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學,就是一個有一大堆房子的地方,你大約要在那里待上2000個小時,努力記住一些有用或者沒用的東西。當然,這2000個小時大體在四年中平均分配。那其余的時間呢?
你或者用來睡覺或者用來約會。
基本上,你在大學里將學會兩類事情:
第一類,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知道的,這只需要花兩個小時;第二類,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不必知道的,這卻要花1998個小時。
在課堂上你學的東西,都是以什么什么“學”結尾的,這個意思就是,你記住它們,然后在測驗考試的試卷上寫下它們,再后,那就是盡快忘掉它們。如果萬一不能忘掉,那你就成了教授,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就將繼續待在那里。
可見,大學是多么關鍵和重要的人生經歷,所以各位朋友在選擇專業的時候需要特別斗智斗勇。所謂專業,就是你企圖記住卻會忘記絕大多數內容的東西。這里,提供一項非常重要的指導:一定要選個不涉及“了解事實”和“正確答案”的專業。這意味著你不能選數學、物理、生物和化學,因為這些專業課程包括確鑿的事實。如果你選了數學做專業,你可能要在教室里煩惱一整天,教授會讓你做數不清的題。如果你不能弄出正確答案,在教授的眼中,你就完了。選化學也同樣,如果你在試卷上將碳與氫混合成橡樹,教授肯定給你不及格。他要你寫下的,是他和所有其他化學家一致同意的那個答案,而不容你隨心所欲。所以你應該選擇像英語、哲學或社會學那一類專業——這些專業好就好在沒有人真正理解其他人說的是什么。實際上,這些專業不包括任何真正的事實。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就在這些專業中安然藏身,因此,我能夠快速提供你一個概觀:
英語:這個專業當然要你寫點文章,寫什么呢?就寫你在上課前剛剛瞥了一眼的那本厚書的讀后感。這兒給你一個如何取得好成績的訣竅:決不說那些人們通常都會說的話。假設你正在讀《白鯨》,任何人都會說白鯨真是條大魚,而書中所涉及的主要角色也具有白鯨那樣的性格等等,那種話人們已說了成千上萬次,一點都不新鮮。所以,你要寫就不能這么寫,你要說白鯨事實上是星際戰將。
哲學:這個專業,基本上就是坐在課堂里討論,得出沒有什么真實事物存在的結論,然后就去食堂吃午餐。假如你打算吃許多藥,那你就該選擇這個專業。
社會學:社會學家太想被別人承認他們是科學家了,所以他們用許多時間把一些簡單的東西說成是復雜的,把一些明明白白的東西弄得看上去像是晦澀的科學符號。如果你要選社會學做專業,你必須也要有同樣的本事。假設你看到一個小孩跌了個跟頭然后大哭,你應該這樣寫:“成年前的社會行為取向的方法論個例觀察表明,在向地運動和情緒擴張即‘哭泣’行為模式之間存在著一種偶然的聯系。”如果你能夠這樣寫且能持續寫上五六十頁,那你就選社會學做專業,保你能夠大顯神通,而且肯定能夠得到政府社科基金項目的資助。
(楊林摘自《社會學家茶座》總第四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