植被。
(三)財力不足、科研落后是造成呼倫貝爾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
多年來,由于財力不足,對呼倫貝爾草原往往只利用不建設,只求產出不進行投入。如呼倫貝爾草原上水利設施嚴重缺乏,可以說沒有任何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必然造成草原的退化。另外,對草原生態系統的科研重視力度不夠,現有的科研成果轉化率低,草原管理水平也相當落后,草原生態建設缺乏現代科技及現代管理支撐。
四、加強呼倫貝爾草原的保護與建設
加強呼倫貝爾草原生態建設是建社新牧區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應該確立永續利用草原,穩定發展畜牧業的觀念,尤其要吸取教訓,采取有力措施,不僅要保護好,而且要盡快恢復受損的草原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一)保護好呼倫貝爾大草原
保護比治理成本低、見效快,因而,保護呼倫貝爾草原應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避免走退化以后再治理的道路。另外,草原本身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在沒有超過“生態閾值”時,系統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進行自我修復,對中輕度退化的草原,通過草地保護和適當建設,是完全可以恢復的。
1.鼓勵有利于保護草原的傳統生產方式。草原之所以保留至今,傳統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產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在游牧的生產方式下,牧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受到諸多限制。草原實行承包制后,牧民過上了定居生活,這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卻造成了草原退化。目前,呼倫貝爾市少數地區還保留著夏營地,受到牧民歡迎,半定居半游牧的生產方式不僅有利于保護草原,對保持傳統文化也有一定意義。從某方面講,草原的生態功能要比生產功能更為重要。
2.以草定畜,實現草畜平衡。放牧強度大小直接影響草原的退化程度,掠奪式地利用草原,是草原退化最直接的原因。目前,由于追求經濟效益,超載過牧,寅吃卯糧是比較突出的現象,所以,以草定畜是保護草原、防止草原退化最重要的措施。
3.推行科學的放牧方式,給草原以休養生息的機會。推廣劃區輪牧及季節性休牧制度。自由放牧往往使放牧場受到嚴重破壞,同時家畜因奔走頻繁,消耗體力,降低畜產品的質量,而劃區輪牧不僅可以有效保護草原,而且可以提高牧草利用率、提高載畜量、增加個體畜產品產量,也有利于牧場管理。另外,必須對草場的利用方式作重大改革,大力推廣劃區輪牧及季節性休牧的放牧制度。有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幫助牧民依據畜群頭數、牲畜日糧、草類品種、草地產草量、草場面積等指標制定合理的輪牧小區面積,進行科學規劃。
4.提高出欄率,加快畜群周轉,減少草原壓力。草原畜牧業牲畜全年需要的飼草基本全部來自草原,因此,牲畜的飼養周期最好與飼草生長周期相吻合,才有利于保護草原。必須改變傳統草原畜牧業畜群數量與草群數量年、季節變化不一致的狀況,在牧草供應量少、品質低的冬春季節來臨前處理掉利用當年旺季育肥的幼畜和老弱畜,同時,大力推廣冬羔、早春羔,提高出欄率和加快畜群周轉,減少對草場的破壞。
5.加大治理力度,依法管理草原。必須嚴格實施《草原法》及其相關規章制度,特別要嚴厲打擊在草原上亂采、亂挖野生藥用植物的行為,進一步加大對草原上益鳥、益獸的保護力度,避免草原生物鏈的破壞。
(二)建設好呼倫貝爾大草原
草原具有自我修復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造成草原退化。對于退化嚴重的草原,必須加強人工建設力度,同時采用科學手段,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制定治理退化草原的計劃。呼倫貝爾草原地域遼闊,類型多樣,各地草原退化程度不同,應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出治理計劃,使治理草原做到有計劃有步驟進行。計劃應包括治理時間、具體方案、草原恢復目標和標準、投入資金、恢復技術及方法等。要建立呼倫貝爾草原動態監測網絡,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草原實際情況,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在計劃實施過程中要加強檢查和管理,確保治理目標的實現。
2.建立有效投入機制,調動多方積極性。鑒于呼倫貝爾草原的重要作用,應建立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多方投入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保護好、建設好呼倫貝爾草原。如可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支持個人對退化的草原進行治理。
3.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科技含量,治理退化嚴重草場。實踐證明,治理退化嚴重草場的有效方法有封育、草地施肥、補播、生態移民等。將封育、草地施肥和補播結合,草地的恢復將更迅速、更充分。對大面積嚴重喪失生存條件,生態環境很脆弱的地區,實行“生態移民”,使草場休養生息,以利恢復。目前,我國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相關的理論研究滯后,草原生態建設缺乏科技的支持,因此,應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增加草原改良措施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貢獻率,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4.搞好退耕還草工程,順應生態發展規律。針對呼倫貝爾市存在的大面積被開墾的草原,必須退耕還草,決不能用發展農區的辦法發展牧區,特別要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關系。生態目標是退耕還草的根本,通過退耕還草還原草原狀態,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協調發展。
5.鼓勵舍飼半舍飼,走集約化畜牧業之路。舍飼是現代化畜牧業的基礎,可以實現規?;⒘挤N化、現代化,而在草原上進行舍飼還可從根本上解決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應鼓勵牧民采取舍飼半舍飼的養殖方式。舍飼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充足的飼料,發展草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人工草地不僅產草量提高,同時飼草質量也會得到提高。草地畜牧業發達國家的經驗是:人工草地面積占天然草地面積的10%,而畜牧業生產力卻比天然草原增加一倍以上,因此,可在適宜人工種植牧草的土地及退化的草原上進行有關牧草種植試驗,建立人工草地和飼料基地。所以,培育現代化牧民,推廣舍飼半舍飼、大力發展草業,走現代畜牧業之路,是今后草原畜牧業今后發展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