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離開發展,就無所謂發展觀。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把握和運用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才能把握和切實利用好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我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是根據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普遍原理,總結了國內外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文明進步的新成果,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要發展、為什么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把發展作為主題,著眼于不斷改善城鄉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推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發展,歷來是我們黨全力關注和努力實踐的核心問題。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任何具體的社會形態都是經濟、政治、文化形態的有機統一,任何社會的發展都是它們有機結合的全面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是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興衰的關鍵是生產力的水平。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不僅是適應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而產生的,而且從誕生以來的一切奮斗,都是圍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根本任務而進行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也正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總結黨的歷史,我們也曾經有過偏離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做法,片面追求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和單一的公有制實現方式、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排斥市場機制的分工、協作、交換方式等,大大減緩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速度。
發展又是具體的。在當代中國,發展就是要實現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的過渡,加快發展,是適應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的需要。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新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呈現出既相互合作又激烈競爭的態勢。我們一定要有憂患意識和緊迫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增強國力,只有這樣才能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在激烈的國際市場上占據有利位置。
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加快發展是貫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題。離開發展,發展觀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學發展觀。發展首先要抓好經濟發展。本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的、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切實用好這一重要機遇,集中力量,加快發展,實現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