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執行到現在已經25個年頭了。在這25年間,《婚姻法》隨著不同的時代幾經變化。如今,社會越來越強調個性發展。尊重個體的趨勢,也同樣反映在婚姻法律的變化中。原本在經濟方面處于弱勢的女性,雖然隨著一些保護女性權益法律規定的出臺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但這不同階段的變化,對于現實婚姻生活中的男男女女來說,影響也是巨大的——
婚前財產與婚后財產的關系
1991年,葉先生與韋女士登記結婚。結婚之前,葉先生獨自購買了彩電、冰箱等貴重電器,同時居住在父母遺留的一套自有產權的房屋中。二人婚后,因為孩子教育問題他們經常發生矛盾,導致感情不和,葉先生提出了離婚。
韋女士威脅他說:我有一個朋友,情況和咱們倆一模一樣,她老公和她離婚以后,結婚前自己的房子變成了兩個人的!你要是敢和我離婚,你的房子和所有財產,也都要分給我一半!聽到這些,葉先生想想這可怕的后果,也就不敢再提離婚了。不過,葉先生并不知道,韋女士的理解實際上是錯誤的。因為離婚時間的不同選擇,一模一樣的情形下,也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審理結果。
律師說明:
2001年4月28日之前
依據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規定,夫妻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后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配偶一方婚前所購置的彩電、冰箱、包括父母遺留的房屋,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依據法律規定,二人對等分配。獲得電器和房屋的一方,需要給另一方支付相應的對價款。
2001年4月28日之后
依據修正后的《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工資、獎金;生產、經營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1.一方的婚前財產;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因此,以上財產均屬于葉先生的個人財產,妻子韋女士無權要求進行分割。
同居關系如何解除?
賈先生和羅女士從1994年開始同居,并且舉辦了婚禮,對外以夫妻相稱,周圍的人們都以為他們是一對夫妻。誰知,同居多年后,因為始終無法適應賈先生的生活習慣,羅女士提出分手,但是賈先生執意不同意。
羅女士的朋友說,反正你們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不是夫妻。找人揍他一頓,把他的東西扔出去就行了。可是另一個朋友卻說,你們是事實夫妻,他是你老公,如果糾纏你,你報案也沒有用!你不能禁止他回家呀!
那么,羅女士應該如何來解決這件事情呢?此時的她應該向法院申請解除婚姻關系,還是自行解除同居關系?
律師說明:
這就要看二人開始同居的具體時間而確定:
2001年12月27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五條規定:
“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1)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2)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因此,兩人假若是1994年2月1日之前開始同居的,則需要按照《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補辦登記,之后按照夫妻關系的解除程序,由法院進行審理。
假若是1994年2月1日之后開始同居的,在沒有財產糾紛和子女糾紛的情況下,二人自行解除同居產關系即可,不需經過人民法院。
遭受家庭暴力之后應如何索賠
2005年3月,趙女士下崗了,因為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在就業市場缺乏競爭力,一年后依舊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家庭的經濟重任全部落在了丈夫劉先生身上,壓力自然很大。郁悶中,劉先生開始在賢淑的妻子身上“泄壓”。從此,打罵成了家常便飯。賢淑的妻子趙女士,每次被打后,看看正在上高中的兒子,咬咬牙,忍耐著。
一貫要好的小姐妹小程看不下眼了:“趙姐,他對你實行家庭暴力,你為什么不去告他,讓他賠償?看他以后還敢打你?!”趙女士苦笑著:“我能怎么辦?兒子馬上就要考大學了,再說我們是自由戀愛,都20年的老夫老妻了。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又不愿意離婚,聽我們原來的鄰居說,她那時候挨打后也是這樣,去法院才知道,只有提出離婚要求的,才能同時提出賠償要求。我沒有收入,離開他怎么活呢?”
律師觀點:
趙女士的情況,如果依照過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規定,家庭暴力的損害賠償,是以提出離婚訴訟為前提的。也就是說,不主張離婚的受害者,如果希望單純要求配偶對自己實施家庭暴力之行為要求賠償,在法律上是無法實施的。
可是在2005年12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對此有了明確規定:“第五十八條:對婦女實施性騷擾或者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受害人可以提請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這條規定意味著,受害女性可以要求施暴者給予民事賠償,這部分財產屬于從施暴者的個人財產或者名下財產中取得賠付。
責編/魏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