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中含有多種促進鈣作用、減少鈣排泄的物質,包括豐富的鉀和鎂,還有維生素K。
要知道,鈣與酸堿平衡密切相關。在蛋白質類食品攝入過量時,酸堿平衡失衡,人體的鈣排泄量就會增大。此時,如果能多吃一些綠葉蔬菜,如菠菜,就可以充分攝入鉀和鎂,幫助維持酸堿平衡,減少鈣的排泄數量,對骨骼健康非常有益。
更值得一提的是,菠菜中的維生素K具有促進骨鈣形成的強大功效。維生素K主要存在于綠葉蔬菜和植物油中,而菠菜是含維生素K最高的蔬菜之一,含量達415微克/100克。調查數據表明,中老年婦女每日攝人的維生素K在109微克以上,骨折危險可降低30%。也有研究證明,每天補充200微克的維生素K,就有維持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也就是說,每天只需吃不到100克菠菜,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維生素K不怕熱,也不溶于水,所以焯菠菜時不會使維生素K損失。然而,維生素K需要油脂幫助吸收,因而在做菠菜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放些油。
摘自《老人報》
排氣多當心有毛病
老人屁多可以說明一點,消化功能出了毛病。老年人消化功能減弱,病菌易于侵襲消化器官,如果一次吃得太多,超過了胃腸道的消化能力,就會造成消化不良,致使大量的食物滯留在胃腸,出現多屁的情況,有時還伴有厭食、腹脹、腹瀉等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減少食量,讓消化道得以休息恢復。
屁并不是單一氣體,而是多種氣體的混合物。高蛋白飲食在腐敗時會產生大量硫化氫(臭雞蛋的味道),所以特別臭。老人如果屁多并且常有臭味,說明蛋白質攝人過多,腸胃負擔太重,應該立即改為以素食為主,以防發生腸胃疾病。
在臨床中發現,屁多還有可能是老年人消化系統疾病的信號,比較常見的有慢性胃炎、早期胃癌、傳染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癌、膽結石、慢性腸炎、結腸炎、腸結核等,這些疾病最初可能只是表現為屁湯鳴等癥狀,應該提高警惕,及時去醫院查明病因。
摘自《健康導報》
眼瞼上的包塊別大意
年輕人眼皮上長的疙瘩多是針眼或瞼板腺囊腫,但對于老年人來說,特別是那些不紅不痛的疙瘩要引起注意。因為這種疙瘩很可能是腫瘤的早期表現。
最常見的是眼瞼皮膚的惡性腫瘤。開始是不紅不痛的小腫塊,以后逐漸長大,最后表面破潰、流血并形成潰瘍。也有的腫瘤突出表面,長成菜花樣,容易潰爛出血。晚期眼瞼被破壞并延及眼眶和鼻竇。
瞼板腺癌常被錯認為是瞼板腺囊腫。要是誤行囊腫切除術,術后很快就會復發,愈長愈大并破壞眼瞼。所以,眼皮上長腫塊或術后多次復發,應該做病理檢查,以確定是否為惡性腫瘤。
摘自《健康咨詢報》
最有效的口腔“除臭劑”
這里說的除臭劑,是我們餐桌、廚房里常見的具有清除口臭作用的食物。
牛奶 吃大蒜后口氣難聞,喝一杯牛奶,大蒜臭味即可消除。
檸檬 性酸,味微苦,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的功效。可在一杯沸水里,加入一些薄荷,同時加上一些新鮮檸檬汁飲用,可去口臭。
袖子 性酸、味寒,可治納少、口淡,去胃中惡氣,解酒毒,消除飲酒后口中異味,有消食健脾,芳香除臭的功效。可取新鮮柚子去皮食肉,細細嚼服。
金橘 性辛,味甘,具有理氣解郁、化痰醒酒的功效。對口臭伴胸悶食滯很有效,可取新鮮金橘5~6枚,洗凈嚼服。本方具有芳香通竅、順氣健脾的功效。
蜂蜜 蜂蜜l匙,溫開水1小杯沖服,每日晨起空腹即飲。蜂蜜具有潤腸通腑、消化去腐的功效,對便秘引起的口臭頗有效。
山楂 性酸,味微甘平,有散淤消積、清胃、除口酸臭的功效。取山楂30枚,文火煨黃、煮湯,加冰糖少量,每次1小碗。
茶葉 性苦,味寒,有止渴、清神、消食、除煩去膩的功效。用濃茶漱口或口嚼茶葉可除口臭。對進食大蒜、羊肉等食物后口氣難聞,用茶葉1小撮,分次置于口中,慢嚼,然后將唾液徐徐咽下,療效頗佳。
摘自《紅網》
櫻桃蘿卜別和水果同食
人們熟悉的蘿卜家族又多了新的面孔——一種小巧玲瓏,紅皮白瓤,圓圓的小蘿卜擺上了大眾的餐桌,它就是櫻桃蘿卜。蘿卜有通氣寬胸、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解毒散淤、止泄、利尿等功效,因而生食有促進腸胃蠕動、增進食欲、助消化的作用。另外,吃蘿卜可防癌,主要是蘿卜中的木質素及一種含硫的硫代化合物所起的作用。
吃蘿卜同時,可千萬別隨手扔掉蘿卜纓,它的營養價值在很多方面高于根,維生素C含量比根高近兩倍,礦質元素中的鈣、鎂、鐵、鋅等含量高出根3-10倍。蘿卜纓子的食用方法與根基本相同,可以切碎和肉末一同炒食,還可做湯食用。
櫻桃蘿卜雖然好吃有營養,但食用時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宜與人參同食。2.錯開與水果食用的時間。因櫻桃蘿卜與水果同食易誘發和導致甲狀腺腫大。
中醫在夫看病為何盯著臉看
中醫大夫給人看病時,常會盯著患者的面部細看,這讓一些患者好生不自在。其實,這是非常重要的診病手段。
中醫診病有四法:望、聞、問、切,又稱“問診”。其中望診在診病時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列為四診之首。因為人的面部氣色和臟腑關系密切,臟腑氣血有了病變,必然反映于人體外部。那么,大夫在“望”什么呢?
一是望神。神是人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病人的兩眼靈活,神志清楚為“有神”,預后良好;雙目無神,精神萎靡為“失神”,預后往往不好。
二是望面色。我國人的正常面色微黃,略紅潤有光澤。如見面色蒼白,是氣血不足;見青色,屬寒證或氣滯血淤等。
三是望體形。發育良好,體格強壯;發育不良,形體羸瘦。
四是望舌。中醫診病,都要看看舌頭。這是因為舌與臟腑關系密切,臟腑的病變,可以從舌苔、舌色的變化反映出來。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
含茶牙膏不能“美白”
超市貨架上各種含茶牙膏令人眼花繚亂。記者發現,這些牙膏都自稱含有茶葉精華成分,能起很多作用:一是美白牙齒,二是健齒防蛀,三是清新口氣。
茶葉專家認為,牙膏中的茶葉成分確實能對牙齒保護有一定作用,但不能完全迷信。北京市茶葉協會的張小姐表示,對牙齒有一定作用的應該是茶葉中的茶多酚,但如果牙膏只標明含有茶葉精華,并不能確定就是茶多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表示,茶多酚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茶多酚類化合物有一定防齲固齒的作用,還可以殺死引起口臭的細菌,但要根據含量來決定。王慶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陳宗懋都表示,茶多酚不具有美白功效。
摘自《北京晨報》
補鈣吃藥不如吃米面
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受廣告等因素影響,采用吃鈣片的辦法來防治骨質疏松。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內分泌科康永紅博士提醒,單純吃鈣片對防治老年人骨質疏松效果不大,補鈣最重要的是食補。
康博土說,濫用鈣劑產品可能導致比較嚴重的后果。她說,老年人補鈣最重要的是食物調理,藥物只能作為輔助。多吃牛奶、魚類、木耳、豆腐等含鈣、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多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合成增加,適當戶外進行活動等,都可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增加骨密度。老年人應慎用影響骨質代謝的藥物。如吃鈣片,須用其他藥物或營養素促進鈣吸收。
摘自《生活日報》
中藥塞鼻祛頭痛
川芎、白芷、炙遠志各50克,冰片7克。先把前三味藥用瓦片焙干,再加入冰片研為粉末裝入瓶內,然后用蠟封住瓶蓋備用。用時取細紗布1小塊;包少許藥末塞入鼻孔,左側頭痛塞右鼻孔,右側頭痛塞左鼻孔,一般15分鐘即能解除痛苦。
摘自《求醫問藥》
別把腳腫不當事
腳腫是老人常見的一種現象,不少還是疾病的預兆,因此要認真對待。
老年人腳腫主要有5種情況:
全身性疾病引發的腳腫 患有心臟病、心功能減退以及腎臟疾病的老年人,多有腳腫的現象。此外,鈉鹽攝人過多、用藥不當,以及因局部感染,如腳氣病等引發的腳腫,在老年人中也較為常見。
下腔靜脈性腳腫 多由于老人進食少,且消化功能減弱引起。
功能性腳腫 可持續數年,且至今原因不明。
特發性腳腫 多見于老年女性,可能與內分泌代謝異常有關。
老人出現腳腫,應先去醫院檢查,找出原因,從而對癥下藥。如果伴有劇烈疼痛,應該去骨科檢查;如果臉部也有腫脹,就要去腎內科檢查;如果伴有心慌、氣喘、憋氣,該去心內科檢查;若其他癥狀不明顯,應該去老年科檢查。
摘自《健康人報》
常吃花生瓜子少得膽結石
哈佛醫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對43 823例中年男性進行了12年的隨訪調查發現,每周吃花生或一些堅果類食物的男性與從不吃或很少吃的男性相比,發生膽結石的危險要降低30%。
其實,經常吃其他堅果比如瓜子、松子、核桃等,也可以起到類似的作用。
在哈佛醫學院的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80 718例中年女性進行了20的隨訪調查,在調查過程中有7 831例接受了膽囊切除術,對被調查者的飲食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后發現,每周吃花生140克以上的女性與從不吃或很少吃花生的女性相比,其接受膽囊切除術的概率要降低20%。
大部分膽結石是膽固醇性結石,當體內脂類代謝異常時,膽汁中的膽固醇、膽汁酸和卵磷脂比例會失去平衡,膽固醇就會結晶形成結石。而花生等堅果對膽結石的預防作用,可能正是源于它們具有調節脂類代謝的功能。
摘自《健康時報》
體弱者最好別選用磁療
不同體質的人或人體的不同部位,能接受磁療的以及所接受磁療的強度是有所不同的。體質虛弱的病人,長期使用磁療或磁療強度過高,會出現各種副作用,如心慌、乏力、頭暈、惡心,等等。
小劑量磁療用于治療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疾病比較適宜;中劑量磁療治療盆腔炎、宮體炎、附件炎、不孕癥等效果顯著;大劑量磁療對疼痛性疾病療效較為明顯,但副作用大,要慎用。
因此,病人在使用磁療或磁療保健品前要征求醫生的意見。另外,體內植入心臟起搏器的病人應禁止使用;體內存有金屬異物者,應當少用或不用磁療保健品;孕產婦應盡量不要使用磁療及磁性用品,以免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摘自《健康時報》
盤腿久坐招致“拖拉腳”
李師傅酷愛下棋,常與人捉對廝殺。一日在街上溜達,偶遇棋友老陳,兩人退休后很少見面,今日相見自然要殺上一盤。于是就近找一僻靜之處,掏出隨身攜帶的棋盤,擺上棋子,席地盤腿而坐,拼殺起來。那真是棋逢對手,兩人直殺到紅日西沉。李師傅欲站起時,才覺得兩腿發麻,兩腳也好像不聽使喚了,但并未在意。誰知第二天起床后,他發現右腿麻木,走路抬不起來,忙去醫院拍片、化驗、做CT,結果一切正常,診斷為腓總神經麻痹。醫生告訴李師傅,此病是他盤腿久坐而致。
腓總神經麻痹,俗稱“拖拉腳”,多發生于中老年人。腓總神經位于小腿外側,是小腿外側的運動神經,也是小腿、足背的主要感覺神經。其位置表淺,緊貼骨頭,因此易受損傷。當長時間盤腿或下蹲時,膝關節過度屈曲,腓總神經受牽拉或被壓于較硬的腓骨上,再加上下蹲或盤腿坐時小腿血液循環不良,供血不足,使腓總神經受損,出現感覺和運動障礙。
“拖拉腳”是完全可以預防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長時間盤腿坐和下蹲,要經常變換姿勢,在蹲坐一段時間后,應站起活動一下肢體,改善下肢血液循環,緩解神經受壓狀況。
摘自《大河報》
自查腰椎間盤突出
1.在急性扭傷后,是否跛行;走路時一手扶腰或患側;下肢怕負重,而呈一跳一跳的步態;喜歡身體前傾,臀部凸向一側。 2.輕輕咳嗽一聲或數聲,腰痛是否加重。 3.仰臥位休息后,疼痛仍不能緩解;在左側臥位、彎腰屈髖、屈膝時,看看疼痛癥狀能否緩解。 4.仰臥位,用手輕輕觸后腰部、腰椎正中及兩側,檢查是否有明顯的壓縮。
5.仰臥位,然后坐起,觀察自己下肢是否因疼痛而使膝關節屈曲。
6.仰臥位,患側膝關節伸直,并將患肢抬高,觀察是否因疼痛而使高度受到限制。
以上自我檢查方法,一般有一項答是的話,就有患腰椎間盤突出的可能。
摘自《健康必讀》
哪些蔬菜不適合做涼菜
生吃最好選有機蔬菜 天氣炎熱,面對新鮮脆嫩的蔬菜,許多人會選擇生吃。洗一洗就可生吃的蔬菜包括胡蘿卜、白蘿卜、番茄、黃瓜、大白菜等。
菜花、竹筍吃前要焯一下 焯一下再吃的蔬菜分以下幾類:一類是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菜花等,這些富含營養的蔬菜焯過后口感更好,其中豐富的纖維素也更容易消化。第二類是含草酸較多的蔬菜,如菠菜、竹筍、茭白等,草酸在腸道內會與鈣結合成難吸收的草酸鈣,干擾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涼拌前一定要用開水焯一下,除去其中大部分草酸。第三類是芥菜類蔬菜,如大頭菜等,它們含有一種叫硫代葡萄糖苷的物質,經水解后能產生揮發性芥子油,具有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第四類是馬齒莧等野菜,焯一下能徹底去除塵土和小蟲,又可防止過敏。此外,萵苣、荸薺等生吃之前也最好先削皮、洗凈,用開水燙一下再吃,這樣更衛生,也不會影響口感和營養含量。
當然,并不是所有蔬菜都可以用來做涼拌菜,含淀粉的蔬菜,如土豆、芋頭、山藥等必須熟吃,否則其中的淀粉粒不破裂,人體無法消化。扁豆含有大量的皂苷和紅細胞凝結素,食用時若沒有熟透,會引發中毒。烹煮扁豆的時間宜長不宜短,直至熟透變色,方可安全食用。豆芽宜炒熟吃,即使涼拌,也一定要先將它們煮熟。
摘自《人民網》
放松宜做“旋轉功”
從事腦力勞動或較輕體力勞動的人,在工作間隙應常常旋轉身體有關部位。
轉目 雙眼同時以遠處某一大型固定物體為目標,由左經上方再至右下方回到左方,旋轉運目10圈。然后反方向旋轉10圈。
轉掌 自然站立,雙手抬起至胸腹前或下垂,先按順時針方向同時轉動雙手大拇指10圈,然后逆時針轉10圈。此法有舒筋活血、增強手腕活力之功效。
雙臂畫圈 自然站立,目視前方,雙手下垂,做跳繩運動,雙臂向前畫圈10次,接著反方向畫圈10次。此法有防網球肘之功效。
摘自《健康時報》
別指望用牙膏來消炎
目前,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對北京市場上的牙膏展開了一項比較試驗。結果顯示,有關牙膏“清熱解毒、預防上火”之類的宣傳純屬誤導消費。
試驗選取的64種牙膏樣品,是從大超市隨機購買,基本包括了市場上的牙膏主要品種,均在包裝盒上標有含中草藥、含氟,具有清潔、防蛀、防酸、抗菌、止血、消炎、抗過敏、增白等功效。有關專家表示:在上述所列牙膏眾多功效之中,只有清理口腔這一條獲得了試驗的證實。
我國《藥品管理法》規定非藥品廣告不得有涉及藥品的宣傳。牙膏屬于日化商品,而不是藥品。但有相當一部分的牙膏在包裝上的功效說明,都有對某某有療效、具有輔助治療效果、預防某某疾病等宣傳語,它們涉嫌虛假宣傳和夸大宣傳。
事實上,目前我國只對牙膏基本的感官、理化、衛生指標、氟含量做出了規定,并沒有規定牙膏功效的認定標準,相關部門對牙膏功效的認定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除了清理口腔之外,不要將防蛀、防酸、抗菌、止血清火、消炎、抗過敏、增白的希望,寄托在這些方面尚未有檢測標準,也就無從提起是否合乎標準的牙膏之上。
醫生提示:勤洗漱,保持口腔清潔,減少不良刺激,有炎癥時及早看牙醫及定期做牙檢查,這是養護牙齒的正確之道。
摘自《健康在網》
睡覺前請勿服用止咳藥
有些咳嗽患者,喜歡在睡前服用止咳藥,認為這樣可以防止夜間咳嗽而不影響睡眠,其實這樣做不好。
止咳藥主要作用于咳嗽中樞、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覺神經末梢,抑制咳嗽反射,雖然止咳藥止住了咳嗽,但它造成了呼吸道中痰液的潴留,容易阻塞呼吸道。服藥后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加,導致氣管平滑肌的收縮,使支氣管腔變形縮小。在狹窄的管腔里,加上痰液的阻塞,會導致肺通氣的嚴重不足,造成人體缺氧,出現心胸憋悶、呼吸困難等。因此,咳嗽病人切忌盲目使用止咳藥,痰濃稠者宜用化痰類止咳藥。有些中樞抑制的病人,服止咳藥時更應謹慎。
摘自《東南早報》
電子血壓計不太可靠
目前,電子血壓計除了臂式,還有腕式、指夾式。專業醫師指出,高血壓患者的日常監測,最好不使用后兩種血壓計。因為血壓指的是人體體表大血管的血壓,后兩者實際上測量的是人體末端小血管的血壓,然后再通過換算,得出大血管的血壓。“多了一次換算過程,就多了一個增加誤差的機會,容易造成測量數據不準確。”
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更不可輕信電子血壓計。由于心情緊張操作不規范,再加上電子血壓計本來就存在的誤差,往往會得出患者血壓仍正常的錯誤結論。這會誤導家人不將患者送往醫院求治,耽誤救治時機。
摘自《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