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2006年6月4日
一家人聚在一起共進晚餐,是美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從事青少年研究的專家們都高度強調家庭晚餐的價值。
研究表明,一個家庭共進晚餐的頻率越高,孩子們日后抽煙、酗酒、吸毒、患憂郁癥、自殺及不良飲食習慣的發生概率就會越小;同時,他們在課業上的表現會更好,首次性交的年齡也會推后。新澤西州立大學人類學家福克斯教授認為,家庭晚餐實際上是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
研究的另一個發現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們同家人聚餐的頻率也越少。大部分12歲的孩子每周可以同家人聚餐七次,而在17歲孩子中,僅有四分之一可以做到這一點。研究還發現,受教育較少的父母,往往同孩子聚餐更頻繁。而經常同家人聚餐的孩子學業獲得A和B以上成績的比例,要比那些每周聚餐不足兩次的家庭的孩子高40%。
移民家庭的孩子參加家庭聚餐的頻率更高。拉美裔家庭的子女每周至少同家人聚餐六次,這一數字在黑人家庭中是40%,白人家庭中是39%。
至于為何家庭聚餐可以增進孩子表現的原因,目前還不確定。研究人員猜測,同家人更多的聚餐,意味著孩子可能受到更多的監督,因此出軌的機會減少。那些將晚餐視為重要事情的家庭,也傾向于在閱讀方面付出更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