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原副部長張明遠將軍,是一位對革命有重要貢獻的老紅軍#65377;在他6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有許多傳奇故事,尤其在長征中的經歷更是不平凡#65377;如:
當1935年1月中共中央舉行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時,身為紅三軍團保衛局偵察科科長的張明遠,奉命帶領戰士負責會議的警戒工作,保證了這次重要會議的安全進行#65377;
1935年4月底至5月初,紅一方面軍甩掉敵人的追擊,來到了金沙江畔#65377;面對滔滔江水,時任中央軍委徒步偵察隊隊長的張明遠,奉命帶領幾名偵察員在皎平渡巧奪6只救命船,紅軍經過九天九夜,全部渡過了金沙江#65377;
1935年6月,紅軍搶渡大渡河,當楊成武率紅四團從瀘定橋的西頭沖向鐵索橋時,張明遠率偵察員從河的另一岸飛達瀘定橋東頭,擊散了敵人,卸下店鋪的門板,鋪在被敵焚燒的鐵索橋上,迎接大軍過了橋#65377;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65377;9月,張國燾分裂黨中央和紅軍,并另立中央#65377;隨紅軍總司令部行動的張明遠反對這一做法,被張國燾的保衛局吊打了一天#65377;他大罵不止:“你們和國民黨反動軍閥有什么兩樣!”后來,還是朱德和劉伯承救了他……
下面要記述的,是長征途中張明遠奉命在岷縣當了56天“縣長”的事#65377;
二
1936年8月上旬,隨紅二#65380;四方面軍行動的張明遠帶偵察隊第三次通過草地,部隊突破天險臘子口后,進入甘肅岷縣,總司令部進駐岷縣三十里鋪#65377;
一踏入這熟悉的甘南山鄉,張明遠的心情就格外激動,因為這里是他的故鄉,是他出生的地方啊!
1909年12月一個異常寒冷的冬日,張明遠出生在貧困偏僻的岷縣西寨鄉坎堡塔村一個雇農家庭#65377;他們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六#65377;由于家里人口多,收成有限,全家終年過著缺吃無穿的生活#65377;為了活命,13歲那年,張明遠不得不到三十里鋪一個地主家去放羊,干一年只得一斗糧的工錢#65377;不久,父親因病去世,欠下地主許多債,為了幫家里度過難關,1925年,16歲的張明遠賣身當壯丁,參加了國民黨的軍隊,在西北軍馮玉祥部當兵#65377;
1931年12月14日,國民黨二十六路軍1.7萬余人,在軍參謀長#65380;共產黨員趙博生和旅長董振堂#65380;季振同等人的率領下,于寧都縣舉行起義,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為紅五軍團#65377;張明遠也獲得了新生,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65377;在革命大家庭里,他的階級覺悟提高很快,于起義的當月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即被提升為排長#65377;他作戰勇敢,不怕犧牲,身上幾次負傷,4個月后又被提升為連長#65377;又過了半年,他擔任了中央紅軍保衛局偵察科科長……
張明遠掐指一算,自己離家已11年了#65377;在這11年中,由于交通不便,部隊移動不定,他與家里斷了聯系#65377;家里人也一直不知道他的情況,更不知道他已成為一名為窮人打江山的紅軍戰士#65377;
剛進入甘南,由于戰事繁忙,張明遠還顧不上想家之事,一項新的任命又落在了他的頭上#65377;
一天,劉伯承總參謀長對張明遠說:“你趕快到何長工同志那里去報到#65377;經組織上決定,要你去當岷縣蘇維埃政府主席,也就是縣長嘍!”
原來,經黨中央同意,剛過完草地的紅二#65380;四方面軍要在甘南一帶暫時停留,進行休整待命;同時發動群眾,建立革命政權#65377;為使這一工作順利進行,經黨中央批準,成立了以原紅九軍團政委何長工為主席的甘肅省蘇維埃政府#65377;省蘇維埃政府已貼出布告,公布張明遠為岷縣“縣長”了#65377;
放羊娃出身的張明遠聽說自己要當“縣長”,有點手足無措:“這,這縣長可是個大官啊,要察民情,斷案件,征糧抓稅,教化民眾,我能行嗎?”
劉伯承看他猶猶豫豫的樣子,笑著說:
“是呀,這縣太爺歷來是個肥缺,過去要十年寒窗,考舉人#65380;中進士,才可能被選上;就是民國以后,不少人也靠行賄買官,才能坐上這把交椅#65377;今天白送給你了,你還不要?!”
張明遠嘿嘿一笑說:“咱這水平,怕當不好嘛!”
劉伯承嚴肅地說:“共產黨的官,只要為勞動人民掌好印把子,不為個人撈錢,就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對了,你這個縣長,可不發一分錢的薪水喲!”
張明遠響亮地回答:“這一點沒問題,咱決不當貪官#65380;糊涂官!”
接著,劉伯承告訴張明遠:“你是這個地區的人,一定要利用你的鄉情#65380;鄉音和影響力,迅速開展工作#65377;我們當前的情況你是知道的:部隊爬雪山#65380;過草地吃了很多苦頭#65377;現在要休整,但群眾受國民黨欺騙宣傳卻跑光了,找不到糧食,物資得不到補充#65377;所以要迅速建立臨時政權,籌集軍需糧秣,補充兵員,治療傷員,到時還要繼續行動北上#65377;”
張明遠心里有了底,立即走馬上任了#65377;他從部隊抽調十幾個干部,搭起了縣蘇維埃政府工作的架子,下分組織#65380;宣傳#65380;婦女3個部,交代了任務,要大家立即下鄉,去尋找和發動群眾,開展工作#65377;
為了建立縣政府的權威,張明遠找人刻了一枚縣蘇維埃政府的大印,隨身攜帶,發布告#65380;出通知,他都要蓋上這紅紅的大印#65377;
張明遠不敢貿然回老家探望,他此時的心情就像一首唐詩里說的那樣:“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65377;”他不敢想象這11年來自己的家人怎么樣了#65377;他決定先去見一見住在三十里鋪的表兄張季農#65377;見面后,在張季農的帶領下,他們找回了跑散的眾鄉親#65377;
張明遠用地道的家鄉話,向鄉親們宣傳共產黨的主張,揭露國民黨和土豪劣紳壓榨窮苦勞動人民的反動本質,要求大家組織起來,建立自己的政權,支援紅軍北上抗日#65377;
在張明遠和大家的努力下,不長時間里他們就在岷縣三十里鋪#65380;哈達鋪等鄉村建起了80多個基層政權,發展了一批革命骨干,各項工作都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65377;
為了打開局面,張明遠上任伊始堅決鎮壓了一批一貫橫行鄉里#65380;作惡多端的惡霸和反動民團#65377;與此同時,縣蘇維埃政府在全縣開展了“打土豪#65380;分浮財”的斗爭活動,沒收大土豪#65380;大地主的財物和糧食,分給窮苦農民,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的斗爭熱情#65377;他們跟著自己的“縣長”監視壞人,籌糧籌款,護理傷員,支援前線,岷縣的上空好像晴了天#65377;
三
在那些日子里,27歲的張明遠忙得晝夜連軸轉,他不但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青天父母官”,而且成為部隊后勤官兵追逐的對象,大家追著他,向他要人要糧要物#65377;搞后勤供應的同志告訴他:部隊每天至少要5萬斤糧食,才能維持下來#65377;這對一個偏僻落后的小縣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但張明遠總是想方設法滿足部隊的需要#65377;他采取的第一個方法,就是拿出一些現款向群眾購買余糧#65377;當時傷病員很多,僅麻子鄉就住有1700多名身體狀況極差的傷病員,每天需糧食3000斤,這是決不能少的;有時糧食欠缺就派人挖土豆和采摘青豆角來補充,基本保障了他們的需要#65377;當紅軍攻打岷縣縣城時,張明遠指派榮埠鄉的干部,每天用八九輛牛車給部隊送糧菜,保障了戰斗的勝利#65377;另一個辦法,就是通過打土豪和沒收一些惡霸的糧倉來補充軍用;同時,也歡迎一些開明紳士和愛國商戶捐糧#65380;捐款支援紅軍#65377;在紅軍的感召和張明遠的宣傳下,寺溝鄉的開明人士寇三娃一下就捐給紅軍糧食1500斤,羊100只;扎地村的周文廉捐糧1200斤;甘寨村的馮守安兄弟捐糧800多斤,肥豬一頭,等等#65377;據最后統計,在紅軍長征中,岷縣共為紅軍籌供糧食400多萬斤,還有一大批羊#65380;豬和菜#65380;柴#65380;草等#65377;
連續的行軍作戰,使部隊中傷病員幾乎過半#65377;盡快幫助傷病員恢復身體,是張明遠這個“縣長”的另一項重要任務#65377;張明遠說:不少同志已倒在了長征路上,僥幸活下來的人都是革命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對得起他們#65377;為此,他動員各鄉#65380;村騰出房子和熱炕,分頭安置傷病員;還派人上山打野味#65380;尋找中草藥,為傷病員補養身體,進行治療#65377;不少鄉村形成了“村村住傷員,家家有看護”的景象,傷員們又享受上了在蘇區時的生活#65377;當紅軍繼續北上時,大部分傷病員痊愈歸隊;對不能行動的一些重傷員,在部隊的協助下,交給可靠的老鄉繼續掩護療養#65377;全國解放后,1953年經岷縣人民政府統計,留在當地活著的紅軍戰士仍有70多人#65377;
由于部隊減員很大,急需補充兵員,壯大力量,張明遠通過各區#65380;鄉政權廣泛宣傳動員,全縣立即掀起了一個報名當紅軍的熱潮#65377;張明遠率先垂范,動員他的幾個侄子#65380;侄女帶頭參加了革命隊伍#65377;后來,張明遠無論走到哪里,身后總跟著一群要求參軍的后生#65377;很快,各區#65380;鄉根據參軍人數的多少,編起了一個或幾個新兵連#65377;最后,張明遠經過審驗,集合各區#65380;鄉的新兵連,編成了一個3000多人的新兵團,被人們稱為“岷縣獨立團”#65377;上級任命張明遠為岷縣獨立團團長兼政委#65377;
10月上旬,根據中央的安排,經過休整的紅軍奉命繼續北上#65377;劉伯承通知張明遠:結束“縣長”的任職,率岷縣獨立團隨軍北上#65377;張明遠掐指一算,自己總共當了56天岷縣的“縣長”#65377;
張明遠有點戀戀不舍地處理完善后工作,和故鄉人民揮手告別,帶著3000多家鄉子弟匯入了革命隊伍#65377;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經朱德總司令同意,岷縣獨立團編入了紅五軍團的序列#65377;
1950年9月,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前夕,身為東北軍區后勤部副部長的張明遠,奉命到北京中南海向周恩來匯報工作#65377;見面后一報上名字,周恩來就對他說:“你就是長征中在甘南地區我們派出的第一任岷縣縣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