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無知領域的蠶食
做事拖拉也是病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做事拖拖拉拉也是一種病。
“慢性拖拉癥”分成兩類。一類是“激進型”拖拉癥患者,其特征是自信且能在壓力下工作,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尋求刺激。另一種是“逃避型”拖拉癥患者,這類人通常對自己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事情而遲遲不肯動手。
耳根發熱因大腦太忙
耳根發熱跟別人是否談論你沒有任何關系,只是你的腦電波把耳朵“燒”熱罷了。某只耳朵發熱是因為這一側大腦的血液流量增加而引起的。如果一側大腦相對活躍就會需要更多的血液,這些血液會流往這一側的經動脈,流入大腦和內耳。
知識多了損傷記憶
有時知識多了也有壞處,特別是在記憶某些具體事物時更是如此。
美國俄亥俄大學認知科學中心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人們越來越聰明,他們會將一些已知事情放入分類目錄中,于是就會失去對個別差異的準確記憶。不恰當的分類還會養成墨守成規的壞習慣,關鍵在于何時啟用這種能力,何時對這些細節進行歸類。
科學家們發現兒童的認知記憶強于成年人,原因就在于人們學習分類和區別的方法上。成年人在對事物歸類認識后,就不再對其他信息繼續記憶了。
老鼠也會唱“情歌”
最新研究顯示,老鼠能通過唱“情歌”追求伴侶。在為數極少的會唱歌的哺乳動物(鯨類、蝙蝠和人類)的名單上又增加了一員。
雄性老鼠嗅到雌性老鼠的氣味,會發出超聲波的尖叫,美國科學家已經將這些叫聲錄了音。這是科學家首次證明老鼠的叫聲不是它們隨意發出的聲音,其實是可以識別的歌曲。
“老鼠情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甚至達到了鳥類鳴叫的水平,但老鼠并不像鳥類那樣善于唱歌,在主旋律方面也沒有鳥類老練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