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在家里開展了祖孫捉迷藏的有趣游戲。(開頭緊扣文題,交代游戲名稱、時間、地點、人物。)
游戲規則是:外公捉,我和妹妹藏,被捉到的人要受罰。罰有三種:一是看一篇文章,二是背五條歇后語,三是學動物叫。(罰得有意義。)
游戲開始了,我和妹妹躲藏在同一個房間里。妹妹躲在窗簾后面,認為非常保險安全。可外公看見了窗簾后面有一個黑影,這不就像是“半天云里跑馬———露了馬腳”嗎?于是,外公走過去伸手一摸,妹妹就乖乖地當了“俘虜”。(這段巧用動詞,引用歇后語,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得十分生動、具體。用詞準確、生動。)
我呢,看見大衣柜就彎曲著身子藏了進去,以為外公一定找不到我。外公走來走去,看見其他地方都沒有藏身之處,猜想我一定躲在衣柜里,便打開衣柜,伸手一摸,我就像“老鼠睡貓窩———送來一口肉”(歇后語用得準確、生動),一下子就被捉住了。我們當了“俘虜”,被罰了。我罰背五條歇后語,有“老鼠鉆牛角———此路不通”“放虎歸山———留下禍根”“老太太吃糖———越扯越長”“肥皂洗手———一干二凈”“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而妹妹看了一篇童話故事,還學青蛙“呱呱”叫,學貓“喵喵”叫呢!(背五條歇后語,不要全部寫出來,可刪去幾條,后面用省略號。)
我們的游戲在快樂的氣氛中繼續進行著,大家玩得可真高興啊!(結尾用“繼續”,前后照應。)
(指導老師:熊金榮)
總評:
本文新穎、有趣。“新穎”:一是在家里玩捉迷藏,祖孫同樂;二是游戲與學習結合,非常有意義。“有趣”:“我”和妹妹躲藏時的動作、神態描寫栩栩如生,尤其是巧妙運用了比喻、摹聲、歇后語,使文章更生動、形象、有趣。例如,“我像‘老鼠睡貓窩———送來一口肉’,一下子就被捉住了”,突出了趣味性,讓人讀了有身臨其境之感。文章不足之處是對與外公同樂的場景描寫還不夠,要是能夠突出外公老頑童的性格,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