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從回答問題開始
三十歲時離開臺灣赴美闖蕩,以借來的10 萬美元起家,十余年后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創造IT 品牌成功的華人,現在是年營業額十多億美元的全球最大顯示器品牌的總裁,朱家良的身世頗有些傳奇色彩#65377;
央視經濟頻道《對話》曾以“優派掌門人朱家良的品牌之道”為主題作了一期節目,從“對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朱家良是如何成功打造全球最大顯示器品牌并成功打造自己的#65377;
主持人:也許從朱先生走出來的那一刻大家就會發現,朱先生有點不一樣,一般來說做到這么大的企業家,臉上很少還有那么害羞的笑容#65377;
朱家良:事實上我不只害羞,從小的時候功課很不好,講話會口吃#65377;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業務員,當時沒有考上大學,各位知道這樣在社會上要找工作其實是很困難的,最好找的工作就是做普通業務員,就是沿門推銷,這樣的工作,是我唯一能找的工作#65377;我從小希望自己做一個很不平凡的人,但當時我是一個最平凡的人#65377;我想如果自己連推銷員都做不好的話,這輩子就不會有機會了,所以我開始改變自己,包括怎么去講話,包括我很害羞的個性,一定要徹底改變#65377;所以我一進到公司,滿臉笑容,見人就打招呼;在受訓課堂上,只要老師一問問題,第一個舉手的一定是我#65377;我舉手是前一天晚上就決定了的,絕對不是已經想好了答案#65377;
主持人:不管問什么問題,你都是第一個把手舉起來?
朱家良:對#65377;站起來以后再來想問題#65377;
主持人:腦子轉得還真快,站起來這幾秒就想出答案來#65377;
朱家良:我說我的答案有三點,事實上我第一點還沒想到,我先想第一點,然后想第二點,然后再想第三點#65377;所以很多東西,我覺得我可以克服的,但這些克服的動作呢,其實都不是我的本性#65377;
在不斷放棄中尋找成功之道
主持人:但是后來我們看到您克服了這一切,成了一名非常優秀的推銷員#65377;可是就此打住,沒有再繼續做了,放棄了,什么原因讓你放棄的?
朱家良:記得有人告訴過我,大概拜訪40 個客戶會成功一個#65377;我想,如果碰了39 個釘子后,就會成功一個,那每碰一個釘子,都離成功近了一步,應該高興,為什么要難過呢?被人家轟出來又怎么樣?所以,每次“碰鼻子”都會令我高興#65377;我的行銷方式是“地毯式”的,進了居民樓,一家都不漏過,先敲門,再想怎么說,要不然想完了就不敢敲門了#65377;這樣第一個推銷工作我破了這家公司十年的銷售記錄,但是每一天去敲門,跟陌生人打交道,等于一上班就要戴個面具,這個面具是一個非常樂觀的推銷員,一回到家里以后我的本性又回來了#65377;而且當我做得非常成功以后,大家對我的期待就很大了,最后我選擇逃避,還是進到校園里面,到了校園還有四年時間可以喘口氣#65377;
主持人:說到了上大學,朱先生當年考上的是物理系,我們現在來看一下成績單,物理17 分,這算比較高的了,微積分,還記得多少分嗎?
朱家良:零分#65377;
主持人:后來又從物理系轉到了社會學系#65377;很多人都覺得,OK,這下你解脫了,不用再學頭痛的物理了,可你又到此放棄了,是什么樣的原因呢?
朱家良:這跟我的個性很有關系#65377;我在課堂上通常最多只能專心五分鐘,五分鐘以后就是天馬行空,教室外面發生的每一件事情我都一清二楚#65377;
主持人:項羽的典故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話說,項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你倆在這點上頗有相似之處——你們的成長軌跡,就是努力#65380;成功#65380;放棄,總是在這樣周而復始的輪回當中#65377;從這個軌跡來看,我覺得你好像不是一個很容易堅持的人,是不是特別容易放棄?
朱家良:之所以要堅持是我要堅持的,之所以放棄是我計劃性的放棄#65377;我做過很多事情,比如銷售過個人電腦#65380;銷售過房屋,也銷售過學英文的錄音帶#65377;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與其只是用體力,還不如多想想策略,什么計劃,用什么方式,比較偷懶的方式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65377;我是懷著磨練的心態,所以做一個放棄一個#65377;
管人絕招:用加分制不用扣分法
主持人:管理企業,至關重要的就是人#65377;如何用人是困擾多數企業管理者的難題,而全球最大的顯示器廠商——優派的掌門人朱家良卻對此感到輕松#65377;請問朱總在管人方面有什么絕招?
朱家良:說到絕招,我覺得用人呢,應該用加分制,不要用扣分制#65377;在很多企業,人一進來,先給他打一百分,好像什么都是好的#65377;但之后,今天做不好,扣十分;明天做不好,再扣十分;人走的時候罵這個人什么都不是,很好地進來,很不好地出去#65377;我覺得應該改變一個想法,人一進來的時候,不要給他一百分,最多給他五十分,要用加分制度,看他哪里好了加點分數#65377;用加分制度,你會覺得員工越來越有創造力,越干越好#65377;
主持人:具體說,你是怎么管人的呢?
朱家良:我個人的特長不是去從細節上管別人,員工不一定非要照我的模式做#65377;我的做法是,我希望創造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在人來之前就做好把關的工作;我希望做方向型的領導,跟主管討論我們大的方向在哪里,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是什么,這些都同意以后就好談了#65377;你說了你的想法,我也不妨說了我的想法,我們可以再“頭腦風暴”一下,最后檢驗哪種方法能達到目的#65377;我覺得我沒有必要堅持我的意見,有能力的人一定有想法,有些員工的意見比我還好,我有這樣的胸懷#65377;這樣的工作方法成型以后,我們就會產生默契,不需要見面#65380;不需要談就會有一個共同的認識,我們希望有這樣默契的高級主管,然后他們會一代一代地把員工帶出來#65377;
另外,在優派,還有一個特別之處——鼓勵員工犯錯誤#65377;朱家良笑言,在優派如果一個員工連續三年一點錯誤都沒有犯,公司就會請他離開#65377;
主持人:當你發現下屬能力超過自己,你會讓位嗎?
朱家良: 我看了一本書《彼得原理》,這本書講了一個道理,在政府機關里,當一個人有能力的時候可以升遷,在修車廠也是一樣,他的技術好就可以升遷為經理,但是他未必管得好人#65377;所以,在一個公司里他升遷到不能再升的時候就停住了,那么這樣的政府和公司就會完蛋,因為所有的人通通都沒有更大的作用了#65377;只有少數人能夠不斷地自我提升,像比爾? 蓋茨#65380;邁克爾? 戴爾,公司做得很大,還可以做得很好,但這不見得每個人都做得到#65377;哪一天你的能力不能勝任的時候,一定要有人能夠接得上去,否則會對公司造成很大的傷害#65377;
我是在上面主導公司做事情,如果說我能夠找到人主導得更好,比如說我今天做到超過10 億美元,有人能做到100億美元的話,我馬上讓位,讓他做CEO,我做快樂的投資人#65377;
從一杯水中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你的面前有一個杯子,杯子里有一些水,你看到了什么?”
朱家良說,一般人的回答大多是:看到了一杯半空的水#65377;這是一種負面看問題的角度,負面的角度必然會有負面的事情隨之而來#65377;而他會說,這是一杯半滿的水#65377;正面思考的狀態會相對好些#65377;朱家良坦言自己有特別之處:
一是求職方式讓對方汗顏#65377;當年朱家良找工作時,曾去一家做鍵盤的電腦公司面試,面試之后對方老總對他說三天以后給回音,可四天過去了也杳無音訊,朱家良就直接去找公司總經理,一直等到晚上7 點鐘才見到總經理,朱家良直接走上去對他說:“你不是說過三天后給我回音嗎,可到今天你還沒有給我消息?現在你不用通知我了,明天我就直接來上班#65377;”朱家良說話的口氣把經理嚇了一跳,馬上說:“那好吧!”就這樣,朱家良在這家公司上班了#65377;
二是對市場的敏感度#65377;不管發生什么變故,自己都能看到機會,即使不好的事情,自己也能看出其中對己有利的地方#65377;
三是能不斷地換位思考:這樣會有很多的機會,即使是競爭對手在不斷地下降價格,這對自己來說也不能不說是一個機會#65377;
在創業中,遇到問題時,朱家良會用這樣反過來的方式想:有時候,只有在挫敗中能學到一些東西,而成功本身是學不到什么的#65377;
談到對創業和成功的感悟,朱家良說,13 年創業,有痛苦也有快樂,挑戰是永不停歇的,征服也是永不停歇的#65377;做完美國第一,馬上得做中國第一,這是市場的趨勢,身不由己#65377;機會來了,你不去征服別人,就被別人征服,沒有辦法#65377;做這個不是為了賺錢,賺錢是成功的指標,很重要,但不是惟一,真正的征服是為了一種成就感,更出于一種使命,一份責任#65377;
朱家良提醒那些希望自己創業的年輕人:“現在創業正是時候,但要認真地考慮清楚#65377;成就事業不能逞一時的匹夫之勇,需要扎扎實實地積累經驗#65377;”
■英才檔案
朱家良:1957年生于臺灣南部屏東縣#65377;1986年移民美國,1987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KeyPoint科技公司#65377;1990年,獨資創立了美商優派集團(ViewSonic),10年間使美商優派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器跨國集團,2002年銷售收入13億美元#65377;
1993年,在美國洛杉磯榮獲杰出企業家獎#65377;1994年,榮獲海外華人第三屆“杰出青年創業楷模”#65377;1996年,被美國泛太平洋雜志譽為十大亞裔青年企業家之首#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