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李大嫂一直患有宮頸炎,據說這種婦科疾病在成熟女性中相當普遍。所以,她就沒在意,也沒有采取措施治療。最近,她發現自己的白帶忽然增多,而且還有一股難聞的異味兒。但不痛不癢的,李大嫂以為是老毛病又犯了,所以沒當回事。上個月襯里組織體檢,李大嫂被檢出得了宮頸癌,全家人陷入了極度的惶恐。醫生的臨床經驗表明,患宮頸癌的女性在發現癌變之前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宮頸糜爛或子宮頸炎。所以,預防宮頸癌,最有效也是最必要的方法就是盡快“整治”宮頸炎癥,把癌細胞扼殺在萌芽狀態中。
慢性宮頸炎通常會表現為白帶增多,并且有讓人不愉快的氣味。所以,當你發現內褲上的殘留物有變化的時候,就要提高警惕。慢性宮頸炎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囊腫、宮頸黏膜炎等。有時癥狀不僅是白帶異常,還可能有性交后出血。子宮頸癌讓人防不勝防的是,宮頸炎的癥狀因人而異,有些人也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只有在宮頸涂片的結果才能顯示異常,所以能在身體里潛伏很長一段時間。其中宮頸息肉的惡變率為0.2%~0.4%。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子宮頸長期得不到治療,那么某一天你可能成為那不幸的0.2%~0.4%中的一個。
為什么會得宮頸炎?引起宮頸炎的病原體很多,有病毒(特別是HPV、HSV已經被證實)、細菌、支原體、衣原體、還有滴蟲和真菌。能導致炎癥的所有病原類型都可能引發宮頸炎。最終是否惡變,是由許多因素綜合決定的。專家認為,宮頸炎緣于宮頸損傷后病原體的侵入(例如人工流產、分娩或者其他手術的后遺癥)。另外,某些化學物質的刺激(例如劣質的避孕套以及性玩具等等)也可能損傷薄弱的宮頸上皮。各種原因引起的宮頸炎如果長期存在,宮頸細胞接受的刺激逐漸累加,量變的極點就是質變。有資料顯示,慢性宮頸炎的女性患宮頸癌的幾率比正常女性高5倍。如果宮頸炎長期存在于你的身體中,并且成功地躲過了你的注意,有一天你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得了宮頸癌。那么,怎樣才能盡早地發現異常,得到早期的治療,最大程度上減少宮頸癌的危害呢?
來自臺灣的一項關于癌癥的研究發現:在所有的癌癥中,73%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其余的27%才歸咎于基因和環境等外界因素。在英文里,“癌癥”和“螃蟹”是同一個詞匯——CANCER。這難道意味著,在這個橫行霸道的家伙面前,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束手就擒?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除了恐懼之外,值得我們去做的還有很多。
預防宮頸癌醫生有何建議?
1.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鍛煉、健康的精神狀態是很重要的。因為這能確保你身體的免疫系統時刻保持在一種備戰狀態中。有研究顯示:口一胡蘿卜素,維生素c及葉酸的缺乏在宮頸癌的發病中扮演著某種重要角色。而且,身體中缺乏以上多種維生素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宮頸癌。專家還發現:適當的鍛煉可以相對減少體內雌激素水平,這可能對宮頸癌的發生有所抑制。
2.避孕是女人的頭等大事。醫生的臨床經驗發現,現在我國女性患宮頸癌的幾率大大高于從前。這與我國的避孕習慣有很大的關系。西方婦女習慣服用避孕藥,她們可以從初潮一直服到絕經時為止。而對于我國的大部分女性來說,很少有人選擇長期服用避孕藥,更確切地說,我國女性避孕意識非常薄弱,意外懷孕后頻繁的人工流產手段導致了很多后遺癥,子宮頸炎就是其中的一種。頻繁的手術讓原本健康的子宮頸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器械的騷擾,增多了感染機會。所以,避孕仍是女人的頭等大事。醫生認為,服用避孕藥是相對安全的避孕措施,而且對身體的傷害最小。
3.臨床研究證明:性生活的開始年齡在18歲以后、相對固定的性伴侶、晚育、少育可以相對減少宮頸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