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們一群人吃完午飯后,有人提議去一家有露天咖啡座的地兒曬太陽。時值(工作日)下午兩點,居然有四五個人留了下來,這其中有一位小型咨詢公司的合伙人,一位傳媒公司的高管,一位做陶瓷設計的SOHO,還有一位世界500強公司華東區行銷經理。大家就這么七聊八侃,等各自散去時已經是下午五六點了。
雖然大多數人選擇叫車回公司,但我估計那是因為辦公桌上的電腦還開著或者家里的鑰匙在辦公桌上的手提包里,而不是因為需要回去加幾個小時的班,把這段被翹的班給補回來。此外,這頓午餐和這頓咖啡還很可能被其中兩位搶著付錢的人作為商務餐飲給報銷掉,理由是公務會談或約見客戶之類。
你絕對不能主觀地指責,這些混得有頭有臉的人在混時間或者以權謀私。其實只要他們的業績驕人,開銷適中,偶爾怠怠工、翹翹班,最多也只能算是善于調劑枯燥的工作,屬于懂得工作,有工作情趣的人,而且就跟懂得生活,有生活情趣的人一樣。套用著名導演王家衛教導演員“你們要懂得在電影里生活”這句說辭,這些三字頭的精英們已經學會了如何“在工作中生活”,真是可喜可賀。
此前,一位懷孕7個月的女主管母性大發之余,又開始憂慮產假期間的工作事宜:電子郵件怎么處理?手機需不需要24小時開機?是否應該休滿4個月的產假?為此她向一位已有兩個孩子的英國女同事請教。英國女同事的回復很簡單:“每天下午5點我一定要回家陪孩子的。等他們晚上8點睡覺之后,如果有特別忙的事,我會隨時準備回辦公室加班,不過……過去幾年里好像還沒有特別忙的事發生過。”
這一席話說得這位懷孕的女主管醍醐灌頂。她在接下來的幾個周末逼迫自己不查公司郵箱,不回電子郵件,所有事務全部等到周一上班時間處理。結果令她啼笑皆非,地球在照常運轉,世界并沒有因為她周末沒加班回郵件而改變,公司也沒有因為她周一才回郵件而虧損。她拯救了她的周末,而公司的損失為零。
啼笑皆非的還不止于此。對于某些工作狂人來說,偶爾的“怠工”簡直是必需的。有位以前經常三更半夜為工作焦慮,喜歡在凌晨3點給下屬寫郵件的老板,有一天終于“頓悟”了。他現在更樂意在工作日的下午約工作伙伴出去打高爾夫球,并且晚飯之后絕不工作。“怠工”的結果是,他的同事們開始覺得他是個Nice Guy(好同事),并且十分有情趣。這大概是他從前超時加班,并且萬分憎惡怠工現象時所不曾料到的。
(一凡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