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帶動文化起飛
目前,旅游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文化搭上旅游快車會飛得更高、更遠。不久前正式出臺的《河南省十一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已將文化作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點睛之筆。
“規劃”將地域范圍涵蓋全省的旅游格局概括為“一帶五區”,即沿黃文化旅游經濟帶和嵩山文化旅游經濟區、伏牛山旅游經濟區、太行山旅游經濟區、桐柏—大別山旅游經濟區、豫東平原文化旅游經濟區。
沿黃文化旅游帶,打造世界精品帶:“十一五”期間,河南將圍繞鄭汴洛都市圈,使黃河文化、始祖文化、古都文化、佛教文化成為旅游主題。開發黃河生態游和城市近郊游,借鄭州被評為中國第八大古都之機,把鄭州打造成為全省旅游的對外開放窗口、旅游首選目的地、游客集散中樞和服務中心;整合洛陽優勢旅游資源,挖掘洛陽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的文化蘊涵;力爭恢復開封古城水系,開發古城墻,重現宋都千年夢華古韻;還要重點發展三門峽黃河白天鵝生態苑、黃河小浪底景區、濮陽生態旅游景區、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濕地鳥類保護區、黃河灘區生態農業園等,將這一橫亙中原的母親河建設成人文氣息醇厚、自然生態優越的世界精品旅游帶。
嵩山文化旅游區,武術文化唱大戲:嵩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嵩山文化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旅游區以“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聞名中外,文物古跡星羅棋布,“十一五”期間將重點突出宗教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武術文化。
我們無法想象,如果嵩山沒有少林寺,少林寺沒有神勇的少林武僧,沒有20年前的電影《少林寺》,沒有塔林、嵩陽書院,是否還會像現在一樣名揚海內外?這就是文化和文化產業厚積薄發的宏大力量。
備受矚目的登封市,2007年將依托少林文化品牌,圍繞宗教文化學術化、 少林功夫國際化、少林文化產業化,全力打造嵩山宗教文化旅游,一幅幅宏偉畫卷正在打開: 充分發揮登封宗教文化資源的優勢,在理論上進一步確立少林傳統文化的地位,使其真正成為登封市發展文化產業和旅游事業的基石和龍頭;以少林寺武僧團為基礎,培養優秀武術人才,演練精品節目,加大對外交流力度;大力推動少林文化產業化發展。以少林寺影視有限公司為依托,以少林功夫為主題,結合選拔“少林功夫之星”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出高層次的展示少林文化的《少林僧兵傳奇》《少林功夫傳奇》和《少林寺烈火重生》120集電視連續劇。
太行山旅游區,開發新景點提檔次:太行山旅游經濟區山勢雄險壯觀,區內分布有形態各異的峰、壁、峽、瀑、潭、溪,自然山水景觀蜚聲中外,殷商文化深邃久遠,人工天河紅旗渠聲名遠播,今后他們將進一步提升檔次,開發新景點。
殷商文化的古老魅力召喚國內外的游子慕名前來。而紅旗渠作為新的歷史文化遺產在當代已經作為“中國精神”被賦予了新的歷史文化內涵,觀光游覽持續火暴。
伏牛山旅游區,南雄北秀休閑游:伏牛山旅游經濟區主要分布在洛陽、南陽、平頂山境內,包括寶天曼、伏牛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楚漢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有武侯祠、內鄉縣衙等文化遺存,還擁有西峽恐龍蛋化石群這一世界地質奇觀,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是休閑好去處。
桐柏—大別山旅游區,一紅一綠顯魅力:地跨信陽、駐馬店和南陽三市,風光秀麗、山脈縱橫,生態優越,同時也是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誕生地,是全國規劃的12條重點紅色旅游線路之一。該地區將重點發展紅色旅游和綠色生態旅游,使“一紅一綠”旅游相得益彰。
豫東平原文化旅游區,厚重河南得彰顯:該區擁有厚重的古文化遺存,主要包括許昌、周口、漯河、商丘等市。區內有太昊陵、老子故里、漢魏古城、灞陵橋、許慎墓、商丘古城、燧皇陵、閼伯臺、莊子墓、木蘭祠、應天書院等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資源,是我國古文化旅游的重點區域之一。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旅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已掀起強勁的經濟浪潮。 據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會發布的報告稱,2005年,世界旅游經濟總量達到6.2萬億美元,占同期全球GDP的10.6%。而河南倚靠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秀美山川發展旅游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2005年,河南省旅游接待人數突破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800億元人民幣,與1998年的257億元相比,增長了三倍,旅游總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1998年的5.9%提高到7.6%,已經迅速成為全省第三產業的“領頭羊”。《河南省十一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預計到2010年,河南省入境旅游人數達將到120萬人次以上,旅游外匯收入達到4億美元左右,國內旅游人數達到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達到1470億元左右,到2010年旅游總收入1500億元,相當于全省GDP的9%左右,接近全球平均水平。
無形變有形,文化變產品
如果說旅游資源因帶有不可復制性而使得仰慕者不遠千里而來的話,那么有形的文化產品則可以復制購買攜帶運輸,并能延伸文化產業化的觸角。
“首屆河南省知名文化產品”近日評選揭曉,44件民族民間工藝品、文物復仿制品、舞臺藝術類和書法繪畫類知名文化產品,分別獲得不同獎項。其中民族民間工藝品類知名文化產品包括:開封市工藝美術廠汴繡《清明上河圖》、開封市博物館“朱仙鎮木版年畫”、河南伏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泥泥狗”、開封市東京宋繡研究所汴繡《五牛圖》、省豫劇一團李起翔絲絹烙畫《圓明園40景》、濮陽市劉麗敏的麥稈畫《鴛鴦》、信陽市鄭鎮懷布烙畫《清明上河圖》、三門峽市李竹梅剪紙《虢國夫人游春圖》、??h張學英石雕《石獅》、河南收藏協會的工藝品“紅寶石劍”、鄭州市任更順烙畫《清明上河圖》、焦作市劉建軍“荷花硯”、濮陽市呂春的成“陶塤”、河南省泛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剪紙《鷹》、鶴壁市古風陶藝廠的《黃河古陶》、義馬市永樂工藝廠王麗麥稈畫《中國龍》、河南收藏家協會的工藝品“達摩坐像”、鄭州市郭良順的影雕《虎》等18件。
這是我省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舉措,但作為文化產品,獲獎不是目的,是手段,是名片,是示范作用。今后,河南省重點開發的八大系列旅游商品中,帶有傳統歷史文化色彩的就占四種:一是以汴繡、鈞瓷、汝瓷、唐三彩、南陽玉雕、黃河澄泥硯、麥稈畫、木版年畫、棠溪寶劍等產品為重點的傳統工藝品系列。二是以新鄭大棗、靈寶蘋果、信陽毛尖、焦作四大懷藥、內黃小棗、淮陽黃花菜、封丘金銀花等為代表的名優土特產品系列。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書法、美術、圖書、音像出版物系列。四是以豐富的文物資源為依托的文物復、仿制品系列。
打造優質的文化產品需要依托于品牌,需要有嚴格的市場意識、質量意識,這樣才能不自毀清名。禹州市的做法頗具代表意義。禹州市鈞瓷蜚聲海內外,近年,由于生產鈞瓷效益可觀,一些企業蜂擁而上,生產的鈞瓷良莠不齊,更有甚者,個別企業背離鈞瓷傳統制作工藝,在施釉時人為涂抹冒充窯變鈞瓷;個別小廠粗制濫造,低價傾銷;一些經銷商販地攤銷售殘次品,“劣幣驅逐良幣”,這些現象嚴重敗壞了鈞瓷的聲譽,威脅到鈞瓷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禹州市毅然打響了鈞瓷名譽保衛戰,2006年6月至7月,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共計銷毀了10000余件鈞瓷殘次品。而早在前幾年,視鈞瓷藝術為生命的榮昌鈞窯、王府鈞窯等企業的一批企業家就自覺地悄然開始了銷毀鈞瓷殘次品的行動。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該市企業共銷毀殘次品5萬余件?!霸摇x瓷’,是為了不砸牌子,是為了走出一條鈞瓷精品化發展之路”,禹州市陶瓷局局長吳松木如是說。
民俗文化,“打包”銷售
歷史文化不僅存在于史籍典之冊中,山川河岳之上,輝煌廟堂之巔,更是存活于人們心中的藝術火苗,根植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河洛大鼓、馬街書會、豫劇、墜子,因生于斯長于斯而獲得地方百姓的高度認同。今后,河南省的各類節事會展活動都將作為省節事會展旅游的重頭戲進行培育,并發展新的節事會展活動,如國際民俗文化節、清明上河節、地質文化節、國際老子文化節、伏羲文化節、中國姓氏文化節、恐龍蛋化石研討會、中國濮陽雜技節、中國長垣美食節等,并以鄭州為主,發揮大中型城市的商旅會展功能,發展商務旅游。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北逯者@首詩道出了內與外、你與我、民族的與世界的之間永恒的相對性。清明上河園里著宋服的小商販是風景,聽墜子、逛書會的大爺大娘又何嘗不是風景呢?獨樂樂,不如與人同樂。大家都樂了,這種文化,這種藝術才有更加健康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