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14日是楊尚昆伯伯逝世5周年的日子#65377;這天,我們這些在尚昆伯伯眼皮底下長大的孩子,陪著他的一雙兒女小二和妞妞,一起來到四川省潼南縣,為尚昆伯伯和伯釗媽媽掃墓,并瞻仰了尚昆伯伯的四哥——楊闇公烈士的故居#65377;我們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尚昆伯伯的老領導#65380;老戰友,有的是他的老同學#65380;老同事或老部下#65377;我的爸爸金城也曾長期在尚昆伯伯直接領導下工作#65377;回憶起尚昆伯伯對我們這些孩子的關懷,一樁樁#65380;一件件如同發生在眼前……
一
二娃子是中直機關小學(北京育英學校的前身)最早的幾個學生之一,后來也成為育英學校的學生,她的爸爸葉子龍曾給毛主席當秘書27年,所以和在中辦當主任22年的尚昆伯伯很熟也很親#65377;她回憶起尚昆伯伯對育英學校的關懷時說:咱們小學就是在毛主席關懷下建立的,是尚昆伯伯親自著手創辦的學校#65377;那是在1948年下半年,在西柏坡附近的下東峪村#65377;我媽媽蔣英也曾被派到小學任老師#65377;后來育英小學隨著中央機關一同來到北京(當時叫北平),把西郊萬壽路日本人和傅作義的老兵營舊址確定為育英學校的校址,也是中辦主任尚昆伯伯親自拍板的#65377;后來,又根據尚昆伯伯的要求,為育英學校挑選了最好的師資#65377;他們中許多人是解放前后參軍參干的大學生,對革命滿腔熱情,又有著豐富的文化知識#65377;但他們中有的人不甘心當小學老師,工作不安心,尚昆伯伯就給他們講培養革命后代的重要意義,鼓勵他們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孩子#65377;所以,那時老師對我們特別關心,一起過著供給制生活,開始時連吃飯師生都在一桌,白天給我們上課,晚上給我們講故事,熄燈后還來檢查孩子們是不是蓋好了被子#65377;由于老師們的教學質量特別好,我們小學畢業時大多數都考上了師大女附中#65380;101中學#65380;男四中#65380;男八中等重點中學……尚昆伯伯對老師們的辛勤工作很滿意#65377;
二娃還回憶說:“1983年,育英建校35周年時,學校領導想請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我受委托去找尚昆伯伯,他很高興地給咱們學校題了詞#65377;……尚昆伯伯90歲生日時,咱們這幫孩子去給他老人家拜壽,他老人家看見咱們特高興#65377;后來咱們育英的同學要求和他合影,他高興地說:‘我還是育英小學的名譽校長呢!好,和你們一起照張相#65377;’那時,他已步履蹣跚,我們攙扶著他老人家,走出客廳,走到院子里,由楊小二給大家照了一張合影#65377;”
二
長期擔任毛主席秘書的喬木伯伯的女兒勝利回憶說:1996年4月8日是“四八”烈士遇難50周年,王若飛#65380;鄧發#65380;葉挺#65380;秦邦憲等烈士的遺孤決定回延安掃墓#65377;我們這些同窗好友大多是延安出生的娃娃,也決定自費回一趟延安#65377;一是為烈士掃墓,二是尋找自己當年的出生地和居住地,三是想回去看看延安的父老鄉親,尋找用各自的方式為延安發展做點實事的機會#65377;臨行前,王若飛烈士的兒子毛毛給尚昆伯伯打了電話,告訴他我們的行程#65377;大家用不同的交通方式集結到西安,又乘汽車回延安#65377;
尚昆伯伯對50年前遇難的戰友非常懷念,也很想念烈士遺孤和我們這些延安娃,于是不顧年邁,以89歲高齡于4月7日乘飛機專程到了延安#65377;4月8日,尚昆伯伯和我們一起參加了延安各界群眾祭悼烈士的儀式,親自給修葺一新的烈士墓敬獻了花圈#65377;下午,尚昆伯伯在賓館的小禮堂里專門接見了我們60多個延安娃,特別慰問了“四八”烈士的后代:王若飛之子毛毛,葉挺之子正大#65380;正光#65380;正明#65380;華明,鄧發之子女鄧金娜#65380;鄧北生,秦邦憲之子女秦鋼#65380;秦鐵#65380;秦及瑪等人#65377;
因為尚昆伯伯是當時處理“四八”烈士善后事宜的主要領導人,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他給我們詳細介紹了當時的情景#65377;他說:
日本投降后,毛主席赴重慶和蔣介石談判并簽訂了《雙十協定》,1946年1月國共雙方又簽訂了停止雙方軍事沖突的協定#65377;但到了3月上旬,國民黨單方面大幅修改政協剛通過的《憲法草案修改原則》#65377;我們黨出席政協的代表王若飛#65380;秦邦憲乘美軍觀察組的飛機回延安向中央匯報工作#65377;我們接到重慶發來的電報,說除王#65380;秦兩人外,還有剛被國民黨放出白公館監獄的葉挺夫婦攜愛女揚眉,及黃齊生老先生攜愛孫黃小莊等一行于4月8日返回延安#65377;毛主席想見葉挺將軍心切,我便組織安排毛主席等領導同志和群眾到機場迎接#65377;那天上午,延安黨政軍代表都齊集延安飛機場等候#65377;但那一天天低云暗,還下著小雨,大家懷著喜悅的心情耐心翹首以待#65377;到10時左右,我們似乎聽到了透過厚厚云層傳來的飛機聲,卻看不見飛機穿過云層降落#65377;又過了一陣兒,飛機的引擎聲越來越遠,漸漸聽不見了#65377;毛主席和大家都抬頭焦急地望著天空#65377;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卻再也聽不見飛機的響聲#65377;等到中午,飛機還沒有來#65377;我們以為飛機轉飛北平了,毛主席#65380;朱總司令和大家都懷著焦慮不安的心情,默默地離開了延安機場……
半夜零時過后,美軍觀察組突然打來電話告訴我,說飛機沒有到北平,也沒回重慶,而是失蹤了!他們準備派兩架飛機到延安附近搜索,后來他們果然很認真地搜索了3天#65377;我接了電話都驚呆了,立即報告毛主席,又馬上通報西北局和邊區政府,讓他們通知所有縣區,并詢問他們:是否在8日看到了一架飛機?是否曾聽到飛機的聲音?是否發現失事的飛機?讓他們發動軍民搜尋飛機的行蹤#65377;后來晉綏分局發來了電報說:興縣黑茶山下幾個村子的農民說:我們開始聽見了飛機的聲音,后來聽到山上傳來了很響的一個大炸雷,可是沒下雨,不知咋回事?我立即請李井泉同志(時任晉綏分局書記)下令組織軍民上山搜尋,中央也責成晉綏分局保衛部組織搜尋#65377;到11日,來電報告說發現了一架燒毀了的飛機殘骸……我得知這個消息后心情沉重,立即報告了毛主席#65377;毛主席很悲痛,指示一定要盡最大努力找到烈士遺體#65377;因為黑茶山海拔2000余米高,山上林木茂盛,方圓幾十里內無人煙,上千民兵搜索了3天,直到11日才找到了烈士們的遺體和飛機的殘骸#65377;又組織軍民修路,把烈士遺體搬運到興縣附近一個舊飛機場#65377;4月18日,美軍觀察組幫助用飛機運回延安#65377;晉綏地方政府和軍隊曾在興縣開了追悼會#65377;延安組成了以毛主席#65380;朱總司令等為主的治喪委員會,在延安機場迎靈#65377;在延安開了莊嚴肅穆的追悼大會#65377;毛主席本來執意要去,我們極力勸阻才作罷,但他親筆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生#65377;”在機場,任弼時#65380;蔡暢和我主持了遺體入殮#65377;4月19日,舉行了有3萬多人參加的安葬儀式,將烈士遺骸安葬在飛機場附近……
說到這里,我們看到尚昆伯伯面帶憂戚,心情十分難過#65377;頓了好一會兒,他才說:“歷史是曲折的,又是公正的,你們緬懷先烈,人民也不會忘記對人民事業有功的人#65377;他們的英靈與山河同在……”
接下來,尚昆伯伯分別與王若飛#65380;秦邦憲#65380;鄧發#65380;葉挺烈士的子女一家一家合影留念,再次詢問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然后又和我們這群延安娃集體合影#65377;大家都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與關懷#65377;
隨后,尚昆伯伯又帶我們去楊家嶺和王家坪,參觀了毛主席#65380;朱總司令等老一輩革命家住過的窯洞#65377;老人家對延安充滿深情,對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65377;他帶著我們走上一個又一個山坡,走到一排排窯洞前,一一指點著說:“勝利,你們家就住在這間窯洞;二娃子,你們家就住在那間窯洞……”在楊家嶺和王家坪的山坡上,我們和尚昆伯伯又一次合影留念#65377;
參觀完以后,尚昆伯伯當天就乘飛機離開延安返回了北京#65377;
三
說起尚昆伯伯對我們的關心,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話,任弼時伯伯的女兒遠征說:“自從我爸爸去世后,我們家大事小事有問題就找尚昆叔叔#65377;有一次,在廣州,尚昆叔叔叫我們去坐船游珠江,我和姐姐就去了,到天黑也不回家,在船上睡覺了#65377;我媽派人來叫我,讓我們回去陪弟弟玩,我們也不回去#65377;我媽特生氣#65377;后來不知道因為什么事我們不聽話,我媽沒辦法,就給楊主任寫信告我們的狀……”
劉少奇伯伯的女兒濤濤也回憶說:“那時我爸爸媽媽出國時間長,星期天楊叔叔就把我們接到他那里去,還帶我們劃船,對我們可關心了#65377;”
在延安時,我爸爸在延安交際處工作了10年,許多工作是直接在尚昆伯伯領導下順利完成的#65377;例如1944年要接待美軍觀察組,那時黨中央尚無外事機構,中央決定成立外事組,毛主席#65380;周總理在七中全會的主席團會議上提議由尚昆伯伯兼組長,王士英和我爸爸為副組長#65377;所以那時尚昆伯伯幾乎天天到交際處來#65377;
我母親曾說過,她和我爸結婚還是尚昆伯伯促成的#65377;戰爭間隙,他們兩人給尚昆伯伯寫了訂婚報告,明確了戀愛關系,并約定三年以后再結婚#65377;尚昆伯伯看了報告,考慮到當時的情況,就對母親說:“為什么要等三年呢?現在就結婚吧,結了婚就算了,工作生活都方便些#65377;”就這樣,他們把棉被抱到一個窯洞里,舉行了簡樸的婚禮#65377;
上世紀80年代末,當爸爸病重住院時,尚昆伯伯派當時的主席辦公廳主任和楊伯伯的侄外孫女劉幼雪一起,帶著鮮花到北京醫院去看望爸爸#65377;楊伯伯還在百忙中看完了爸爸撰寫的《延安交際處回憶錄》,并在書的扉頁上寫道:“金城同志,讀了你的回憶,使我想起了你在延安時的辛勤工作#65377;”他還派人把他寫了字的書送給病床上的爸爸,使沉疴中的爸爸受到莫大安慰#65377;
我們初上育英小學時,平時住校,寒暑假回家則按機關大院或地區編成少先隊的小隊,每周過一次小隊活動#65377;我曾擔任過中南海小隊的隊長#65377;記得大約是1950年或1951年暑假里的一個星期天,尚昆伯伯帶我們中南海小隊的紅領巾們到玉淵潭去過隊日,尚昆伯伯說:“我來給你們紅領巾當輔導員,好不好?”“好!”大家歡呼雀躍#65377;玉淵潭當時還是一個比較荒涼的公園,山坡上長滿了高大的槐樹,遮天蔽日#65377;我們在山坡上玩起了打仗的游戲#65377;中午,尚昆伯伯用戰爭中繳獲來的美國罐頭請我們野餐,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午餐肉#65380;奶酪和壓縮餅干#65377;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尚昆伯伯和李媽媽看著我們慈祥地微笑著……
至今,這童年幸福的一幕還讓我們回味不已#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