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住著一位隱士。他因品德高尚、為人慈祥,深受人們尊重。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他都不會傷及,連走路都會很小心,怕不小心踩死螞蟻。在生活方面也極為嚴謹,因此深受弟子愛戴。
他過了80歲以后,身體大不如從前,他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知道死神越來越近了。弟子們聚到床邊,他便哭了起來。
弟子們非常吃驚,問道:“您為什么哭呀?您每天都在堅持學習,教育弟子,但是從來沒有流過淚。您還經常施恩于人,所以在這個國家備受人們尊重,況且諸如政治之類復雜的、需要勾心斗角的交際圈您從未參與,您沒有理由哭啊,可是您為什么哭得如此傷心呢?”
“我之所以哭,是因為臨死之前如果捫心自問:‘你學習過嗎?’‘你品行端正嗎?’‘你行過善嗎?’我可以全部回答‘是’??墒侨绻麊枺骸氵^的是正常人的生活嗎?’我只能回答‘不是’。所以我哭了。”
(劉麗娟摘自漓江出版社《塔木德理財智慧》)
有一幅漫畫,是美國一所大學的廣告。畫面上有四盞燈,從上到下排列著,每盞燈的后面有一段話:
第一盞燈最亮——我有一個想法,去做!
第二盞燈略暗——可以做到嗎?試試看吧。
第三盞燈昏暗——周圍的人都不贊成我去做,很難吧?
第四盞燈黑暗——那就算了吧!
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四盞燈。它告訴人們,人的一生,無論平庸還是輝煌,失敗還是成功,關鍵在于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李林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