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周其仁認為“委托—代理”和“所有權經營權分離”分析框架不適用于分析市場里的企業,得出公有制企業的非合約性質,首先是因為周其仁認為市場里的企業是一個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特別合約,從而得以市場里的企業為參照系(范本)。知道了“范本”(市場里的企業)有那些“構成要件”,然后再比較“樣本”(公有制企業)的“構成要件”是否齊全。對比分析后的邏輯就是公有制企業需要建造、補足缺少的“構成要件”(人力資本的法權與事實的產權相一致)。
[關鍵詞] 公有制企業構成要件合約
商場現代化2006年24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