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的裝置一般可分為地平式裝置和赤道式裝置兩大類。
地平式裝置
地平式裝置是望遠鏡裝置中最簡單的一種結構形式。它有兩根互相垂直的旋轉軸系,一根在鉛垂方向,叫垂直軸,也即是方位軸,另一根位于水平面內,叫水平軸,也即是高度軸。高度一般有0℃~±90℃盤,而方位則往往有0℃~360℃度盤。如果跟蹤天體周日運動(天體的方位與高度都隨時在變化),必須同時兩根軸旋轉,且兩根軸的旋轉速度也分別需要不斷變化。因此,在普及望遠鏡中地平式裝置多不采用,僅在以下情況下采用:
第一種情況是觀測彗星及人造衛星的專用望遠鏡。為了方便地目視搜尋彗星,彗星搜尋者習慣于使用地平式裝置,有的甚至將觀測椅和尋彗鏡設計成一體以減少觀測者的疲勞。在專業或業余攔截觀測人造衛星的儀器中,由于人造衛星運動速度快而大部分采用地平式裝置。其中為全國各人造衛星觀測站配備的廣角望遠鏡和人工打印經緯儀都采用地平式裝置。此外一些流星雨觀測者,也有將流星雨的拍攝裝置設計成地平式的。
第二種情況是為了降低成本,也為了能兼顧地面觀測方便而設計成地平式。此類往往用于價廉的天文望遠鏡,特別是采用一些木制腳架。愛好者自制望遠鏡時,為了方便制作而大都采用地平式,且高度及方位兩根軸往往僅能手動。
地平式望遠鏡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基架穩定,圓頂隨動控制較易,且價格也在同等口徑時較低。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地平坐標與赤道坐標換算的軟件精度越來越高,因此,地平式裝置日益被天文工作者所接受。大型望遠鏡中也有采用。
赤道式裝置
赤道式裝置有兩根互相垂直的軸系,一根軸和地球自轉軸平行,也即它和地平面的交角等于當地的地理緯度。此軸是“赤經軸”或稱“極軸”。它是跟蹤軸,望遠鏡在跟蹤天體周日運動時,回繞其轉動。普及型天文望遠鏡中,往往設計有電動跟蹤裝置,此跟蹤軸的轉速是24小時一轉。另一根軸叫“赤緯軸”。對于某一特定天體觀測,望遠鏡可同時旋轉赤經和赤緯兩根軸系,而對于恒星等天體觀測,往往只要赤經軸跟蹤即可(赤緯僅在找星時旋轉)。因此,在普及型望遠鏡中,很多將赤緯軸轉動設計成手動的。由于跟蹤天體僅要赤經軸以相同的方向和速度旋轉,十分方便。這也就是在普及型天文望遠鏡中,絕大部分采用赤道式裝置的原因。
赤道式裝置有德國式、英國式、搖籃式、馬蹄式及叉式等許多種。在普及望遠鏡中,對于赤道式裝置,應用最多的是德國式與叉式。
德國式裝置
德國式裝置是在普及型天文望遠鏡中應用最廣泛,也是在赤道式裝置中最早被采用的形式。它外形美觀,結構穩定,而且沒有觀測盲區。它使用方便,可加接不同的附屬設備而較易調整赤經和赤緯平衡,因而它往往被采用于鏡筒較長的折射望遠鏡及牛頓式望遠鏡中,也用于其他反射或折反射望遠鏡中。但由于“平衡座”給安裝和攜帶增加了一定的困難,限制了它在便攜式望遠鏡中的應用。
叉式裝置
叉式裝置也叫美國式裝置。始用于19世紀。它的極軸上端連接一個叉形架,而赤緯軸連接在叉架上。它不需要平衡錘,結構緊湊,對稱性好,在鏡筒不長的折反射望遠鏡中多采用這種裝置。對于便攜式望遠鏡,輕便、穩定的優點特別明顯。在中國各地使用的120望遠鏡就是叉式裝置,但它不易調平衡,不易換接不同的接收器,更不能隨意換鏡筒,再加上有觀測盲區在鏡筒較長的望遠鏡中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