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先生:
時下,在四川乃至全國各地,只要我們在街頭漫步,總可以看到餐館、飯店打出的菜品招牌。這些看似五顏六色、設計奇巧的招貼,其實信筆涂鴉者多,有的更是讓人哭笑不得。比如,把頗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宮保雞丁”寫成“公包雞丁”、“公包雞丁”或是“工爆雞丁”,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雞丁為何物,人們自然都知道,但把“宮?!睂懽髌渌裁?,就讓人云里霧里了。因此,每見到這些招牌時,我心中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將其由來作一介紹,以正視聽。
人們都說,天下味道出四川,這的確不是無端夸飾。川菜樣樣有研究,品品有掌故,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四川的飲食文化可以說是全國之最,四川人愛吃,好吃,會吃,吃得起,吃了幾千年,吃出了一個燦爛的巴蜀文化。而宮保雞丁正是四川飲食文化中最有美學意義的菜品,豈能亂寫一氣,甚至亂炒一通呢?
宮保雞丁的發明專利非丁宮保即丁寶楨莫屬。丁生于1820年,卒于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今織金縣)人,成豐進士,因1866年出任山東巡撫時捕殺西太后的心腹太監安得海而名震天下。1876年升任四川總督,晉太子少保,故人稱丁宮保。
丁宮寶在督川期間,對川菜,特別是川菜中的麻辣味菜品如麻辣雞丁情有獨鐘,幾乎是每餐必用。而其妻深怕傷了丁的脾胃,故命廚師做菜時不得用辣椒、花椒等辛辣佐料。每餐菜肴,必須先由其親自驗看,如有一星半點辣椒、花椒之類,即不能通過。可丁富保食后卻感到菜肴無味,但又不能拂逆妻子的好意。
不久,聰明過人的丁宮保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可以應付妻子的查驗,又不失麻辣菜品之風味。他讓廚師在炒制麻辣雞丁時,燒油至熟時放入花椒、干海椒煎炒片刻,待其味入油后再撈出棄之,同時拌以蔥段、花生等佐料。這樣,制作的麻辣雞丁不僅不失麻辣鮮香風味,而且味道更加鮮美,風味更加獨特,反而成了一道人見人愛的特色菜品。后來宮保雞丁流傳開來,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形成了宮寶菜系列。川菜珍品宮保雞丁也由此享譽全國了。
可見,“宮保雞丁”幾個字是不能隨便亂寫的。
讀者 曾星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