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合“觀察動物細胞”一節的教學,闡述了在生物學教學中以問題為紐帶來組織教學的做法和體會。
關鍵詞 問題教學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1 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次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次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追求新的發展與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在生物學教學中,如何貫徹并達成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理念呢?筆者以為在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通過問題來組織教學,讓問題成為生物學教學的紐帶,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結合“觀察動物細胞”一節的教學,擷取幾個片段談一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2 “觀察動物細胞”教學片段
2.1 接舊知,以舊引新“觀察動物細胞”
上課伊始,我首先問同學們2個問題:
①我們知道,利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此物體要經過處理,讓它變得薄而透明(此處我故意停頓,由學生異口同聲說出)才能制作玻片標本。那么,在實驗中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哪些種類呢?
②通過前面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已經知道植物細胞的結構,現在大家能告訴我嗎?
在同學們圓滿回答的基礎上,我順勢提出:“大家已經通過觀察知道了植物細胞的結構,那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動物細胞的結構呢?那我們怎樣才能看到動物細胞的結構呢?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會怎樣來處理?”面對問題,同學們積極思考,智慧碰撞出迷人的火花:“在動物身上抽取一滴血,制成涂片,進行觀察”;“從動物身上拔一根毛進行觀察”;“可以從動物身上切一片肉,進行觀察”;“太殘忍了吧!”;“那可以從菜市場購買魚、肉,然后進行切片處理,進行觀察”……
我首先肯定了學生的各種想法,其次接著提出“在上述設計中,比較合理的方案是哪一種?”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討論,集思廣益,一致得出比較合理的方案是可以制作成涂片、切片標本進行觀察。這時,可以看到學生的臉上堆滿了成功的喜悅。“那我們能不能制成裝片標本來觀察動物細胞呢?”,從而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主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通過這樣的安排,問題被依次一一拋出,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不僅復習了舊知,導入了新知,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問題組織教學,教師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調動起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由“思疑”到“解疑”,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實驗探究,質疑問難
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我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己制作自己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然后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當學生在顯微鏡下第一次觀察到自己的口腔上皮細胞時,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的疑問: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裝片時,載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而現在為什么要滴生理鹽水?我看到動物細胞中有細胞核、細胞質,但不知道最外層是細胞膜還是細胞壁?……
面對學生在實驗中產生的問題,我積極誘導、啟發,把問題分解成多個要回答的問題,如對于“為什么要滴生理鹽水?”,我設計了一組階梯性的問題:
①清水和鹽水有什么區別?
②什么是生理鹽水?
③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放到生理鹽水里有什么好處?
通過這樣的處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引導學生推測出正確的答案。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并指導學生參加一些活動(如實驗、觀察),讓學生處于教師精心設定的新奇、未知的情境中,而產生問題,不僅可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思維異?;钴S,而且也有助于培養其觀察、操作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2.3類比聯想,主動建構
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基礎上,我設計了如下問題:“你能舉出一種或幾種熟悉的物品來表示動物細胞的結構嗎?”學生爭先恐后,積極發言:“雞蛋的蛋殼相當于細胞膜,蛋白相當于細胞質,蛋黃相當于細胞核”;“桂圓的殼相當于細胞膜,肉相當于細胞質,核相當于細胞核”;“荔枝的殼相當于細胞膜,肉相當于細胞質,核相當于細胞核”;“水蜜桃的皮相當于細胞膜,肉相當于細胞質,核相當于細胞核”;“還有果肉果凍,果肉相當于細胞核,果凍相當于細胞質,包裝相當于細胞膜”……答案異彩紛呈,處處可見學生生活的翅膀在自由地飛翔。這時,面對教師順勢提出的問題“細胞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你說同學們會不清楚嗎?“從生活走向生物學,從生物學走向生活”是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巧妙、新穎的問題,為問題插上生活的翅膀,使學生在知識與生活的鏈接中,讓知識充滿靈性,從而做到對知識的自主建構。
2.4反饋訓練,總結提高
最后,我以問題“公安部門得到一份生物樣品,從外形上分辨不出該樣品是取自植物體還是動物體。如果允許你借助顯微鏡,你怎樣將它鑒定出來?”作為本節課的結束,一方面可以溫故而知新,另一方面通過問題設置的情境,使學生思維的觸角伸向生活,這樣能更好地理解和鞏固學習的內容,并更好地運用它,學以致用。
3 運用問題組織教學的體會
“觀察動物細胞”這節課,學生思維活躍,躍躍欲試,這不能不說是教師利用問題組織教學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1)能緊緊環繞教材重點和難點,從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問題。
(2)能始終把握問題組織教學活動的方向,起主導作用。
(3)能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學習情境,允許學生質疑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4)問題的提出做到循序漸進,使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實驗和獨立思考得到正確答案。在提問時能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因材施教地選擇程度不同的學生回答,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5)問題向全班同學提出,并留有一定的停頓時間,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
(6)對學生的回答做到多鼓勵,少批評,忌嘲諷,既堅持標準,要求回答正確和表達清楚;但也要區別對待,鼓勵各種程度的學生積極參與。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汪忠、楊曉輝.新編生物學教學法.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