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南山
南山是一種淡遠、寧靜的象征。我不知道經常生活在平原,方圓數百里看不到山的人怎么想,也不清楚生活在大海邊上,常年看到波浪的人怎么想。而我,平靜地生活在湟水邊上的西寧人,在這個東西長、南北窄的高原城市里,抬頭之間就看到南山。自從理解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恬淡和閑適之后,西寧南山也便成了我悠然的向往。
對和平安詳的西寧古城而言,北山和南山宛如兩條擁抱的臂膀或兩道佑護的屏障,是自然而然的存在。這種自然而然的存在,時常被人們忽視,但對于整個城市和城市中的每個人,這種存在其實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多的不說,僅從我們的心靈需要這一方面想一想,假如沒有了這南山,我們每天的目光將投向何方?我們內心的愿望將寄予何方?
既然如此,那么大概南山是郁郁蔥蔥的,這也是每個鐘情于南山甚至也包括忽視南山的人應有的想象。然而,不知從哪個時代哪個時候開始,一直到上個世紀中葉,西寧的南山北山之上都不顯得蔥蘢,光禿禿的山不但讓外地來青的人看著荒涼,就是青海本地人看了,也感到心慌得很。后來,綠化南北山就成了幾代青海人前赴后繼的事業。幾十年過去了,南北兩山之上終于有了綠意,而且有了南山公園。一到夏天,南山之上居然也綠樹成蔭,游人成群。人們或舉家出游,或牽朋伴友,在樹下的茶園里漫步、散心、飲酒、打牌、聊天,日子過得愜意、快樂、輕松。
有了樂,日子就過得快,不知這能否當作對“快樂”一詞的解釋?不經意間,幾年又過去了,南山公園擴建,南山公園成為“大南山公園”了,以前南山腳下低矮的舊房子被遷走了,隨后又在麒麟河邊廣植松柏、丁香等各類花草樹木,以前荒蕪的河道被治理得煥然一新,河水被人工挽留了下來,給整個城市增添了魅力和靈氣,也使整個大南山公園有了氣派、有了雅致,也有了晨練者和河邊看柳的閑人。
熟悉這些,是因為我家就住在麒麟河邊不遠處,幾乎就在大南山公園的范圍之內,這使我步出家門幾步,就能看到大南山公園的山石風暴和芳草樹木。有一陣子,偶爾興起,在早起送小孩上學之后,就順路去爬一趟南山。南山不高,上下一個多小時,不耽誤上班,運動量也適合于我這樣疏于運動的人。
一進南山腳下別致的丁香園,迎面就是南禪寺,又叫法幢寺。我不懂佛,但偶爾也會有些世外之想,早晨醒來,神清氣爽,塵念本來也不多,路過南禪寺,望一望這座歷經風雨幾百年近千年的古寺,更是雜念俱消。順著禪院的紅墻,拾級而上,到禪院之上的南山半山腰的時候,我已開始喘氣了。好在這樣一個高度上,已經能俯瞰西寧了。在這樣一個層次上俯瞰早晨醒來的城市,雖然還能聽到城市特有的吵雜聲,但卻沒有近在眼前的那種繁忙、喧鬧和煩擾。這里雖然也能看到路上的人、自家的房子,但在比例上,人已變成了螞蟻,家變成了火柴盒。這就是高度和距離產生的奇妙效果,站得更高更遠,效果就會更明顯。在回望之間喘上幾口氣,繼續往上走,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都已變得非常好。山路兩旁的丁香、榆樹、云杉以及楊樹、黑刺樹已經長得高而密了,其間有一段相對平坦的山路已成為山中的林蔭小道。早晨路過這里,常常能聽到鳥叫聲,使人不由放慢腳步,心里便就有了依戀和念想。穿過這段路,已不用再喘氣了,蹦蹦跳跳,可以一直登上南山頂。
南山頂上建有鳳凰亭,是一座由上海浦東援建的現代建筑,新鮮、美觀、氣派,在鳳凰亭下是一塊平地和一個圓形的大花壇,繞鳳凰亭一周,可以看到遠處整個西寧的山川走向、城市全貌。早晨這里并沒有多少登高望遠之人,在一段時間里,我天天見到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在練習武術,老人那種身板和精神狀態,讓我欽佩不已。多少時間,我們蝸居在城市的樓房之中和狹小的心境之內,或者沉湎于網絡的虛擬世界里,懶得登高望遠,懶得運動,錯失了很多本來可以登上南山的機會,錯失了許多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機會;更可惜甚至更可怕的是,我們居然錯失了許多作為人類的本性和本能,不知不覺中忘記了自己的目光其實可以看得更遠,心胸可以變得更寬,身體可以更加健壯。
記得小時候,我們為了知道故鄉的大山后面到底是什么,曾帶上干糧,和小伙伴約好一起去翻山越嶺,從故鄉最高的那個山頭出發,走向更遠處的山頭,翻過了一山又一山,一直到隱隱看見了山下的另一條川和川那邊的另外的山,我們才若有所得又若有所失地原路返回。長大后,我走過看過了國內外的一些地方,見了一些大的或小的山水,知道高原、平原和大海,并且也懂得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然而,這其間的十幾年當中,除了旅游當中的游山玩水,我居然很少去一心一意地爬過山,至于天天見到的身邊這一座南山,也沒有太把它當作山,也從來沒有把登南山這樣簡單的事情這么看重過。
初看山是山,接著看山山不是山,最后看山山又是山。
西寧南山,讓我似乎有了這樣的感悟。在并不高的南山頂上,我借南山提升了自己的高度,俯瞰腳下,從歷經風雨滄桑的南禪寺到顯現現代氣派的鳳凰亭,使我的目光也有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厚度,我發覺登上南山后,感覺到的是一種博大,這種博大,足以裝下整個西寧。有了這種博大,生活在西寧,依南山而居,我將悠然而自得,不會妄自菲薄。
在南山之上,我是誰?在南山之下,誰是我?
兒童公園
西寧市的兒童公園馬上就要改建為西寧市集旅游、購物、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閑場地了,原有的兒童游樂設施要搬遷到人民公園。看了立在兒童公園周圍的效果圖,覺得正在改建的兒童公園將要比原來的漂亮得多,兒童公園以后也會不再叫兒童公園了,以后把這塊地方叫什么,我還不知道。但這也沒有什么,叫什么無所謂,只要更好玩更美觀更方便就好,然而,在原有的什么東西就要真的永遠消失的時候,記憶的東西卻無法抹去。那種叫作“懷念”的情緒,讓我一次次想到那塊草色青青、楊柳依依、碧水蕩漾,還有許多泉水噴涌而出,不斷使人工湖水得到補充的靜謐安詳的兒童公園。
我算不上熟悉兒童公園的來龍去脈的人。西寧的人民公園和兒童公園,都是后來我已遠離了童心的時候才去逛的。城市的公園當然精致,不過在有過兒時的鄉間記憶后,我在心理上,對它沒有更多的親近和熱愛,到城市之后,也只是在熱鬧的時候去逛逛,在我的觀念中,因為城市公園的收費,總覺得兒時鄉下的河畔風景才是美學意義上的,而城市公園的美則是經濟學的。在我后來去了其它許多城市,也看了一些著名的公園,而且看到好多公園由原來的收費改為不收費,免費向市民和游人開放時,我們西寧的兒童公園還在收費。然而即使堅持收費,兒童公園最終也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兒童公園的總體狀況還是每況愈下。除了像“六一”這樣的節日之外,兒童公園的游人總是稀稀落落。幾年前,兒童公園中突然辦起了早市,早上熙來攘往,蔬菜、水果、小吃、土產、百貨各類攤點一應俱全,叫賣聲此起彼伏,比對面西寧小游園的白天還要喧鬧,直到十點左右,三輪車、摩托車和提著大包小包的人潮才開始退去,公園恢復應有的安靜狀態。這一時期,我不坐通勤車,常常步行上班,免費穿過兒童公園,順便也活動一下慢慢變胖的身子。在天天路過這塊地方時,我避開從公園往外走的車輛和人群,繞著湖邊的彎曲小道,看著熟悉的樹木、靜靜的湖面,不緊不慢地從風景中經過,在這一個時期,我真正親近、關注、思考、認識并喜歡上了這塊在西寧少有的風水相生的寶地。
早晨頭腦清醒、情緒飽滿,欣賞美景、順路健身,還可以聽聽老年人的大合唱,想想人生晚景能有這般狀態,也足以自慰。看看老人們打太極拳、跳舞、抖空竹等等,有時還有拉小提琴和二胡的,悠揚的聲音從湖面上傳過來,讓人的耳朵和心靈得到洗滌和過濾,從那時起,我也開始改變了一種活法,開始有意識地放松自己的心情,接受一種逍遙與自在。回憶自己的過去、感覺現在的狀態、想象未來的生活,兒童、老人、現實的我,讓我有了許多對人生的體悟,我覺得這一時期的兒童公園是一個特殊的場所,在這個場所經過,讓我輕易地解開了“斯芬克斯”之謎,集中看到并體會到人生的全過程。好幾次,我有了記述兒童公園、記錄自己心態的沖動。我想,這也算是自己對經常免費路過公園、欣賞美景的一種回報,現在兒童公園要改建了,回報也就變成了一種紀念。
可以肯定,兒童公園在幾十年中,是有過自己的青春期的,但我只趕上了它開始落寞的晚景。記得幾年前一個寂寞的春日午后,我帶著五六歲的兒子到兒童公園。當時的兒童公園游人已經不多了,但當年的那些兒童游樂設施還在運轉,兒子由著自己的性子玩了這個玩那個,我在旁邊想著自己的心事,看他由馬信韁。公園內除了偶爾聽到幾聲從其它游樂場地傳來的聲音外,再沒有別的聲音。在高高的溜溜梯上爬上又滑下,兒子自由自在,但也少不了缺少玩伴的孤獨。他一個勁地拉著我,要我陪著他滑,溜溜梯高大而結實,以前我也曾見過大人和小孩一起尖叫著滑下來分享孩子的快樂。沒有管理人員在場,我就勉強和兒子一起滑下又爬上,陪兒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算是對自己童年生活中缺失這一類游戲的彌補。
我的參與,使兒子玩得更加興奮,一直玩到夕陽西下,估計公園快要關門的時候,我才拉著兒子回家,原來寂寞的下午,居然因活躍的兒子而變得充實而美好。
那以后再沒有專門去過兒童公園,因此我對兒童公園中關于兒童樂趣的印象只有這么多。
后來早市開始后,我每天早上從公園路過時,在兒童公園見到的已大多是老人。從喜歡程度上,我更喜歡在兒童公園見到更多的兒童,看看他們燦爛的笑臉,聽聽他們天真無邪的歡笑聲。但是,兒童們很忙,比我們大人們都要忙,兒童們在許多人還沒起床時就已背著書包上學去了,整個早晨,這里只有生意人和老人。
老人中有鶴發童顏、精神矍鑠的,有許多老年人還在這里歌唱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的革命歌曲,好多次我為他們的精神狀態心生羨慕。我想,時過境遷,兒童公園改為老年公園更貼切些,老人們好像更需要這塊地方了,老人越來越多,等我們也老了的時候,我們肯定也需要這樣一塊地方。
日復一日,從兒童公園走過,在我生出這些想法時,整個西寧已在我的目光中發生了巨變。有了昆侖橋的橫跨麒麟河,將兒童公園在感覺上分為南北兩半;有了南山公園,后又有了大南山公園的規劃和建設;有了文化公園和新寧廣場及中心廣場,而兒童公園,卻在幾十年維持著現狀。在錯過好多次機遇之后,我也聽到過經營者的困惑和無奈,留意過旁觀者的指責和非議,但作為我個人,卻在暗自慶幸,正是這樣的狀況,使我有了好幾年隨意進進出出兒童公園的機會,有了熟悉和親切的細微感受。我知道,要是幾年前兒童公園就重新修好了,按當時人們一致的思路,肯定是要收費的,而且管理得必定嚴格,這樣我也不可能天天輕松自如地進出于這里,我也就無緣如此地親近這塊讓我喜愛的地方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早期規劃不到位、開發不完善,對這里天造地設的絕佳的修建公園良好環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壞。也許正是那原先的狀態,保存了兒童公園兒童或少女般的魅力,具備了所謂的后發展優勢。
由愛生憐,由憐生愛,兒童公園又將出落成另外一番美麗的模樣了,但愿西寧市這次對兒童公園的大力改造,是兒童公園最大的風生水起的時機。愿以后開放的休閑的兒童公園接納更多真正熱愛它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