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去年第2期《黃宏生身陷廉署“虎山行”》一文曾披露過黃宏生案的初步情況,今年7月13日此案在香港正式宣判,本文將全景式地展開……
2006年7月13日上午,香港區域法院對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創維)前主席黃宏生及其胞弟、創維前執行董事黃培升一案作出判決:裁定黃氏兄弟串謀盜竊及串謀詐騙創維系5000多萬港元等四項罪名成立,法官簡仕勛當庭宣布兩人被判入獄6年。至此,喧鬧了一年8個月的黃宏生案落下帷幕,
這次庭審,香港區域法院7樓22庭被擠得水泄不通,60個座位的旁聽席上座無虛席,走廊上也站滿了人。參加旁聽的大多是從深圳趕來的創維員工,還有不少黃氏兄弟的親友,可能是意識到已經回天無力,黃宏生的律師只得把主要精力放在向法官求情,并當庭向法官遞交了多封業內人士要他轉交的求情信。
黃宏生的律師在庭上列舉黃宏生過去的業績時稱,黃宏生一手將創維從一家虧損的小企業壯大為中國家電巨頭,為內地和香港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深受創維企業員工的愛戴,且經常參加慈善活動,希望法官能從輕判決。整個求情過程從上午10點開始,持續了一個半小時。
法官簡仕勛簡單地復述了案情:兩名被告在2000年11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期間,串謀其母羅玉英及另一名人士王鵬,將創維系的5000多萬港元,以顧問費名義及現金形式,轉入個人及其母親的戶口。簡士勛稱,雖然不少業內重要人士為他們求情,令法官深受感動,但盜竊行為有違誠信,案件非常嚴重,涉及金額龐大,對公眾和社會影響較大,因此要作出有阻嚇力的判罰,以起警示世人的作用。
創維停牌 高管被捕
讓我們把鏡頭回放到2004年11月30日。這天上午9時44分,在香港上市的創維數碼突然停牌,之后,包括董事局主席黃宏生在內的10多名創維高管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
這天創維數碼按照計劃在香港召開董事局會議,但是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這個會議已經被香港廉政公署代號為“虎山行”的行動小組嚴密監控,接著便采取拘捕行動。
當天,香港廉政公署在網站上公布了對創維高層人員的指控,其中包括多項貪污指控,針對黃宏生的主要有挪用公款和賄賂:挪用公款主要是指黃宏生及其胞弟黃培升涉嫌于2000年11月至2003年4月期間,與其母羅玉英串謀盜竊9張從創維數碼銀行戶口簽發的支票,涉款總額為4837萬余港元;賄賂主要是指黃宏生涉嫌行賄香港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的前會計師,偽造會計記錄、使該公司于2000年在聯交所上市,籌資11億港元。
黃宏生案發當天,香港證券交易所的行政總裁周文耀正在北京。周文耀不愿意評論個案,但是明確指出,民營企業的會計問題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港交所在過去一年中已經收緊“上市規則”,少數2000年或以前上市的公司還需一個解決問題的時間,作為民營企業的創維集團正是2000年在香港上的市。
在“虎山行”行動之后的第二天,即12月2日早上,香港廉政公署正式起訴黃宏生及黃培升,并于香港東區裁判法院提堂。香港廉政公署稱之所以起訴黃氏兄弟,是因為有人舉報黃氏兄弟上述問題。黃氏兄弟對這些問題在庭上均予以否認。
另外,香港廉政公署還指控黃宏生安排一名叫王鵬的男子做公司顧問,向王鵬轉移公司2500萬股權證,并由黃宏生代為支付了行使1875萬股權證的費用,此后這部分股權被轉手圖利。
對此,黃宏生在庭上辯稱王鵬并非是真的顧問,真實顧問是原熊貓集團總經理陳祥興。黃宏生稱,2000年公司一名高管轉投同業,創維的形象受損,彩色顯像管供應商拒絕供貨,影響了創維電視機制造業務,公司需要物色一名在內地電器界有影響力的人物做顧問。后來邀請了剛剛從熊貓電子集團總經理位置上退休下來的陳祥興做公司顧問,而陳祥興還給黃宏生推薦了自己的朋友翟勇。黃宏生稱,全賴陳祥興的人際網絡,創維才能渡過難關,故在2000年他與陳祥興達成協議,將2500萬份認股權證送給陳祥興及翟勇。由于陳祥興曾經擔任大型國企熊貓集團的領導,不便跟上市公司扯上關系,故安排王鵬代簽服務合同,代領認股權。
黃宏生還辯稱,陳祥興成為公司顧問后,確實對公司幫助很大,陳曾經與自己一起到美國一家公司考察,引入了新科技,開發出“健康電視”,該電視在市場上熱銷,為創維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12月3日,“虎山行”行動之后的第三天,香港東區裁判法院開庭同意100萬港元現金保釋黃宏生。香港廉政公署新聞處一位負責人謝先生介紹,按照一般工作程序,香港廉政公署接到舉報后將進行調查,待證據收集充分后遞交律政司,由律政司決定是否起訴。對于創維案,香港廉政公署還在繼續調查補充證據,因此同意黃宏生保釋。
同日,創維深圳公司舉行發布會,七位董事局高層列席,就在當晚,創維高層內部對黃宏生的被捕都認為出自“內部舉報”,并認為舉報人仍在創維或曾經出任公司董事。
查閱創維公司資料,現任在職董事有十名,除黃氏兄弟外,另有創維群欣安訪科技有限公司丁凱、彩電事業部副總裁李鴻安、香港人士工業設計大師吳錦輝等八名,另有已經去職董事四人,為陶均、郭騰躍、劉助和劉輝陽。記者在創維集團的展示廳看到,在2000年退出董事局的劉輝陽,此后又被委以重任,展示板上記載顯示,劉輝陽2004年10月31日離職,離職前的職務赫然是董事局副主席。而后來加盟者,大都為有產業和技術背景,例如創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池內宏造,唯有財務執行官鄭建中的到來有些蹊蹺。
案件一推再推
2004年,黃宏生48歲,在本命年即將到來前陷落香港。
雖然被控有罪,但在2004年12月2日初審過后的下午,黃氏兄弟就獲準以現金100萬港元高額保釋外出,不過法官要求其交出所有旅游證件,不準離開香港。他原本應在隨后幾天內,出現在位于深圳市寶安區石巖鎮創維平面顯示技術工業園的奠基儀式上。這個占地41萬平方米、投資12億的大項目,列入了深圳市2004年重大建設項目,黃氏打算將它建成“中國最大平面顯示技術基地”,但是一切都隨著他的這次命運驟變而停止了。
在12月2日的初審時,香港廉政公署在法庭上申請押后審訊,希望爭取更多時間調查、搜集資料和證據,不排除有進一步追加罪名指控的可能。裁判官簡達仁宣布將案件押后至2005年3月2日再提堂。在眾代表云集北京政協會議期間,身為政協委員的黃宏生卻不能離開香港。
2005年3月2日,黃宏生案第二次提審,依舊在香港東區裁判法院開庭。前后歷時僅半個小時,焦點在于廉政公署是否有新的指控。香港廉政公署首控黃氏兄弟的罪名主要有兩項,“涉嫌偽造公司的會計記錄,以協助公司上市”和“涉嫌偷竊上市公司創維數碼資金超過4800萬港元”。但在廉政公署新的指控中,只涉及“涉嫌偷竊上市公司資金罪”,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三項新指控:一是黃宏生兄弟涉嫌與其他人士串謀偷竊一筆屬于創維網絡有限公司(現為創維移動通信有限公司)220萬港元;二是黃宏生兄弟涉嫌與其他人士串謀批出認股權詐騙創維數碼控股;三是黃宏生被加控與另一人士串謀偷竊創維50萬港元。但也只是列舉新的指控,未有實質性的進展,案件再次押后。但在此期間,黃宏生獲準以300萬港元擔保金獲得自由出入香港與內地的一次性權利。不過,有了這第一次良好記錄,黃宏生今后還可再次提出申請。但他還有什么心情到內地“視察”呢?
2005年6月1日,黃宏生一案在香港東區裁判法院第三次提堂。經過簡短申辯后,案件被移送至香港更高一級法院——區域法院,待6月21日再審。這種移送,令對案件持樂觀態度的黃宏生及其律師感到事態嚴重。因為在香港變更法院是律政司根據案件嚴重程度做出的決定。香港法院分為三個等級:裁判法院、區域法院和高等法院。一般案件在裁判法院提堂,并最終審理。但如果案件比較嚴重,將上升到區域法院甚至高等法院審理。
2005年6月21日,黃宏生案在區域法院第四次提堂,在許多人的意料之中,法院決定將案件押后到7月20日再次提堂。與在東區裁判法院的提堂相仿,本次提堂也僅僅進行了四分鐘,在雙方律師簡短發言后,法官宣布案件將押后至7月20日再次提堂。對于案件再次推遲的原因,黃宏生的律師林炳昌稱:“這是香港廉政公署提出的請求,而我們最終同意了他們的要求?!彼忉屨f,廉政公署前段時間準備了大量的起訴證據,但這些證據有些是對廉政公署不利的,所以他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來對這些證據進行整理和挑選。
2005年7月20日,黃宏生在位于香港灣仔的區域法院第五次被提堂。法官宣讀審訊議題,再次通知該案押后至11月16日在區域法院預審。此前第四次開庭決定預審押后,有律師認為是有些證據可能還存在問題。對于此次押后的原因,香港廉政公署新聞發言人謝先生和黃宏生的律師表達不一,謝先生說案件的推后不是因為證據的問題,因為香港很多案件都是另議預審的。謝先生透露,11月16日的預審和2006年的開庭都將在香港區域法院。在該次提堂中,香港廉政公署仍是以四項罪名起訴黃宏生兄弟,沒有增加新的指控。
2005年11月16日,區域法院預審時,再次將該案壓后審查。
2006年1月19日上午,黃宏生案終于得以有一個正式化的開庭,這已經是第七次過堂了。歷時兩個小時的庭審,案件依然沒有實質性進展,法官沒有傳召任何證人。在法官程序化的開場之后,控方對黃宏生及其弟黃培升仍提出四項指控。不過黃氏兄弟均予以否認。由于案件涉及證人多達30余人,同時根據香港法律,在被告方完全否認控罪的情況下,控方需要對所有案情進行舉證,所以控方要求第二天再審,屆時將正式傳相關證人上庭。在第二天的庭審中,案件仍無結果,再度推遲。
經歷了漫長的提審與延遲,時間終于來到2006年7月7日,這起曠日持久的案件終于有了眉目,香港區域法院揭曉謎底:法官簡仕勛裁斷黃宏生及其弟黃培升此前被控的四項罪名全部成立。即黃宏生與黃培升于2000年11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期間,串謀其母羅玉英及王鵬,偷竊一筆逾220萬港元的款項,及另一筆逾4800萬港元的款項;2001年1月2日至6月27日期間,黃宏生串謀其母羅玉英偷竊一筆屬于創維的50萬港元款項;2000年11月1日至2004年11月30日期間,黃宏生及黃培升串謀其母羅玉英和王鵬詐騙創維股權。
法官表示:黃氏兄弟的具體刑期將延后至7月13日宣布,以在此期間聽取被告的求情。
此次庭審前有人稱,原黃宏生的代理律師,被稱為“廉署克星”的林炳昌,因為在另一宗案件中犯罪而于2006年6月16日被判入獄4年,似乎昭示了黃宏生也難逃“罪名成立”的命運。7月13日的判決果真如此。
誰是舉報人成了最大疑點
誰舉報了黃宏生?這是本案最大的疑點。
香港廉政公署曾表示,他們是得到舉報后才做的調查。外界認為,除非對創維財務非常熟悉的高管之外,其他人似乎并沒有這個能力。于是,曾經從創維離職的四位高管成為業界猜測的主要對象。2000年,曾為創維立下“汗馬功勞”的一員大將帶領創維骨干力量集體出走,差點讓創維毀于一旦,而后來接替這員大將成為創維第三把手的“猛將”也離開了創維,一系列事件暴露出創維在管理體制上股東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的不協調關系,這似乎更加證實了創維前高管舉報黃宏生的可能性。
同時,創維內部也是猜疑紛紛,最為驚奇的說法,是創維某一財務人士離開創維后,在另一公司制造假賬被揭發,連帶抽出了他4年前參與創維上市造假賬的“作為”。
此財務人士是誰?與業界直點的造假嫌疑人、原創維財務執行官鄭建中有何關系?業界眾說紛紜。
據香港廉政公署公告,他們是在接到舉報之后才開始著手調查并采取行動,黃宏生兄弟保釋條件中也包含不得騷擾控方證人一項,廉署有嚴格的保護舉報人制度,不能對外透露舉報人身份,也拒絕證實舉報人來自內地還是香港。這個神秘人物引起各方關注。
坊間流傳更詳細的說法,一是由已離職的原公司高管捅出,另一說是由一家欠創維5000萬元的股東舉報。從舉報內容和廉署動作來看,舉報者應對創維財務和運營相當熟悉,前一種說法更為可信。猜測集中于四位創維前高管:陸強華,曾任創維中國區銷售總部總經理;前執行董事陶鈞,2000年10月21日離開創維,目前去向未明;前執行董事劉輝陽,2000年11月27日辭職,曾任創維多媒體國際(香港)總裁;前執行董事郭騰躍,2003年4月23日離職,目前任深圳中電數碼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這4人不是與黃宏生有個人恩怨,就是在創維郁郁不得志。
2000年4月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創維,是黃宏生的家族企業,妻子林衛平是海外采購總監,其弟黃培升是執行董事,其母羅玉英是創維集團一家非直接全資子公司創維電視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早在2004年11月30日,當黃宏生等創維董事會成員在香港開會被香港廉政公署“一鍋端”的時候,就有專家指出,黃宏生最應該思考的不是創維的戰略問題,而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完善管理制度,把產權和經營權徹底分離,同時建立起相關的監督機制。
黃宏生案留下了什么
2003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中以11億元身價名列第76位的黃宏生,1982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在中國電子進出口公司工作6年后,1988年辭去公職,只身赴香港創業,最終把創維打造成中國三大彩電龍頭企業之一。
黃宏生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的同時,創維也在香港聯交所停牌。接著,黃宏生辭去董事局主席兼CEO職務,其家族成員集體終止了集團所有附屬公司的董事以及管理職務,用當時創維的說法就是“避嫌”。現為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的王殿甫,就是在那時候加盟創維的。
“當時,我第一感覺就是很驚訝,第二感覺就是為這件事情感到很難受?!蓖醯罡θ涨敖邮懿稍L時表示,創維不能因為黃宏生出問題就受到影響,考慮到兩萬名職工,如果再加上相關產業鏈的商家及職業,“想到這些,我就下定決心,義無反顧了”。
“他從5萬塊錢起家搞遙控器廠,做到今天成為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具有74億港元的凈資產,銷售收入達到100多億元”,王殿甫認為,黃宏生的創業歷程很艱難,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知青。1988年,只身一人到香港創業,成立創維,由于沒有能力生產整機,最初只是做一些電視配件。據了解,黃宏生曾經一個人背著產品到青島,苦等3個小時,只為了讓時任青島電視機廠廠長的周厚健看看自己的產品。當時,周厚健就預言,“此人必成大器”。果然,1992年創維踏入國內市場,成為行業內上升速度最迅猛的企業之一。他本人也在2003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如果不是2004年11月被廉政公署調查,他連續兩年進入富豪榜的可能性極大。
業界許多人對黃宏生本人也充滿同情,畢竟,創維是黃宏生一手締造的。他被拘捕的時候,不僅創維集團所在的深圳當地政府力挺創維,動員年屆70歲的業界前輩王殿甫主持創維工作,國美、蘇寧、永樂等電器營銷巨頭也紛紛表示,“無論發生什么情況,都會力挺創維”。
自從創維事件以來,不少評論者認為,黃宏生具有大多數民營企業家的共同優點——勤奮,這既是創維穩健發展的原因,也是創維“速度”慢的死結所在。創維的管理“人治色彩”太鮮明,職業精英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發揮。
“此次黃宏生下馬,對創維的長遠發展來說,絕對是有利無害?!币晃徊辉竿嘎缎彰膶<以诮邮苡浾卟稍L時說。他認為,媒體之所以這么關注黃宏生去留與否,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大家普遍認為黃宏生掌管著公司大多數的事情,創維不能缺少黃宏生。
專家分析,此次事件促使創維內部管理層正視以前管理上的一些缺陷,并做出相應的調整,對一個企業的長遠發展很有好處?!翱赡芏唐趦冗@種有利效果不會很明顯,但從長遠來說,它會促進公司管理上的一些改革。”另有業內人士認為,如今的創維已經進行了一系列高層人員變動,“這對創維來說其實是件好事,有利于創維從原來的老板制轉變為職業經理人制”。
但黃宏生現象還是給民營企業敲響了警鐘。民營企業在逐漸做強的過程中,創始人如何分權,如何淡化家族企業的色彩,怎樣健全企業管理與監督機制,使企業步入公眾企業的正軌,是當前知名民企面臨的迫切課題。伊利原董事長兼CEO的鄭俊懷、科龍電器原董事長顧雛軍、澳柯瑪原董事長魯群生等,也都是由于類似原因紛紛下馬。
當然,這種管理與監管的漏洞,并非中國才有,就連市場機制完善的美國,也有類似案件。安然、世通等大型公司暴露出驚天財務丑聞之后,美國資本市場損失了7萬多億美元的市值,徹底打擊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投資者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信心。正因為如此,被專家們認為是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頒布財務規則以來,最為嚴厲的財務法則《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從2006年7月15日開始,將對所有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正式生效。
從這個角度來看,正在成長的民營企業,立志走出去的民營企業,如果能從黃宏生現象中及時發現公司管理中的問題,健全公司財務與監督機制,未嘗不是一件亡羊補牢的好事情。

鏈接:謎一樣的黃宏生
黃宏生,海南臨高人,曾就讀于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工程系,1982年畢業進入華南進出口公司,次年升任電腦事業部部長。1988年辭職赴港,在一家貿易公司做銷售員,因不滿工資低,用僅有的10萬元注冊了“創維”,開始創業之路。
創維最先是搞貿易,代理電子產品出口,但由于不熟悉香港環境,進了貨賣不出去,不久就虧損,黃宏生也大病一場。之后,香港流行麗音廣播,黃宏生一下子做了兩萬臺,沒想到香港電視臺感到麗音廣播成本太高,停止使用,令黃宏生再品失敗的苦澀。
兩番失敗后,黃宏生并未放棄。當他看到東歐彩電供不應求時,決定生產彩電,但由于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甚遠,且不符合國際規格,參加國際展覽無人問津,結果又虧損了數百萬元,至此,黃宏生債臺高筑,陷入絕境。
1991年,黃宏生終于找到了“救命稻草”。他把目光瞄準正待拍賣的公司——迅科彩電開發部的技術骨干,并出讓自己公司15%的股份將其納入旗下,得到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9個月后,創維開發出國際領先的第三代彩電,并一炮打響,進入中國彩電業前三名。
2000年,創維數碼在香港主板上市,融資11億港元,黃宏生也榮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但也恰恰是這一年,黃宏生遇到了創業以來最大的災難。
2000年8月2日,黃宏生提升時任創維中國區域銷售總部總經理的陸華強為創維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但作為創維的重臣,陸華強卻投奔了開出高出年薪3倍的高路華。沒過多久,陸華強給舊部發了一封《致創維銷售系統暨全體員工公開信》,又一紙訴狀將創維告上法庭,要求其賠償違約金和補償金1100萬元。一時間,創維精英出走,財務混亂,資產和市場資源大量流失,巨虧1.25億元。
面對困境,黃宏生主動放棄了董事局主席的年金,并拿出1億股股票期權分配給集團的800名管理人員和骨干,重新構架銷售團隊。最終,2000年創維實現國內銷售額44億元,出口5億元,保住了業界老四之位。
編輯 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