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園春色關不住
2006年12月7日,寒意凜然的初冬,古蒲長垣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迎來了河南省計劃生育協會企業、流動人口協會現場會的召開,各地代表歡聚一堂,相互探討、研究,其樂融融,濃濃情誼給寒冬的古浦大地帶來了春的希望,送來了春的氣息。
2004年是中國計生協確定的組織建設年,中國計生協提出組織建設的重點是在企業和流動人口聚集的地方建立計劃生育協會。其目的就是通過協會的工作方式,使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有效地開展起來。
根據中國計生協的部署,河南省各地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現在全省多數具備條件的企業,集貿市場、街道和社區都建立起了計劃生育協會。有些協會,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開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業績。此次會議的召開,目的就在于現場觀摩、資源共享、取長補短、總結經驗、共同提高。推動河南全省企業流動人口協會的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使全省計生協工作有長足的進展。
來自全省各地市的代表在2006年12月7日上午集體對長垣縣企業、流動人口協會建設和工作進行了觀摩學習,分別參觀了新鄉市宇安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新鄉市華西衛材有限公司、重工集團等企業的協會建設情況,感受計生協會組織在長垣的蓬勃發展。
河南省計生協會常務副會長趙長法在會上對幾年來全省各地市開展企業流動人口協會工作的經驗做了四點總結,并希望各地市堅持并繼續創新。
首先,認識明確、加強領導是各地做好這項工作的關鍵。從新鄉、鄭州、開封、漯河、焦作等地企業流動人口協會開展工作的經驗看,當地黨政領導和人口計生部門的重視和支持,是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保障。
其次,各級地方計生協幫助企業建好協會是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保證。由于在企業中有大量處于生育旺盛期的流動人口,近幾年來我省各級計生協動員、幫助和指導企業、市場街道和社區建立起計劃生育協會,以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方式,使這些地方的育齡群眾由過去的“要我實行計劃生育”改變為“我要實行計劃生育”。
另外,做好宣傳是開展此項工作的重要手段。做當地黨政領導的思想工作,尋求理解和重視,離不開宣傳;做企業老板的思想工作,爭取信任和支持也離不開宣傳。宣傳的作用不僅僅是開道,更是為我們的工作鼓勁和喝彩,爭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同時,充分照顧企業自身的利益,爭取企業和人口計生工作的雙贏是根本目的。在企業文化中,把新的婚姻觀、愛情觀、道德觀融入其中,幫助解決其生產、生活和生育中的困難,使企業協會真正成為企業育齡人群的“娘家”,以達到企業老板滿意,人口部門滿意,企業內部更加和諧,社會、經濟效益雙贏的目的。
寒梅映雪別樣紅
此次會議之所以選在長垣召開,是因為長垣縣具有民營企業1000余家,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曾在這里召開過研討會。長垣縣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為計劃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早在1995年,國家和省計生協部署抓企業、流動人口協會建設工作之前,他們就根據本地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流動人口大量增加的實際情況,在企業中建立了計劃生育協會。成功探索了“政府指導、法人負責、協會服務、職工參與”的計劃生育管理模式,豐富企業文化,提出了“計企聯姻,唱響計生宣教大舞臺”方案。
近年來,長垣縣委、縣政府積極實施“民營經濟立縣、富縣、興縣”戰略,培育了起重機械、醫藥衛材、建筑、防腐、烹飪、綠色食品、苗木花卉7大優勢產業,縣域經濟獲得極大發展。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企業務工人員大量增加,也為計劃生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針對這種情況,長垣縣決定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組織的群眾團體優勢,在民營企業成立計劃生育協會組織,引導企業職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起初,由于民營企業主的不理解,計劃生育協會在企業開展工作十分困難。但協會的同志本著“不讓企業多花錢、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原則,熱心為企業的管理和發展出謀劃策,并不失時機地宣傳基本國策和企業管理相結合的模式。漸漸的,計生協會的工作得到了民營企業的認可。長垣縣先后在有積極性的15家民營企業組建了計生協會。此后,他們按照成熟一個組建一個的策略,引導151個民營企業成立了計劃生育協會,吸納民營企業會員6000多人。
從2004年開始,長垣縣把小康工程與協會服務相結合,全面落實對企業職工的服務,增強企業感召力。新鄉市宇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計生協推出了“小康路上手拉手”行動,優先吸納獨生子女進廠上班,并協調公司從福利待遇、工資待遇、員工互助、組織幫助等方面對計生戶員工給予幫助,促使公司董事會以內部規章的形式明文規定了公司的獎勵優先優惠制度和幫扶保障制度。
2005年以來,長垣縣依托計劃生育協會組織全面維護職工實行計劃生育過程中的合法權益和實行計劃生育的職工獲得獎勵和優先發展的合法權益。在民營企業專門設立計劃生育便民維權聯絡室,實現了企業職工的“無障礙維權”。
俗話說“態度決定高度”。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的態度,也因此使長垣縣計生協企業和流動人口計生工作達到了一個超于別人的全新的高度,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多次被省、市計生協評為先進單位,其中衛華起重機廠計生協、河南億隆農林高效有限公司計生協被中國計生協評為先進協會。
爭奇斗艷添春光
除了以長垣民營企業計生協為代表的企業計生協對企業流動人口的管理,各地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又探索出了對流動人口管理的不同方式。其中較有特色的是鄭州市二七區計劃生育商戶自治、焦作市解放區社區協會流動人口管理、平頂山市新華區計生協會對城中村流動人口的管理,以及滑縣計生協對流出人口的管理。
鄭州市二七區位于該市中心繁華區,來自全國各地務工經商的流動人口達11萬人,商戶的計劃生育管理服務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2005年以來,他們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條“建立商業網點計生協會,開展計劃生育商戶自治”的新路子。他們首先在該區一馬路辦事處所轄的恒泰服飾廣場進行協會示范點創建工作。區計生協會和商場管理部門協商后,首先成立了商場計生協會,共吸收會員767人,形成了“辦事處計生協會——社區計生協會——商場計生協會——商場計生協會會員小組——樓層計生會員”五級服務網絡。他們強化協會的服務作用,在商場實行“一站式”服務,將計生辦事指南、辦事流程圖、管理服務平面圖等版面懸掛在墻上,并印制溫馨告知卡片,分發到商戶手中,使商戶對服務項目一目了然。由于他們的熱情服務,商場流動人口已婚育齡婦女的管理率和康檢率達到了100%,商戶入住率達到了85%,受到了省、市人口計生委有關領導的高度評價。
焦作市解放區社區大力加強街道、社區計生協會組織建設,形成了街道、社區、樓棟、中心戶和志愿者服務隊的基層協會組織網絡。他們著眼于關懷計劃生育困難家庭、關懷獨生子女、關懷女孩健康成長等內容,積極開展宣傳教育、青少年生殖健康、關愛女孩、救助計生困難家庭、開辦愛心超市、愛心合作社等,使基層協會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更多地與居民自治相結合,社區協會會員積極參與進去,參與社務管理,開展自治宣傳。
較有特色的是社區“愛心超市”,2004年以來,區計生協會在各街道設立了9家“愛心超市”,發動社會力量幫扶計生困難家庭;發動社區符合條件的居民免費申請,辦理愛心卡,每月憑卡到“愛心超市”免費挑選自己中意的物品(每戶每月限3件物品)。
平頂山市新華區流動人口達2.5萬人,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和市計生協指導下,以兩個都市村莊為突破口解決流動人口計生問題。那兩個村莊均地處市區,兩村常住人口5000多人,而暫住人口達1.8萬人,其中流動人口為1.2萬人。一個三層小樓的村民家中,平均住有10~12戶外來人口,15~20名外來人員。村民家庭基本靠出租房屋作為主要經濟收入。為此他們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實行“三說清,三對照”,即本地戶主說清楚本院租房戶數,租房戶說清自家人數,單身說清本人身份;樓院內戶數對照、人數對照、身份對照。對調查出來的數據,按照男女性別、年齡段、職業種類等分別登記造冊,并在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在流動人口中成立流動人口計生協會。通過宣傳教育、利益導向等把松散的、雜亂的流動人口盡可能吸收到協會組織中來,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他們按照“誰出租誰管理、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還嚴格強調房東的“人來人走報告制、房屋出租合同制、年底分紅掛鉤制、責任落實獎懲制”四項責任。
滑縣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縣,勞務輸出大軍在振興縣域經濟的同時,也為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帶來了困難和問題。滑縣在流出人口重點鄉(鎮)建立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協會,在流出人口比較集中的省、市建立了流出地分會,明確各級協會的責任,完善規章制度。本地協會和異地分會對流出人口及留守家庭開展真誠服務,已婚育齡婦女外出時,開展“溫心”服務;已婚育齡人員外出后,對其中的困難家庭開展“安心”幫扶;堅持以人為本,異地維權服務,寓管理于服務中。今年以來,流出已婚婦女辦證率由原來的92%提高到95%,寄回合格報告單的比例由原來的90%提高到93%,政策外二孩通過流動人口出生由原來的70%下降到30%。
正是有了這樣的辛勤的耕耘,也就有了不同尋常的收獲——在構建和諧計生、和諧河南、和諧社會的征途中充分體現了協會的社會作用,提升了協會的社會地位,洋溢著春天暖暖的氣息,透著勃勃的生機,相信在這條路上我們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