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資訊的發達,現在感到神秘的事情則越來越少。過去在人們印象中許多高深莫測、高不可攀的事情已逐漸拂去了神秘的面紗,走出了“高貴”的殿堂。過去的電影,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令普通百姓望塵莫及,望而卻步,電影人則被視為一群“珍稀動物”。而這么多年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利益的驅使以及人們精神追求的多樣性,使許多人玩起了電影,尤其是DV攝影,讓不少有著電影夢的普通人圓了夢,同時也為電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可資借鑒的經驗,豐富了電影的花色品種。
電影這門高雅的綜合藝術形式不再神秘,以至于讓我覺得它其實簡單到就像寫一篇文章或講一段故事。這篇文章寫得好壞,這個故事講得是否動聽,全依賴于寫文章、講故事的人的水平和素質,不過那是另一個層面的要求。中國人都懂漢字都能寫文章,都會講故事,假如說國家管理部門不加以審核與限制的話,人人都可以寫劇本、編故事、做導演、當演員、拍電影,那中國的電影市場將會是一種何等局面。
君不見,前些年一農民企業家僅僅是因為對電影《人生》的喜愛便擬投拍《人生》續集,未得同意后另起爐灶投資并自己寫劇本、自己主演了一部電影,當然最后的結果自然是以票房的慘敗而告終。同樣也在上世紀末期,一位當時很著名且很有發展前景的女影星也是不滿足于已有的成就和地位,拉起了一個隊伍,舉起了導筒并親自主演,影片拍到一半時已“彈盡糧絕”,在暫無后援的情況下擱置了很長時間,最后經多方努力與協調大概總算完成了,但是那位影星也從此仿佛蒸發一般,在她許多影迷的熱切期許之中銷聲匿跡、了無蹤影了。
如此這般,我在想若從純商業、純市場的角度看,不能說是好事,但起碼是再正常不過了。就像申辦、注冊企業一樣,只要符合注冊的幾個條件誰都可以注冊企業,而至于你有沒有經營與管理這個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工商管理部門則不去管你,但市場會給你一個答案:物競天擇,優勝劣汰,自生自滅。但如果從資源方面來講,這種情形無異于是一種有限資源的浪費。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我們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電影的資源畢竟還是有限的,如果一部電影只是許多人陪著一兩個人玩了一把,既沒有市場的回報,沒有觀眾的認可,沒有社會效益,那種玩法是否太過奢侈,太過浪費了呢?
當然這種情形也不能完全排除會有偶然的成功,但這種偶然的成功需要一定的前提,首先你需是懂電影、懂市場的人,如果是盲人摸象,僅憑一時沖動、一腔熱血,何來成功可言!
過去我們總認為電影神秘,是因為電影代表了一種先進的科技,一種時尚,在其表現手段上比其它藝術種類要優越許多,甚至是其它姊妹藝術形式所無法企及的。而今電視及多媒體、網絡等的發展,電影也就不再顯得那樣“金貴”了。
當電影失卻了它在藝術傳播方式上的得天獨厚的“霸主”地位后,同時也讓我們有了以平視的目光來審視和解讀電影的機會和興致。而當我們以平視的目光去看待電影的時候,漸漸地我們發現,電影不過就是一個思想的載體,一種人與人交流溝通的橋梁,一種文化的傳承方式,一種精神的物化形態。它同農民的一塊地,作家的一頁稿紙,音樂家的一架鋼琴,彈棉花的一個弓子從本質上講并無二樣。
話雖如此,電影也并非是一個什么人都能玩,什么人都能玩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