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980年代,畫家陳逸飛去一位猶太婦人家做客。這位太太一開門,就用滬語問:“儂是上海人伐?”其語音語調的純正,令陳逸飛驚訝。此后十幾年過去,但凡陳逸飛由夢,夢里都會出現這句上海話。
那一年,法國影星蘇菲瑪索來上海,徑直地去了上海博物館。她知道那里的青銅十分好,看得癡迷也疑惑。請教館內工作人員,無奈言語不通。有一位中國老太太,戴一頂紅色法蘭西帽子,一邊接過蘇菲瑪索問題,一路講了過去。蘇菲瑪索的驚訝程度同陳逸飛一樣。這位中國老婦人的法語地道得不得了,一點外省口音都沒有。
老太太有一個很中國氣派的名字:藍鴻春。
別人都叫她藍老師。
藍老師在上海外國語學院教了幾十年的法語。
父親在廣慈醫院(瑞金醫院)做院長。這所醫院是法國教會醫院,震旦大學就在醫院邊上,分法、文、理工、醫四個專業。法語為第一語言。
父親從小在法語學校讀書,畢業,在法國機構工作,深得法國文化浸潤。
1942年,父親把她送到震旦大學讀法律。那一年她17歲。
畢業的時候,藍老師拍了這張照片。
真真的是泛了黃的照片,聞得到歲月的味道。
每一天的陽光都是嶄新的,像水,像空氣,去了就再也不回來了。可是記憶因了這張照片,依舊的新鮮。
學校里,是永遠的法語。無論上課,唱歌,演戲,還是寫作業。
回到家,是永遠的上海話。就像宋氏三姐妹,要么英語,要么上海話。
我和藍老師講普通話,她懇切地望著我問:我能說上海話嗎?
她家的房子是法租界里的石庫門。低樓鋪的是法國瓷磚。
早上,在絕對中國、絕對上海的客堂間里喝法國的沙濾水,還有法式的土司。
藍老師的父親給子女完整的西方現代教育,同時要求他們恪守中國的傳統文化。
有一年,藍老師請我吃飯。去的時候,她在打字機上打字,是二戰時期的那種老式打字機。她摘下眼鏡,匆匆地給我倒了一杯咖啡,又回到了打字機前。她說,對不起,請你等一下,我就好的。這是給學生的考卷。
打字機邊上是一個白色的巴洛克風格的玻璃櫥,一堆器皿里,兩瓶法國香水婀娜非凡。古銅的蓋子,琥珀液體,在黃昏的光線下,就像一種誘惑。
藍老師說,香水是祖父去越南做生意的時候買了來送給祖母的。說著,她去翻箱子。這箱子是嫁妝的一部分,很深,藍老師的半個身子全埋在里面了。
藍老師從箱子里翻撿出兩雙法國四十年代流行的黑色玻璃絲襪,鏤花,是有枝葉的玫瑰。也是祖父買來的。
我把手伸進絲襪,皮膚上好像多了一層欲望。
1949年,藍老師在震旦大學附近的伯多祿堂結婚,曾經穿過。藍老師說,牢得不得了,穿不壞的。現在倒是不舍得穿了,要作紀念。
如此性感美艷的東西,均是來自一個男人的眼光,便忍不住要去想起杜拉絲筆下的那個中國男人,以及那輛致命的黑色轎車。
后來看見藍老師祖母的照片,實在是一個很矜持的美女。
藍老師忽然想起是請我來吃飯的,趕緊跑去廚房,一會兒,一個托盤端了上來。
羅宋湯,土豆色拉,黃油,果醬。
藍老師說,主菜是烙蛤蜊,從紅房子學來的。沒有烙蛤蜊的烤盤,不過沒關系,自己拿鋼精鍋子做了一個。
從教會學校出來的女孩子,似乎都有這樣的能力。即使是在煤球爐上,也可以烤出一絲不茍的土司。
藍老師有一個同學,姓朱,家里是望族,父親亦是法國教會的,住在紹興路5號的一幢華美的洋房里,花園很大,可以打網球。同學生日,他們在草坪上開派對,留聲機里是爵士和法國女歌星。
我問:有那里的照片嗎?
藍老師說,有的,你來拿,我請你吃烤牛排。
九十年代初,她突然給我電話,說要請我吃飯。在淮海路上的一家飯店里,她點了貴妃雞。她說,我要去法國了。我去那里讀一個博士。
天吶!六十四歲,去國外讀博士。
我驚訝,更是欽佩。
她沒有太多的錢。她和年輕人一樣,勤工儉學。給公寓樓分信,給初到法國的留學生補習,也替他們的權利寫訴狀,上法庭。
在巴黎,住的地方,靠近先賢寺,閑下來,就去里面坐坐。她喜歡坐在居里夫人面前。
期間,她回來,約我在“新天地”。一頂紅色的法蘭西帽,喝意大利特濃咖啡。
我去巴黎的時候,她給我一張巴黎地圖,一張地鐵聯票,特別關照我,奧塞博物館你一定要去的,一個舊火車站改建的藝術倉庫。她還說,要吃便宜的午餐,就去學校的食堂。要買便宜的香水,就到中國大使館開設的學生處。
藍老師做人的世俗標準是:可以幫人就幫人。在巴黎,她幾乎成了中國人的導游和留學生的生活指導員。
七十歲的時候,藍老師以“優秀”的評語在巴黎社會科學院拿到了法國文學博士學位。
巴黎的中法學校聘請藍老師執教。這樣,她就在巴黎呆了12年。
一個夏天的夜晚,我們坐在作家協會的一個客廳里,吃瑪格萊特小甜餅,聽周克希先生讀他新近翻譯的法國名著《追憶逝水年華》。
我說,你讀得真好,簡直是要入迷了。
周克希說,是藍老師教得好。你比我幸運,可以在她家里吃法國菜。我見她,是要必恭必敬的。
周克希原先的法語老師,也是外國語學院的教授,一個很謙卑的紳士。他覺得自己的法語里有無錫口音,怕影響了學生,所以就把周克希推薦給了藍老師。
藍老師是作為法國教師退休回上海的。
年紀大了,不能戴著貝雷帽騎在自行車上穿梭了。
我去看她,她總是送我法國香水。天知道她囤積了多少。
最出怪的一次,她拉開大衣櫥,拿出一件醬紫的羊絨大衣,執意要我穿上。很輕柔,很溫暖。
藍老師說,這是在巴黎買的。這件已經給別人了。你喜歡,明年我去,幫你帶。
法國,藍老師定規是一年一次的。