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物學科特點來看: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學教學應該緊扣實驗這一學科基石。從高考來看,生物學考試大綱中也指出:“理解所學的實驗內容,包括實驗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能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并能制訂研究方案。”
所以,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重視知識傳授,還要培養學生實驗能力;不但要重視課本實驗,還要挖掘教材中的實驗素材,自主設計實驗。下面結合“細胞呼吸”一節教學內容,淺談如何挖掘教材中實驗素材來設計實驗。
實驗的類型按實驗中量和質的關系,可分為定性、定量、結構分析等實驗。
1 定性實驗
定性實驗是指只判斷某因素是否存在、某種聯系是否存在。在細胞呼吸這一節內容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定性實驗:

請你將圖1中裝置的序號連接起來,從而驗證有氧呼吸產生C02(要求:所給裝置均要用到)。參考答案:3456127。請你設計一個實驗驗證細胞呼吸能夠放熱。用具:若干錐形瓶、塞子、溫度計、若干保溫材料。材料:萌發的消毒過的(不影響種子活力)小麥種子、消毒過的死種子。
步驟:(1)用1個錐形瓶,外面包有保溫材料,內裝有萌發的種子。
(2)插入一個溫度計,2~3 h后,觀測這個錐形瓶內的溫度有沒有變化。
預測結果:溫度計讀數上升。
結論:細胞呼吸能夠放熱。
思考:此實驗是否有不嚴密之處?
參考答案:有不嚴密之處,缺乏對照,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

請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有氧呼吸消耗氧氣。
用具:若干錐形瓶、塞子、點燃的蠟燭。
材料:萌發的消毒過的(不影響種子活力)小麥種子、消過毒的死種子。
步驟:(1)用1個密閉的錐形瓶,內裝有萌發的種子,放在條件適宜的地方。
(2)若干小時后,取下塞子,將點燃的蠟燭放入錐形瓶中,觀察點燃的蠟燭是否立即熄滅。
預測結果:點燃的蠟燭立即熄滅。
結論:有氧呼吸吸收氧氣。
思考:此實驗是否有不嚴密之處?
參考答案:有不嚴密之處,缺乏對照,對照裝置如圖3所示。

請你設計一個實驗驗證有氧呼吸產物CO2中的O不是來自O2,而是來自H2O和C6H12O6。
步驟:(1)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別標記H2O、C6H12O6和O2,使它們分別成為H218O、C6H1218O6、18O2。
(2)然后進行4組有氧呼吸實驗:第一組向萌發的種子提供18O2;第二組向同樣的萌發的種子提供H218O;第三組向同樣的萌發的種子提供C6H1218O6;第四組作為對照。
(3)在相同的條件下,對3組呼吸作用實驗釋放出的CO2進行分析。
預測結果:第二、三組中的C02中的O是18O。
結論:有氧呼吸產物CO2中的O不是來自O2,而是來自H2O和C6H12O6。

2 定量實驗
所謂定量實驗,是為了深入了解事物和現象的性質,揭露各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確定某些因素的數值而進行的實驗。
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測量種子萌發時吸收的O2量。
用具:若干錐形瓶、塞子、小試管、有刻度的玻璃管、紅色酒精。
材料:萌發的消毒過的(不影響種子活力)小麥種子、消毒過的死種子。
過程:略。
實驗裝置如圖4所示。
請你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設計一個實驗測量種子萌發時釋放的CO2量。
用具:若干錐形瓶、塞子、小試管、有刻度的玻璃管、紅色酒精。
材料:萌發的消毒過的(不影響種子活力)小麥種子、消毒過的死種子、水
過程:略。
實驗裝置如圖5所示。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設計,學生不但加深了對課本實驗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他們的實驗設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