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理綜)》對試題難度的規(guī)定是:“以中等難度題為主”。所謂中等難度題,對于生物選擇題來說,指的是不能憑借掌握的知識,應用直接決斷就能較容易選出答案的試題。解答中等難度選擇題的最好的解題方法是排除法。
排除法是從排除謬誤人手,逐步縮小范圍,去偽存真,最后確定正確答案的解題方法。生物選擇題采用排除法,一般經(jīng)一、二級排除(個別的需三級)就能選出正確答案。
1 一級排除——排“錯項”
排“錯項”,即排除有知識性錯誤、觀點性錯誤的備選項。這是采用排除法應首先考慮。
【例1】在臨床治療上已證實,將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體內(nèi)能夠提高治療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療作用的物質(zhì)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體
解析:疫苗、外毒素、抗原都是引起免疫反應的物質(zhì),不可能起到治療作用,所以經(jīng)“一級排除”,正確答案為D抗體。
答案:D。
【例2】 基因型RrSs與rrSs的個體雜交后,子代的表現(xiàn)型之比是( )
A.1:2:1
B.3:1:3:1
C.1:1:1:1 D.9:3:3:1
解析:A項是三種表現(xiàn)型比例,直接淘汰;C項是測交后代表現(xiàn)型比例,D項是雙雜合個體自交后代表現(xiàn)型比例,均與題中條件不符,經(jīng)“一級排除”一一淘汰,所以答案只能選B項。為求準確,也可單獨分析每一個性狀,第一個性狀分離比為1:1,第二個性狀分離比為3:1,兩個性狀結(jié)合則為3:1:3:1。
答案:B。
命題者在設置“錯項”時,常采用“以偏概全”、“因果倒置”、“偷梁換柱”的迷惑手法(如例2題中的分析),這也給了排除“錯項”的突破點。
以上2題經(jīng)一級排即選出了正確答案,可不少試題在排除了“錯項”后仍不能確定正確選項,還需要繼續(xù)排除。
2 二級排除——排“異項”
排“異項”,即排除本身表述無錯誤,但與題干規(guī)定不符的備選項。
【例3】 圖1是研究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示意圖,實驗結(jié)果不能說明( )

A.根具有向重力性,莖具有負向重力性
B.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C.根和莖的向性運動都是一種適應
D.產(chǎn)生生長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莖尖
解析:該實驗說明了植物激素生長素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故植物表現(xiàn)出根的向重力性,莖的負向重力性,經(jīng)一級排除A、B是正確的,不選。進行二級排除,雖然D項說法正確無誤碼,但明顯D項根本與題目無關,即“異項”,所以選D,C項經(jīng)分析也可以得出是正確的。
答案:D。
進行二級排除時需注意,一般題干的規(guī)定性往往有多個限制條件,備選項不符合其中任一條件即是“異項”,即應排除。
以上3題經(jīng)兩級排除選出了正確答案,可部分試題經(jīng)2級排除后仍不能確定正確選項,仍需繼續(xù)排除。
3 三級排除——排“次項”
需三級排除的多屬于最佳選擇題,排“次項”,即排除雖符合題意,但非最佳的次要選項。
【例4】 2個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這2對基因按自由組合定律遺傳,要培育出基因型為aabb的新品種,最簡捷的方法是( )
A.單倍體育種
B.雜交育種
C.人工誘變育種
D.細胞工程育種
解析:首選一級排除C,人工誘變育種不可能達到目的。其次二級排除D,細胞工程主要用于遠緣雜交不親和的2個物種問的育種。剩下A、B 2項。A項單倍體育種,能培育出基因型為aabb的新品種,并且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一般需2年。B項雜交育種,利用2個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雜交后再自交,遵循自由組合定律遺傳,可在子二代中直接篩選出基因型是aabb的雙隱性類型,因此也只需2年就可選育出。2種育種方法都能達到目的,年限也一樣,那么如何排除其一呢?注意題目限定為最簡捷的方法是哪種,因為單倍體育種雖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但技術(shù)復雜。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雜交育種用材及技術(shù)更簡單。雖然A項也能達到目的,但不是最簡單的育種方法是“次項”,排除A,選B。
答案:B。
【例5】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病因是血紅蛋白基因的堿基序列發(fā)生了改變。檢測這種堿基序列改變必須使用的酶是( )
A.解旋酶
B.DNA連接酶
C.限制性內(nèi)切酶
D.RNA聚合酶
解析:很顯然能排除B、D,剩下A、C,那么A、C哪一項是必須的呢?
對于選A可能理解為:既然是檢測突變的部位,那么很自然想到用該基因的探針,進行堿基互補配對雜交而檢測之,但是分子雜交的前提必須是單鏈DNA。于是很自然想到用解旋酶處理被檢測基因。但是,解開DNA雙鏈結(jié)構(gòu)不一定要用解旋酶,在高溫或者用強堿溶液處理也可以得到單鏈DNA,而且題于上也有“必須使用的酶”的敘述,所以可以排除A選項。
對于C選項的理解:限制酶只是把原DNA切成很多片段,其中某個片段可能包含突變的目的基因,然后再用化學方法處理成單鏈,最后再和探針雜交,根據(jù)放射性(或熒光)出現(xiàn)部位而檢測出突變部位,這種技術(shù)其實就是所謂的基因診斷。如不用限制酶把DNA切割成若干片段,通過其他方法把DNA處理成單鏈,然后與DNA探針雜交,但是,已經(jīng)變性成單鏈的DNA很有可能常溫下復性,可能回折重新形成許多雙鏈區(qū),如果恰恰突變部位及其臨近區(qū)域和該單鏈其他區(qū)域結(jié)合成雙鏈,那么必然影響探針與相應部位的結(jié)合,也就無法準確檢測到突變部位。
顯然A項是“次項”,所以排除。
答案:C。
制約性、包容性原則是在三級排除中應掌握、運用的主要原則(被制約者、被包容者是應被排除的“次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