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起罕見的監獄里的詐騙大案:云南省第一監獄醫院原教導員林毅利用職務便利,以“承諾給罪犯辦理保外就醫、取保候審”為借口,向犯人家屬詐騙了102.7萬元。
昆明市人民檢察院以詐騙罪將該案提起公訴后,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于2006年5月26日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林毅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4年。被告人林毅認罪服判,明確表示不上訴。
監獄紀委送來控告材料
云南省第一監獄醫院原教導員林毅涉嫌利用職務之便索賄犯罪的問題由來已久,曾被多人舉報。云南省監獄管理局紀委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初步查明林毅曾以借款為名,向正在云南省第一監獄服刑的罪犯劉某某的前妻“借”款26萬元與以幫助在監獄醫院住院的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請律師為名,收取周某某的親友31.5萬元的事實。云南省監獄管理局紀委感到林毅的問題很大,于2005年4月25日將調查情況移送昆明市人民檢察院,要求檢察機關依法查處。
接受案件后,昆明市人民檢察院經過審查,暫以林毅涉嫌索賄犯罪,將此案交給本院監所檢察處負責立案偵查。該處認真審查、分析了云南省監獄管理局紀委提供的材料,初步斷定林毅有重大索賄犯罪嫌疑,但感到查處的難度很大,其主要難點是:必須要有犯人家屬的證詞,而犯人家屬清楚自己向監獄管教干部行賄,自己也構成了犯罪,加之自己的親人還在監獄服刑,怕遭到監獄管教干部的報復,擔心自己的親人受到法院加刑,他們會證實林毅索賄犯罪的事實嗎?對此,監所處處長陳智決定,不管困難有多大,也要查清林毅的犯罪事實。
陳處長組織全處干警認真討論,認為要突破此案,做通犯人及其家屬的思想工作是關鍵。于是報請院領導研究決定,抽調精兵強將組成了3個調查組,由監所處統一指揮,對林毅的問題立即展開內查外調。第一組對林毅進行突審,另外兩個組奔赴重慶、安徽等地,對云南省監獄管理局紀委調查的材料重新進行證據轉化,尋找當事人進行核實。
零口供難不到檢察官
由于林毅在“雙規”期間可能與當事人有過串供,也由于林毅的社會背景和社會經歷較為復雜,審訊一開始林毅便有恃無恐地說:“只要我不開口,任你怎么查都行!”因此,審訊工作非常困難。辦案檢察官與其反復較量,林毅都以自己的行為是“借款”為由,對省監獄管理局紀委調查確認的事實進行辯解、抵賴,始終不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
在沒有林毅口供的情況下,檢察官加大了調查取證的力度。經過艱苦的調查,獲取了3人對林毅犯罪事實的證言,并對林毅收受賄賂后存入銀行的錢到有關銀行進行查證,提取了相關書證。這些證據證實了林毅承諾為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辦理取保候審時,收受了周某某家屬的31.5萬元。有了這個鐵證,檢察官果斷決定對林毅采取了強制措施。然而,在審訊過程中不管檢察官怎樣用法律、政策耐心教育,在關鍵問題上林毅就是不認賬,只承認收了犯人家屬的錢,但沒有允諾為罪犯辦理保外就醫、取保候審。“哪有收了錢不為人辦事的!”對于林毅的這般抵賴,檢察官正言相告:“你不講,總有事實會來說話!”檢察官決心花大力氣再查實相關證據,把案件辦成鐵案。
檢察官經過夜以繼日的工作,終于又查實了林毅涉嫌犯罪的兩個證據:2004年3月,林毅向服刑犯人劉某某的前妻劉某索要了26萬元,承諾可以幫助劉某某辦理提前出獄的手續;同年12月,林毅以幫助省看守所寄押在第一監獄醫院住院治病的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辦理取保候審手續為借口,向周某某的妻子余某某索要了31.5萬元,林毅還從中付給了周某某的律師費用4萬元。以上事實均有證人證言和林毅所寫的所謂“借條”、收條和銀行轉賬、存款、取款、商場購物單據等為證,證據確實充分。
多次取證突破全案
檢察官通過對林毅所使用的銀行信用卡的資金流向進行分析,發現林毅索要的錢財涉及的面較廣。為了查清犯人家屬匯錢給林毅的犯罪線索,兩個外調組又往返于本省的大理、文山、德宏、迪慶等地州,行程4000多公里,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終于,檢察官在大理州找到了犯人家屬白某某,經過做思想工作,白某某不僅說出了自己匯款2萬元給林毅的事實,還提供了重大線索:關押在省第一監獄10監區的罪犯強某為辦理保外就醫,讓其妻子(緬甸人)王某送給林毅巨額賄賂。辦案人員對此感到十分振奮,立即趕到中緬邊境的瑞麗市開展工作。然而,新的困難又出現了:不能過境取證,怎么辦?檢察官腦筋一轉,采取了兩條措施:一是通過在昆明的辦案人員做在監獄里服刑的罪犯強某的工作,讓他與妻子王某聯系,請她配合辦案組的調查;二是請當地邊防武警協助,將王某等人調到中國境內調查取證。結果,查實了林毅謊稱能為強某辦理保外就醫出獄,收受其家屬王某37萬元的犯罪事實。
繼而,檢察官又在文山州查實了林毅以幫助省第一監獄犯人蔡某某辦理保外就醫為由,收受其家屬梁某某2萬元的犯罪事實;在某縣查實了林毅于2002年2月先后收受省第一監獄犯人徐某家屬的賄賂款10萬元的犯罪事實。
最后,徹底查清了林毅涉嫌索賄犯罪的全部事實:從2000年年初至2004年年底,林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先后承諾幫助犯人、犯罪嫌疑人辦理保外就醫、取保候審手續,共索取犯人家屬和犯罪嫌疑人家屬102.7萬元。
案件告破后,為了表彰昆明市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處成功偵破此案,云南省人民檢察院于2006年1月25日給該處榮記了集體二等功。
細斟酌定罪詐騙
本案偵查告一段落后,昆明市人民檢察院經過反復分析研究全案,從林毅所任職務的權限、涉嫌犯罪的行為及后果認定:林毅涉嫌犯罪的性質應該屬于詐騙。于是,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將本案移交昆明市公安局立案繼續偵查,終結后移送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昆明市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林毅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錢財,數額達人民幣102.7萬元,數額特別巨大,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構成詐騙罪。
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公訴人陳育在法庭上指出:云南省第一監獄對犯人的減刑、保外就醫,需要經過8道程序后才能通過,林毅既不是這些在押犯人減刑、保外就醫的第一責任人,也不是直接責任人,更不是決定人,因此,林毅要通過正規途徑使這些犯人提前釋放是不可能的。從這些犯人的減刑材料上看,也絲毫沒有痕跡證實林毅為這些服刑人員謀取過利益。林毅雖然辯解自己接收犯人家屬的錢是因為他與犯人家屬是“借貸”關系,并以借條為據,否認自己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實際上林毅是以借貸為名,行詐騙錢財之實。其理由是:一般借貸關系發生于互有往來,互相了解或親友之間,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而被告人林毅與犯人及其家屬之間顯然不具有這樣的關系和基礎,他們在發生“借貸”關系之前,互不認識,素無往來。就“借貸”關系發生的原因而言,被告人林毅自始至終不能自圓其說,但給他送錢的人說得清楚,他們是在林毅承諾可以為其辦理保外就醫之后才將錢交給林毅的,送錢是為了“辦非法的事”。真正的借貸是有借有還的,但本案書證顯示,被告人林毅向5名犯人家屬借的錢從來就沒有還過,5名犯人家屬在給林毅送錢后均意識到林毅沒有能力辦理此事,自己是被騙了,曾多次要求和催促林毅退款,而林毅總是以“此事正在辦理”等理由搪塞,拒不歸還犯人家屬的錢。正如證人所言:“林毅拿了錢,又不能辦事,因為他是監獄警察,只要犯人還在關押期間,犯人家屬也就奈何他不得。”由此可見,被告人林毅的行為已經構成詐騙罪。
本案經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認定了昆明市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林毅涉嫌犯罪的事實和對林毅的行為已構成詐騙罪的犯罪定性,最后依法作出判決:被告人林毅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繼續追繳贓款。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